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692篇
海洋学   18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新46井水位、水温映震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新46井的观测概况,依据该井6年的连续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和总结了两个6级地震和5个5级地震前新46井水位和水温的映震特征.水位的映震特征为打破年变形态的年变畸变;水温的映震特征不明显,仅在个别地震前有临震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932.
缅甸M区块地震构造样式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缅甸M区块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致使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目的层的层位解释、断层解释及构造样式的确定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在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通过对缅甸M区块应力场的分析及研究,结合剖面表层结构特征和地震资料反射特征,特别是在借鉴中国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褶皱带的构造样式基础上,在地震资料品质普遍不理想的情况下,开展缅甸M区块的构造样式分析与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933.
通过对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一带5.7、5.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及地震活动特征、流体和形变动态变化和预测指标分析发现:地震前4级地震活动水平增强、出现小震活动空区;前兆异常开始于震前1年左右;短期异常有由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现象;临震异常出现的时间较为集中,在震前一周内。对该地区5.0级以上强震的预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34.
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国外部分国家处置库成本估算结果和成本筹措方式,据此对我国处置库的建造成本进行了粗略的估算,对成本筹措和当前的投入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35.
循环荷载作用下高温-高含冰量冻土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志华  赖远明  熊二刚  李波 《岩土力学》2010,31(6):1744-1751
为了研究高温-高含冰量冻土这种极不稳定土体的动力学特性,开展了固结围压为0.3、0.5、1.0、3.0、5.0 MPa,控制温度为-0.5、-1.0、-2.0、-4.0 ℃、初始含水率为50%的高含冰量青藏线重塑冻土的动三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用广义的双曲线模型来描述动应力-应变关系,并且给出了模型参数预报关系式;基于动弹性模量和轴向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3 =0.5 MPa为临界围压。当围压大于0.5 MPa时,动弹性模量随着动应变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当围压小于0.5 MPa时,动弹性模量随着动应变先增大后又减小;此外,动阻尼比随应变幅值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动阻尼比变小。  相似文献   
936.
熊绍柏  滕吉文  尹周勋  赖明惠  黄一平 《地球物理学报》1986,29(03):235-244,313-316
根据1984年攀西地区南部爆炸地震折射剖面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的地壳厚度约为55km,且可分为20km、20km和15km厚的三个主要构造层。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为6.22km/s。在深度23—27km之下的中地壳下部有一个厚9—14km的P波低速区,这一结果与其它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相当吻合。上地幔顶部的P波速度为7.62—7.90km/s,与现代大陆裂谷区或构造活动地区的P_n波速度一致。另外,位于构造带轴部地区的渡口市一带,上地壳中有一高速岩体,下地壳中有高速夹层以及有些断裂带可能延伸到上地幔顶部,均表明地壳中曾经有地幔物质侵入。通过研究,我们推断这个地区有可能是一个被后期构造运动强烈改造过的、至今仍保留有一些裂谷构造残迹的古裂谷带。  相似文献   
937.
提要:通过岩心观察并充分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压汞测试和核磁共振实验等资料,对蓬莱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和四段储层岩石学、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是粒内、粒间溶孔,属于低孔低渗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孔隙结构具细小孔隙、微细喉道、细歪度和孔喉分选、连通性差的特征。利用压汞参数辅以核磁参数等将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四类,并对不同类型孔隙结构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从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三方面入手详细探讨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认为构造和沉积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先决条件,而成岩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演化是决定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关键因素。以上研究成果对研究区须二和须四段储层的分类评价及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8.
根据 1 998年 1 0月和 1 999年 1 ,4,8月在广西北海湾的调查资料 ,首次详细讨论了该湾总氮 (TN)、总溶解氮 (DTN)、颗粒有机氮 (PON)、溶解有机氮 (DON)等各种形态氮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湾各形态氮的含量变化随季节而异 ,表现为春夏季高而秋冬季低 ;区域变化以南流江口海域含量较高 ,北海、合浦沿岸海域次之 ,其它海域较低。经相关分析 ,得出影响该湾各形态氮含量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盐度 (S)和化学需氧量(COD) ,其次是悬浮物 (SS)和叶绿素a (Chl-a) ,pH和溶解氧 (DO)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39.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长春市居民的职住关系、通勤特征、休闲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长春市主城区内居民时空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春市主城区人口居住地呈现多处高密度集聚区,人口就业岗位密度呈单中心分布结构;职住通道平衡性在北部中心城区较差;休息日人口活力集聚地基本分布在商业设施附近,并且东南和西北部大型商业网点相对稀缺。  相似文献   
940.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出露一些石英闪长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4.64±0.82)Ma和(309.84±0.86)Ma,表明这套岩石形成于晚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西乌旗地区石英闪长岩属于低Ti O2和高Al2O3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富集Rb、Ba、K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典型弧岩浆岩的特征,显示岩浆源区曾经历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稀土元素丰度偏低,呈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模式;强不相容元素比值(La/Nb、La/Ta等)及判别图解表明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岩浆来源于浅部岩石圈地幔,系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中等程度(10%~20%)部分熔融的结果。综合研究区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对比分析前人成果,认为早石炭世末期西乌旗地区在强烈拉张的裂谷环境下形成了有限洋盆,由于洋盆发育不成熟或边伸展边向两侧俯冲—消减,形成了西乌旗地区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特征的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