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223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640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31.
黑河中上游段河道渗漏量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河道断面法对黑河中上游河段河道渗漏量进行了比测试验,结果表明:河床岩性组成、河流平面几何形态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输水方式的改变等对河道渗漏量影响显著.黑河实施全流域调水前后河道渗漏量发生显著的跳跃性变化,莺落峡至312桥区间河道渗漏量调水前为1.2543×108 m3,调水后为4.3747×108 m3,调水后较调水前河道渗漏量增加3.1203×108 m3;河道流量越小其相应损失率愈大,河道流量越大,其相应损失率愈小,由此得出各河段不同流量单位河长的损失率服从倒数函数分布.研究结果是在黑河中上游实体河道上进行上下断面流量比测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符合该河段的实际情况,可作为黑河中游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分析、地下水流系统模拟、流域水资源重复利用、水量调度计算各种模拟模型验证河道渗漏量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32.
In-situ stress plays a major role with respect to deformation and stability around underground or surficial excavations located at significant depth. Many sedimentary rock masses are more or less horizontally bedded. However, a possibility exists to have one or few inclined rock strata such as dikes in these horizontally bedded form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how the in situ stress changes from a purely horizontally bedded situation to a horizontally bedded rock mass that contains one or few inclined rock strata. This paper presents such an investigation using the largest open-pit metal mine in China—as a case study. This mine has a bedded rock mass with one steeply inclined rock stratum. For the bedded rock mass, the vertical stress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overburden above each lithology. The available 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conducted at the mine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ratios of horizontal to vertical stress. Numerical modeling was performed for the two scenarios: (a) the horizontally bedded system subjected to both the in situ and boundary stresses and (b) the mine lithological system that includes an inclined stiffer (denser) stratum intruding softer horizontally bedded system subjected to only boundary stresse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n inclined rock stratum on the computed stress field. Thirty points were selected to compute the stresses on six planes of the inclined rock stratum. Due to the discontinuous nature of the geologic system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stiffer inclined stratum and softer horizontally bedded system, one principal stress has become normal to the interface plane and the other two have become parallel to the interface plane with all three being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Presence of the stiffer inclined rock stratum has given rise to (a) increase in normal stresses up to about 120 % in the inclined rock stratum and (b) new shear stresses approximately in the range ?10.0 to 15.0 MPa. This means, because most of the rock masses are not purely horizontally bedded, estimation of in situ stress through measurements as well as application of in situ stress in numerical modeling associated with underground or surficial excavations located at significant depth is a difficult exercise. A better way to estimate the in situ stresses for complex geologic systems may be through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boundary stresses to the geologic system in a numerical model.  相似文献   
733.
蓝天 《测绘学报》2022,51(9):1982-1982
示意化网络地图是对线状网络进行简化表达的方式。在示意化地图中,线状网络的真实几何被扭曲,而拓扑关系被保留。Harry Beck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伦敦地铁图是最著名的示意化地图之一,该地图具有三大特征:拥挤区域被扩大;线条被归化至水平、垂直和斜对角线方向;拓扑关系被保留。这些设计提升了原始网络的清晰度和可读性,使得人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路线规划和定位任务。示意化地图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空间网络(如地铁网络和地下管线网络)与非空间网络(如项目计划网络)的可视化表达中。  相似文献   
734.
李志林  蓝天  遆鹏  徐柱 《测绘学报》2022,51(7):1536-1543
作为空间信息最重要的载体,地图担负着人们获取空间信息的需求,并伴随着人类文明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的转变。研究地图学的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认识人类文明的演变,也对地图学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现有的研究主要以时间线或时间线加某一显著推动地图发展的典型事件进行地图进展不同阶段的划分,然而难以全面反映地图学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本文基于马斯洛人生需求层次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对地图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对地图学未来演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35.
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地开展国家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对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和“美丽中国”蓝图绘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采用Landsat 8 OLI、GF-2等卫星遥感数据,融合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和专家知识辅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研发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2015—202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CLUD 2020),建立了完整的30 a(20世纪80年代末—2020年)每隔5 a的30 m分辨率中国土地利用动态数据库。基于CLUD 2020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尺度揭示了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规律、区域分异和主要特征。研究表明:将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生成的30 m分辨率植被覆盖变化和地表类型变化检测信息融入到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的效率和变化图斑辨识的准确性;精度评价表明,CLUD 2020一级类型制图的综合精度达95%。总体上,全国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2010—2015年比较进入相对稳定状态。期间全国耕地面积仍保持减少态势,空间分异特征为耕地南减北增,东北松嫩平原及其与三江平原交界区大规模的旱地向水田转移,西北新疆南部开垦和北部退耕/撂荒并存;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由以往的沿海地区和超大、大城市集聚转向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小城镇周边蔓延为主。全国范围的林草自然生态用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强度与2010—2015年比较有所下降;受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显著增加。以上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与“十三五”期间国家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宏观战略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6.
莫拉克台风暴雨移置香港地区的PMP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叶晖  陈宏  兰平 《水文》2014,34(5):25-30
基于台湾66个站点年最大日雨量历史资料、台湾中央气象局2009年8月8~10日莫拉克台风暴雨期间251个台湾雨量站逐时降雨资料和香港地区65个雨量站的历史逐时降雨资料,以及与香港相邻的3个广东省雨量站(西沥站、横岗站和深圳站)资料,利用分时段地形增强因子法(SDOIF),将莫拉克台风暴雨最大24h实测暴雨中的辐合雨分量分割,并将其辐合雨成分移置到香港地区,与香港地区24h平均地形增强因子相结合,估算出香港地区的可能最大降水。结果显示,莫拉克最大24h降雨量中地形的增强幅度约为45%;得出香港地区最大24h平均可能最大降水分布图,其最大中心值1230.2mm(未考虑水汽放大),与香港地区历史暴雨中心一致,均发生在大帽山附近。  相似文献   
737.
南宁市是广西岩溶地面塌陷危害十分严重的城市之一。2012年6月2日突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分布在坛洛镇南西方向,形成塌陷坑19个,地裂缝17条,威胁62户共232人,潜在经济损失约870万元。坛洛塌陷多形成于松散盖层厚度小于15 m,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0 m,地下岩溶强发育的区段。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较小和水动力条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复杂为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尤以地下水的作用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坛洛地下水动态观测与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确定地下水强径流带,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危险性,为岩溶地区的岩溶塌陷危险性勘察、评价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8.
高可靠性铝合金钻杆及其在超深井和水平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颁布铝合金钻杆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归纳了铝合金钻杆用于超深井和水平井钻井的众多优点;分析了新标准铝合金钻杆与钢接头的连接方式:梯形丝扣连接、设置内支撑端面和锥形配合面、通过高温装配工艺实现过盈配合;介绍了在超深井和水平井中应用高可靠性铝合金钻杆可显著减少大钩载荷、转盘扭矩和泵压损失以及提高钻杆强度储备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9.
中国煤田地质学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略分析中国煤田地质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指出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未来5~20年的重大研究领域:①我国东部大型老矿区深层煤矿床与资源开发潜力;②新疆煤炭资源的区划单元与综合评价;③煤层气成藏动力学和有利区块优选以及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的一体化协同开发;④洁净煤、液化煤地质以及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740.
东海冷涡中心位置及季节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1958—2001年SODA温度场资料,较为系统地对东海冷涡附近海域具代表性剖面温度场进行逐月分析,对冷涡中心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完善。结果表明,35 m深处冷涡44年的平均中心位于(32.0°N,125.7°E);冷涡的中心位置存在较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经向变化方面,由夏季、秋季至冬季,冷涡中心位置自北向南逐渐移动;从冬季、春季至夏季自南向北移动。纬向变化方面,冬季冷涡中心明显偏西,其他季节冷涡中心偏东且中心经度变化不大。以上变化主要是由冷涡周边流场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冷涡中心在冬末春初和秋初表现不明显,这应是由环流场季节性转换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