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4篇
  免费   506篇
  国内免费   710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262篇
地球物理   355篇
地质学   1244篇
海洋学   296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2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以中国知网10 a间收录的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不同于以往的基于人工设计或传统方法获取数据并可视化分析,采用Python,Excel,MySQL数据库等工具对文献数据进行预处理、存储与管理.文中以时空大数据挖掘方法对样本文献"量化"(数据化)并进行深入推理.采用基于Java环境的CiteSpace5.5R...  相似文献   
982.
海南岛中北部三叠纪花岗岩的锶、钕同位素初始比值分别为I(Sr)0. 7080 ~0. 71505、εNd(t) -10 ~-5,表明这些花岗岩属壳源型,其源岩主要为海南岛结晶基底中元古界抱板群,但受到了幔源岩浆的混染。这些花岗岩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一致的锶、钕同位素特征,表明测区具有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  相似文献   
983.
地学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大型沉积盆地及相关领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总结了研究工作应遵循的3个步骤:地质规律总结、地学空间信息数字化和模型三维可视化.以微观NaCl晶胞为例,介绍了由地质结构模型到数学模型再到可视化模型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宏观地质结构建模研究,对常见的模型单元进行了分类,认为地表信息模型单元集、地下信息模型单元集以及模型单元的集成是有效表征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直观和新颖的工具.该方法所具有的三维空间查询功能为深入的地质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984.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矿化度水灌溉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地下咸水进行防护林建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开展了不同矿化度水灌溉造林试验。在流动风沙十和荒漠林土两种类型的土壤上,各设计6个灌溉水矿化度梯度:2g/L、5g/L、10g/L、15g/L、20g/L、28g/L,选择了4种耐盐植物:梭梭柴、头状沙拐枣、盐穗木、沙枣,研究不同类型土壤上灌溉水矿化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植物成活率下降,除2g/L水灌溉的植物生长量略低于5~10g/L外。生长量也基本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2)土壤类型对植物的生长也有较大影响,流动风沙土中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总体上高于荒漠林土中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量;(3)从四种植物之间的对比来看,梭梭柴适应能力最好,盐穗木和头状沙拐枣次之,沙枣适应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985.
分布式水文模型子流域划分中界河、海岸线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划分是分布式水文模型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有的区域以界河或者海洋为边界,界河、海岸线上河流出口点众多,如果按照传统流域划分方法,不仅出口点定位工作量大,而且容易遗漏部分小的河流出口点,导致模拟范围与研究区域偏离过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子流域划分过程中界河、海岸线的处理方法.即,通过对DEM进行特殊处理,生成界河、海岸线的模拟河网,然后选择界河的末端和海岸线的任意一端作为出口点,从而大大减小了出口点选择的工作量,提高了模拟范围与研究区域吻合的程度.该算法被成功应用到松辽流域,该区域西北面、北面、东面、东南通过国际界河和跨境河流与蒙、俄、朝三国相邻,南面比邻黄、渤海.  相似文献   
986.
应用地下单点电极(或多点电极)与无穷远电极向地下供电产生电场分布的特点,通过检测地表电位差的分布,可以确定地下单点电极(或多点电极)的埋深,从而达到检测混凝土管桩桩长的目的.结合工程项目,对预应力管桩的实际桩长进行了检测,电测井测试对比检验说明检测是成功的.用电法检验工程桩桩长,弥补了低应变反射波法难于有效、精确检测多节预应力管桩实际桩长的困难局面,可有效发现工程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987.
The eastern Qiulitagh fold and thrust belt (EQFTB) is part of the active Kuqa fold and thrust belts of the northern Tarirn Basin.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have been integrated with surface geologic and drill data to examine the deformation and structure style of the EQFTB, particularly the deformational history of the Dina 2 gas field. Seismic interpretations suggest that Dongqiu 8 is overall a duplex structure developed beneath a passive roof thrust, which generated from a tipline in the Miocene Jidike Formation, and the sole thrust was initiated from the same Jidike Formation evaporite zone that extends westward beneath the Kuqatawu anticline. Dongqiu 5 is a pop-up structure at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EQFTB, also developed beneath the Jidike Formation evaporite. Very gentle basement dip and steep dipping topographic slope in the EQFTB suggest that the Jidike Formation salt provides effective decoupling. The strong deformation in the EQFTB appears to have developed further south, in an area where evaporite may be lacking. Since the Pliocene, the EQFTB has moved farther south over the evaporite and reached the Yaken area. Restoring a balanced cross-section suggests that the minimum shortening across the EQFTB is more than 7800 m. Assuming that this shortening occurred during the 5.3 Ma timespan, the shortening rate is approximately 1.47 ram/year.  相似文献   
988.
依据对具有较高微裂纹密度的筑波花岗岩和极低微裂纹密度的花岗斑岩 2种极端的岩石标本、在等应力速率的快速加载 (约 6MPa/min)和蠕变加载 (轴向应力保持在约 95 %破坏强度 ) 2个极端的加载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讨论了预存微裂纹密度与加载速度对多晶质结晶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影响。实验中利用高速多通道声发射波形数字记录系统 (每秒可记录多达 5 0 0 0个声发射事件的 32通道波形 ) ,获得了岩石标本破坏前微破裂活动的详细时空分布数据。声发射的发生率、震级 -频度关系中的b值及震源的空间分布揭示出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微破裂活动具有 3个典型阶段 :初期阶段、第 2阶段和成核阶段。尤其是在成核阶段 ,还观测到发生率和b值有大幅度前兆性起伏。一般而言 ,在相同加载条件下预存微破裂密度越高 ,或对同一岩石加载速度越慢 ,对应的断层成核过程就越长 ,因此最终破坏的可预报性也越高。为了进一步探讨微破裂活动的阶段性特征及其物理本质 ,还利用亚临界破裂扩展模型对声发射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89.
本文简要介绍现今国际地球科学观测的现状和最新动向.最近20多年来由于地震台网、台阵理论的发展以及数字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在一系列国际地学计划的广泛使用,使人类对地球的了解在深度、广度和精度上都取得巨大进步.并用大量统计数据说明了现代地震观测中数字地震仪器的使用情况、国际上主流地震检波器及采集器的性能及其相关问题,以期对我国未来各类地震台网的设计以及台网在观测能力和数据质量上与国际接轨提供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0.
巨盐核对云滴活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包含云凝结核(CCN)与巨核(GCCN)的核化,云滴凝结和碰并增长的分档气块模式模拟研究了不同的CCN数浓度、上升气流速度、CCN中值半径以及云底温度等情况下GCCN对CCN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汽供应相对充足的情况下GCCN对云滴活化数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当水汽供应相对不充足时,增加GCCN至1 cm-3的量级以上可以有效减少CCN的活化数浓度.在水汽供应不充分且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增大CCN的平均直径或是增加云底温度都可以使GCCN对云滴活化的抑制作用增强.对比分析不同的GCCN数浓度对清洁大气和污染大气云底以上300 m高度处粒子谱型的影响可以看出,在水汽供应不充分的条件下加入GCCN,初始时刻CCN的数浓度对GCCN产生的大云滴数目及云滴谱宽的影响较小.在水汽供应相对充足的情况下,GCCN对CCN活化基本没有抑制作用,但此时在高过饱和度峰值下生成的大量小云滴争食水汽,反而导致云滴群凝结增长速度小于水汽供应相对不充足的情况,此时加入的GCCN可以先活化形成大云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