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8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792篇
测绘学   333篇
大气科学   306篇
地球物理   442篇
地质学   1579篇
海洋学   361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155篇
自然地理   28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海洋底栖原生动物生态学研究方法学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浮游生态系统(pelagic ecosystem)中,原生动物是细菌和微型浮游植物(microphytoplankton)的主要捕食者,又是很多浮游动物(zooplankton)的重  相似文献   
962.
以4种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构建了2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56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生长到6月龄的全同胞个体60个后代的体长、全长、体高、体重,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利用全同胞资料,采用方差、协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菱鲆6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对性状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基于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大菱鲆体长、全长、体高、体重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估计的遗传力准确可靠,估计值分别为0.282、0.251、0.283、0.450,为中高等遗传力,显示对大菱鲆生长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具有很大的潜力。对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父系半同胞遗传协方差组分和表型协方差分别估计体长.全长、体长一体高、体长.体重、全长。体高、全长一体重、体高一体重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在0.888-0.985,表型相关在0.864—0.957,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经t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963.
现代海底超镁铁质岩系热液系统与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海底热液循环与洋中脊地质过程一直是国际洋中脊计划研究的热点.海底热液系统多数都与海底玄武岩及其水-岩反应直接相关,而一类与深海橄榄岩的产出及其蛇纹石化作用有关的海底热液系统——超镁铁质岩系热液系统,以具有高浓度H2和CH4异常而低SiO2浓度为显著特征,主要分布在慢速扩张大西洋中脊和超慢速扩张北冰洋Gakkel洋脊和西南印度洋中脊.超镁铁质岩系热液系统在流体组成、构造背景和硫化物成矿方面与玄武岩热液系统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幔来源超镁铁质岩石的普遍出露、喷口流体高的H2和CH4异常以及硫化物中高Co/Ni比值.超镁铁质岩系热液系统的发现丰富了全球洋中脊热液系统的研究内容,对洋中脊地质过程、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4.
利用综合录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讨论了黄骅坳陷南部滩海区中生界划分,分析了中生界展布规律,并对中生界主要目的层进行了测井相、地震相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沉积相和亚相特征研究。研究区残留中生界的分布主要受印支期南北向挤压、燕山中期SE-NW向挤压和新生代右阶右行拉分的综合作用,中、下侏罗统在研究区的北区复背斜地势低洼处分布,残留体长轴方向近东西向展布,主沉降中心靠近东部,残留厚度从四周向中心增厚。南区缺失中、下侏罗统,三叠纪在南区分布在EW向原古生界隐伏背斜之上。研究区中生界主要目的层为下侏罗统,属于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曲流河沉积可分为河道亚相和河漫滩亚相,河道亚相砂砾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高,具有良好的储集性,河漫滩沼泽亚相一般为细颗粒沉积,通常作为盖层。  相似文献   
965.
黄海多毛环节动物多样性及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毛环节动物是海洋底栖大型生物群落中最为习见且数量占优势的组成之一,有关其区系分类、生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点一直是该类研究聚焦的领域.综合中国海域多毛环节动物的研究记录,基于对已往分类学报道的核实,系统分析了黄海的多毛类物种多样性特点,提订了黄海278种多毛环节动物的最新名录及地理分布状况,同时对黄海及其他中国海域的多毛环节动物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区系概况进行了比较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6.
近3万年来南海北部碳酸盐旋回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2005年"海洋四号"在南海北部海域溶跃面之上获得的ZHS-176柱状样品,分析了其碳酸钙的含量,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域近3万年来碳酸盐含量在间冰阶时较高,冰阶时降低,其旋回特征自下而上主要分为5个阶段:(Ⅰ)末次冰期以来,碳酸钙含量偏低;(Ⅱ)冰消期,碳酸钙含量升高,出现第一个高峰;(Ⅲ)早冰后期,碳酸钙含量明显降低,出现低谷;(Ⅳ)中冰后期,碳酸钙含量升高,出现第二个高峰;(Ⅴ)晚冰后期,碳酸钙含量略微降低。ZHS-176柱碳酸盐含量变化总体表现出"大西洋型旋回"的特征,但在早冰后期,尤其是在8.5~7.5 ka B P时出现了一次明显的低钙事件,可能与陆源物质输入增加以及深海溶解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67.
基于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中运行的2418套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装备台站2015—2020年的9172次自动站故障维修记录,通过统计各省自动站平均故障指数、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对保障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对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每年6月、7月和8月故障数较多,故障主要集中在采集器、通信传输设备、供电设备3个部位;故障原因中,自然损坏占比最大。②采集器的故障中,自然损坏、雷击、供电和电源所造成的故障率较高。③南方多发生由于供电和电源以及通信原因造成的故障,北方则多通信和自然损坏原因造成的故障。针对故障多发部位和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968.
K10(总理台)~K16海堤是孤东海堤重点防护岸段。通过2004年5月、2005年5月以及2005年12月三次测量资料和资料比较分析,K10~K16海堤近岸,距堤百米内水深一般小于5m,有些地段受水动力作用形成冲刷凹坑及沟槽。但海底地形变化在不同的地段是不同的,且冲淤变化差异明显。从K13~K16之间水深地形变化较微弱,K14附近局部略有淤积。K12附近及沿堤以南地段出现强侵蚀岸段,距离岸堤20m左右处,顺堤形成水深7m左右的强侵蚀地形沟槽,严重威胁孤东海堤的安全。因此,分析研究该段地形变化,可以为该段海堤防护提供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969.
在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浮冰站开展了积雪/海冰反照率观测.本文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一维高分辨雪/冰模式(HIGHTSI)对3个常用的反照率参数化方案在天气尺度的表现进行了评估.观测期间测站反照率变化范围0.75~0.85,其天气尺度变化同天气和表面冰、雪状况紧密相关,降雪和吹雪过程可改变表面积雪厚度及水平分布,...  相似文献   
970.
海产腹足类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长江  雷瓒  董巧香 《海洋学报》2005,27(4):174-180
三丁基锡(TBT)等有机锡化合物因其毒性及结构上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船舶、网箱渔排等的防污涂料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水体中持久地释放出可以有效杀死海洋污损生物的毒性物质,从而达到防护船舶、渔排等体表的目的[1],然而进入海洋环境的有机锡化合物在防污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许多非靶生物,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的危害,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为引入海洋环境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2~4].因此,检测海洋生物体内的有机锡含量成为对有机锡污染生态效应调查与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