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692篇
海洋学   18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北海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周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对北海近岸海域3个站位的浮游植物进行周年观测。全年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9属334种。硅藻为优势类群,共51属305种,占总种数的91.3%,其中以角毛藻属(Chaetoceros)种类最多,共出现35种。甲藻8属12种;绿藻3属8种;蓝藻5属6种;其它藻类2属3种。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周年均值为2.14×105cells/L,数量变动模式为双峰型,高峰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为群落总细胞数中百分比最高的种,占26.61%,是夏秋两季的季节优势种。冬季和春季海区的优势种更替快,每月均有变换。通过对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数量间的回归分析,北海近岸海域浮游植物数量受水温变化的影响最为突出,与营养盐的相关关系因受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12.
光释光测年基本流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光释光测年是对沉积物上一次曝光事件年代的测定.自20 世纪80 年代该方法提出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对于14C测年,光释光测年虽存在误差偏大的不足(一般5%~10%),但是具有以下明显优势:① 其测年年限范围比前者大得多;② 测年物质(石英或长石)丰富,这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和湖泊中尤其重要,因为在这些地区很难找到可用于14C测年的有机质;③ 是对沉积物的直接定年;④ 测年事件包括曝光、受热(400 ℃以上)、火山、地震和晶体(方解石等)形成等.本文介绍了光释光测年的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采样、前处理、等效剂量测定、年剂量测定等,以期让有需要的地学同行了解这一方法,尤其是了解从地层或岩芯等取样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重点介绍单片再生剂量法(SAR)与标准生长曲线法(SGC)相结合测定等效剂量的实验方法(我们命名为SAR-SGC法).该方法能大大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可节省仪器时间60%以上.通过氟硅酸溶蚀长石来提取石英的中颗粒(38~63 μm)的前处理过程简便易行,获得的石英纯度高,且可以避免使用危险的氢氟酸.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释光测年实验室近几年应用SAR-SGC法对黄土、沙漠、湖泊、海洋、冰川、考古点等各种类型沉积物进行光释光测年,都获得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13.
地-空界面上天然中子辐射场的数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地-空界面上天然宇宙中子流的来源;将天然中子按能量分为快中子组(En>0.1MeV)与慢热中子组,建立了地-空界面上天然快中子流与慢热中子流粒子注量率随空间分布的数理方程.理论与实测结果相互验证表明:(1)地-空界面上天然中子流粒子注量率随距近地表高度的增加而呈指数规律减小;(2)地-空界面上天然中子流粒子注量率随海拨高程增加而呈指数规律增加;(3)地-空界面上上升中子流粒子注量率随地表介质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14.
动荷载作用下冻土温度变化及强度损失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动荷载测温试验发现,初始温度为-6℃的冻土试样,当有循环荷载作用时,随着时间的变化即使外界恒温供冷,其中的温度仍旧会出现上升趋势,并且上升值与加载频率、动应力幅、及试样的干密度、含水率等因素有关.此外,在不同的条件下冻土强度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915.
福州盆地地热水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州地热田是以燕山晚期侵入岩为主要热储层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通过对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取样分析发现,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中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变化关系较复杂.研究表明,地热水微量元素质量浓度主要受含水介质的岩性控制,也与地下水温度有关.对所检测的19个微量元素,除个别元素外,第四系孔隙水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均大于基岩裂隙水;Ga、Rb、Sb、Se、Sr、Tl元素质量浓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基岩裂隙热水与第四系孔隙水混合形成的第四系热水中,As、Cd、Cu、Mo、Pb、Sb、Se、Sr等元素质量浓度明显增高,说明在混合过程中这些元素又发生了溶解作用.根据地热水微量元素与盆地周围不同期次侵入岩体微量元素质量浓度的聚类分析,得出福州地热水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主要与福州岩体、魁岐岩体和文笔山岩体的岩性有关.地热水微量元素是地热水在形成过程中与这些岩体的岩石接触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16.
徐晓晖  陈坚  赖志坤 《台湾海峡》2009,28(4):577-585
利用ArcGIS建立了闽江口1913、1950、1975、1986、1999、2005年海底数字地形模型,在坐标系统和潮位基准面转换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闽江口的岸线、浅滩面积、海底冲淤和河口断面地形近百年来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闽江口河道从1913年到2005年期间,梅花水道西段变窄,乌猪水道向东迁移,琅岐岛东岸淤积;梅花镇东侧的闽江口南岸岸线向前推进,但近年来推进速率明显减小.②梅花水道浅滩不断发育,闽江北支由单一的川石水道变成川石水道和壶江水道并存,并且闽江北支成为闽江入海泥沙的主通道.③1913—1950年间闽江口海底淤积较快,1913~1999年淤积速率逐渐减小,1986~1999年间出现净冲刷.④河口三角洲前缘在河口南部以侵蚀后退为主,河口区北部以进积为主.  相似文献   
917.
梅子坑钼矿位于九岭钨钼成矿带,为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区内地层和岩浆岩钼元素含量分别是克拉克值的43倍和21倍。矿体赋存于双桥山群修水组浅变质岩系中及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裂隙密集带中;矿石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有益组分为辉钼矿,形成于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早期矿化阶段。矿床可能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岩脉有成因关系,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北西向断裂密集带,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围岩蚀变,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是其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18.
藏南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南江孜—哲古一带广泛分布有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产出的基性—中基性岩墙群,它们是新特提斯洋晚期发生大规模扩张的产物。本文对这些基性岩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研究。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略为富集LREE,Eu的亏损不明显,表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较弱;LILE的富集和HFSE的亏损均不明显,所有样品均以相对富集Ta、Ce和亏损La、Y和Yb为特点。铅同位素206Pb/204Pb比值和207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较小,分别为18.330~18.717和15.504~15.674;而208Pb/204Pb值和μ值相对变化较大,分别为37.664~39.156和9.296~9.931;初始87Sr/86Sr值变化范围较大,为0.7044~0.7105;岩石的εNd(t)值变化范围为-4.49~ 6.77,绝大多数为正值。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藏南地区基性岩墙群可能是由来自亏损地幔源的岩浆与来自富集地幔源(EM)的岩浆混合的产物,其快速侵位造成岩浆分异作用较差,而岩浆的不均匀混合导致LILE富集与HFSE亏损均不明显,并产生较大的初始87Sr/86Sr比...  相似文献   
919.
近47年我国四季长度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599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温度资料,分析了我国近47年来四季长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季长度在全国范围内主要表现为春季变短(-0.8 d·(10a)-1),夏季变长(3.2 d·(10a)-1),秋季基本变短(~0.5 d·(10a)-1),冬季变短(-1.6 d·(10a)-1)的变化趋势,但这种...  相似文献   
920.
Chirp技术及其在海底浅层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 irp子波因其宽的频带、长的脉冲延续时间和似白噪音的频率扫描特点,经过子波振幅包络和相关等处理后,具有很高的地层分辨率和资料信噪比,因而在海底浅地层调查中被广泛的采用。文中从Ch irp子波的波形生成开始,逐次讨论它的子波振幅包络和相关处理技术,以及它的分辨率的问题,最后以工程勘查中的实际例子证明Ch irp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还讨论了其技术的局限性,以便能对Ch irp技术有个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