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51.
2004年夏季中国南海北部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报道了2004年夏季南海北部18个大面测站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应用Utermhl方法初步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74属159种,平均细胞丰度为(115.05±438.89)×103个/L(n=91),其中硅藻在物种丰富度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藻。主要优势种为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delicatissim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皇冠角毛藻Chaetocerosdiadema、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和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glacialis。调查区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从沿岸向外海迅速减少,高值区分布在广东沿岸和珠江口附近海域。同1999年同期资料相比,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增加1倍,但平面分布趋势相同。调查区浮游植物垂直分布总体特征是由水体表层到底层,细胞丰度逐渐减少。细胞丰度密集区位于水体表层,但是只有S2断面出现了次表层最大值现象,其垂直剖面分布同叶绿素a、铵盐、溶解氧以及盐度密切相关。整个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  相似文献   
252.
2009年春季(3-4月)在南黄海海域采用选择性代谢抑制剂技术测定了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的生长率和被摄食消亡率,研究了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根据生长率估算了聚球藻碳生物量、碳生产力及其对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总碳生物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在真光层内,聚球藻平均生长...  相似文献   
253.
海底以上 1— 2m水层的海流垂直分布和变化 ,对于海底泥沙运动和海洋工程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 ,研究者分别从实测资料、实验室实验和理论等方面对底边界层中稳定流动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均难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本文基于现有的理论和实验结果 ,发展了现有海底边界层理论 ,运用把稳定流的底Ekman层与对数层相配匹的方法确定了实测余流的垂直分布 ,并给出了在渤海石油平台区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 ,本文给出的原理和方法在应用中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可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254.
南海北部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选取VGPM模式对南海北部海域初级生产力进行反演,通过SeaWiFS和AVHRR提供的Chl a,K490,PAR和SST等遥感数据产品计算得到了模式所需的各项参数,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式进行了修订和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演计算获得了南海北部海域7 a平均(1998~2004年)初级生产力逐月分布图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初级生产力(C)分布趋势为由沿岸带向陆架以及外海逐渐降低,其中沿岸带区高于400 mg/(m2·d),外海区大致在100~300 mg/(m2·d);初级生产力水平冬季最高[平均为608 mg/(m2·d)]、夏季最低[平均为292 mg/(m2·d)],春、秋季基本持平.控制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的因子主要有营养盐、温度、光照,其中又以季风和环流驱动下的营养盐变化对初级生产力的调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