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471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前GML已成为空间数据编码、交换的国际标准,大量GML空间数据的不断涌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即如何有效地管理、操纵这些GML格式的数据,如何建立良好的索引机制以高效地检索数据量大大增加的GML文档。本文结合开源纯面向对象数据库引擎db4o和传统的空间数据库技术,研究了GML空间数据的原生对象存储方法、索引机制。  相似文献   
992.
序列图像的光流计算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运动估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0penCV库的特点和主要功能,通过调用函数库中的金字塔Lucas-Kanade光流计算函数和块匹配光流计算函数,快速地得到了运动图像的光流场,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运动估计效果,这为目标检测、目标跟踪提供了基础。只在VC6.0的基础上编写少量代码就能使算法得以实现,缩短了大量编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3.
鲁西地区是稀土矿的重要产地,鲁西稀土矿成因类型为与碱性岩-碳酸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从南往北依次分布有微山郗山稀土矿、薛城关帝庙稀土矿、兰陵龙宝山稀土矿、莱芜胡家庄稀土矿和淄博八陡稀土矿。该文选取微山郗山稀土矿和莱芜胡家庄稀土矿作为鲁西地区稀土矿典型矿床,论述了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特征,从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物质来源入手,总结了成矿要素,建立了成矿模式,进行成因探讨,为鲁西地区稀土的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多指标分析的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有机碳稳定同位素(δ13Corg)、有机碳、氮含量及其比值(C∶N)的测定,结合已有的正构烷烃空间分布特征数据,对新疆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的有机碳来源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δ13Corg值在-26.7‰~-24.1‰之间波动,变幅较小;C∶N的波动范围为4.8~8.5,平均值约为7.4;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范围为n C13~n C35,所有采样点样品的主峰碳以n C17和n C23为主.参考博斯腾湖文献调查资料,基于δ13Corg值、C∶N及正构烷烃等指标的空间分布状况,发现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主要来自湖泊内部浮游生物的残体;而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碳的内、外源贡献比例不同,其中陆源碎屑、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的贡献空间差异较大.博斯腾湖有机碳来源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在湖泊东部近岸水域表层沉积物有机碳主要为外源贡献,中心湖泊东部和西部浅水区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由外源和内源共同贡献,而其余大部分水域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则主要为内源贡献.  相似文献   
995.
随着能源和资源勘查开采工作的深入,地形强烈起伏的盆山耦合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正日益成为山地地震勘探面临的重要挑战.逆时偏移方法作为精确的地震偏移成像方法之一,能对地下结构进行高精度成像.逆时偏移的核心是地震波场延拓,由于传统的地震波场延拓技术往往基于水平地表条件,相应的方法在直接处理强地形起伏条件下的地震资料时往往存在一定的精度损失.本文引入一种精度无损的处理起伏边界的模型参数化方法:基于贴体网格的地形"平化"策略发展了与地形有关的地震波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采用零延迟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实现了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弹性波场逆时偏移成像.对工业界的标准Marmousi模型和盐丘模型进行改造,获得了相应起伏地形条件下的复杂几何模型,开展了起伏地表下的地震偏移成像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贴体网格"平化"策略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适应不同类型起伏地表采集的地震资料,显示出该方法在地震勘探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基于CloudSat资料的北上江淮气旋暴雪云系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宇  朱皓清  蓝欣  杨成芳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2):4789-4804
2007年3月3-5日和2013年11月24-25日,受江淮气旋北上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罕见暴风雪天气,2次暴雪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利用常规观测、CloudSat卫星云廓线雷达的探测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这2次暴雪过程江淮气旋云系结构和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1)北上江淮气旋的冷锋云系较窄,以深厚对流云为主,回波核心在2~7 km,其结构在气旋发展的不同阶段变化不大;(2)逗点头云系范围宽广,在气旋的不同发展阶段,结构和强度有显著差异.气旋初始锋面波动和锋面断裂阶段,逗点头云系有两个降水区:北部为由多个单体组成的大范围层状云区,强回波从地表向上伸展,上空有高空对流泡,建立了播撒云-供水云机制,有利于下部冰晶粒子长大;南部有对流云柱发展.逗点头西部的冷输送带云系主要集中在6 km以下,强度弱,冰粒子含量少;(3)气旋暖锋后弯阶段,干侵入加强,冷锋后部的无云区或少云区范围扩大,逗点头云系南北范围收缩、变窄,云系的高度、强度和含水量减弱,冷锋云系也减弱;(4)气旋冷锋云系和逗点头南部的对流云柱以降雨为主,位于高纬度陆地上的逗点头云系以降雪为主,当逗点头云系处于海上有对流不稳定发展,以降雨为主.冷锋云系北部和逗点头云系南部均有由层积云或高积云组成的低云,以毛毛雨为主.冷锋云系和逗点头云系北部100-200 km的范围为随高度和距离逐渐变薄的高层云,无降水对应.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大陆中西部普遍具有强烈的地形起伏,起伏地形会对地震资料的处理分析产生严重干扰.精细处理起伏地形成为高精度地震成像的必然要求.传统方法通过填充低速介质将不规则模型扩展为规则模型来处理起伏地形.近年来,借助坐标变换将物理空间不规则模型转换为计算空间规则模型的地形平化方法,为解决起伏地形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经典的模型扩展和新发展的地形平化方法分别处理起伏地形,从走时正演、射线追踪和反演成像三个方面,全面细致地评判了两种地形处理方法在起伏地形层析成像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扩展中阶梯状近似和填充介质速度参与计算,会造成起伏地形走时计算精度损失,出现虚假射线路径和错误出射角,导致反演分辨率降低,成像结果模糊甚至失真;地形平化中采用贴体网格参数化,能够保证离散模型完全匹配起伏地形,并且保持起伏地形在物理空间和计算空间中均为自由表面.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层析成像技术具有高度的保真性,有效地处理了地形起伏效应,为起伏地形区域精细速度成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98.
水文节律是影响湖泊湿地土壤碳循环的重要因素."堑秋湖"是鄱阳湖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对鄱阳湖碟形湖水文节律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了"堑秋湖"对鄱阳湖洲滩土壤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堑秋湖"围堤内外洲滩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围堤内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比围堤外低35.03%.围堤内土壤有机碳(SOC)矿化速率明显高于围堤外.围堤内SOC矿化的平均Q10为2.72,比围堤外低4.83%,但两者SOC矿化的水分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围堤内外SOC矿化速率分别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轻组氮含量相关关系最为显著.综上所述,"堑秋湖"围堤已经改变了鄱阳湖洲滩的土壤碳循环过程.模拟湖泊湿地土壤碳循环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渔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川西北地区双鱼石构造单元栖霞组发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通过岩芯观察、铸体薄片、物性测试、压汞实验以及CT扫描等手段对储层岩性、孔喉结构、储层分类评价、产能贡献等研究表明:双鱼石构造单元栖霞组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储层空间以孔、洞为主,储层类型以裂缝-孔洞型、孔洞型储层占优;裂缝-溶孔型储层、裂缝-孔洞型储层的产能贡献率>90%。  相似文献   
1000.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ation present,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ling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previous deep research results,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process of deep mineralization in the Tongling ore district.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s that surface deformation is strong, deep deformation is weak, the surface has mainly experienced brittle deformation,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deep ductile deformations. There is a thrust nappe between the Tongling uplift and the Nanling basin, that is the boundary of the Tongling block, which has resulted in the southwest uplift of the Tongling block. Combined with the deep exploration data, the three-dimensional shape of the main rock masses is interpreted, with three-layer structures in the deep magma chamb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gmatic rock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 The movement of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 is dominated by mesoscale seepage in the deep part and ‘dike’ type upwelling in the shallow part. There is a certain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e-forming rock mass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ore-forming age is dominated by the Yanshanian period.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types 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s, 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 ‘layer coupling’ in the Tongling ore district is summarized, with the ‘one body, two belts and a multilayer metallogenic system’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ep prospecting in the Tongling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