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588篇
地质学   627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0篇
  1977年   4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3篇
  1935年   3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892.
本文主要介绍1992年中美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与综合研究项目第一阶段(INDEPTHI-1)广角地震观测资料利用Seis81程序(Cerveny,1981)进行二维解释所获得的帕里一达吉地带的上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成果为:(1)前寒武结晶基底之顶界表现为R1界面。据本项目地质调查,藏南拆离系(STDS)在帕里以北约10km处出露,向北缓倾并向地下延伸。认为R1界面不仅是结晶基底之顶界的反映,而且STD可能沿着R1界面展布,也即R1界面同时是一条沉积盖层和基底之间的拆离层。R1界面埋深3±0.6—11±0.6km。(2)上述拆离层在萨马达一达吉之间,以R1界面之上的负速度梯度楔状体(LVL)为特征。LVL可能是STDS活动时拖带下沉的中生代特提斯沉积,或可能是含水破碎带。(3)在结晶基底内部存在第二条拆离带(LVZ),表现为T2反射波组。LVZ在帕里埋深8.5±0.6km,向北陡倾,至萨马达为22.5±0.6km深;再向北,倾角变缓,至达吉之下,达27±0.6km深。LVZ在帕里─萨马达之间,厚仅0.5km;至达吉,增厚至5km;也具楔形负速度梯度带性质;它可能是花岗岩局部融熔体之反映...更多。(4)在萨马达─达吉。  相似文献   
893.
SENSITIVITY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TO SEA SURFACE EMISSIV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estimat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with high accuracy from radiometrie measure-ments,it is no longer acceptable to assume that sea surface emissivity is unity or any other con-stant.This note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esirable emissivity accuracy in relation to re-trieval.It was found that 1% error in surface emissivity can cause up to 0.7 K error in the re-trieved SST,although this sensitivity is often reduced to about 0.5 K on average because of thedownward atmospheric radiation at surface partially compensates for the emissivity error.Since thedownward atmospheric radiation ratio is controlled to a large extent by the integrated water vaporin the atmosphere and,secondarily,by view angle,the sensitivity of SST retrieval to surface emis-sivity has been computed as a function of these two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894.
在建立作物生长模式的过程中,精确预报作物的发育,是一项必要的工作。许多研究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事(安德逊等,1978;安古斯等,1981;贝维克等,1988)。研究者们已发现,空气温度是支配作物发育的主导因子,为着用空气温度预报作物的发育,生长度日(GDD)或一种类似的线性单位系统,被广泛采用(Madariaga和lcnott,1951;Hoover豪沃,1955;基尔  相似文献   
895.
COMPARISON OF SEDIMENT DISCHARGE PREDICTIONS FOR SMALL WATERSREDS IN THE SOUTRWESTERN UNITED STATESYakovWIGDOR;VicenteL.LOPES...  相似文献   
896.
Arpe  K Bergtion  L 等 《气象科技》2001,29(1):49-50
近80年,里海海平面(CSL)的变化原因已为学术界密切关注。1933~1940年里海水位急剧下降1.7m,1979年末又下降1.3m,观测事实推动了有关的科学研究。与气候因素相比,水资源不可逆消耗的增长对河流流量的影响是主要的,里海水位的缓慢下降也与此有关,因此,水位的进一步下降是不可避免的。里海水位在1978年突然回升,直至1995年中期水位持续回升了2.5m左右,但当预期的水位下降时,沿岸地区仍将会有更多的灾难性后果发生。从1995年7月开始,里海水位年平均下降速度加快,至1997年最大下降速度超过40cm,1997~1998年8月(最新资料)变化不大,这与…  相似文献   
897.
水-岩系统的最佳协合作用(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已证明 ,水岩系统能满足最佳协合作用的主要要求 ,而该作用乃是关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在内的自组织系统科学。自组织的主要前提是其非平衡态平衡态的性质 ,从地质学上说此性质是在确定着漫长的而严格地定向性发展过程中的 ,并伴有越来越多的新矿物相的、以及新地球化学类型的水的形成。这种水结构方面的新变化可以加以利用来评价和传递有关的信息。自组织的这些特性 ,使得水岩系统就成为了在地壳内部的许多地质作用与现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系统。  相似文献   
898.
介绍了一种用于估计地震台阵数据到时残差的多信道处理的新方法。该方法综合了3种传统台阵处理方法的特点:频率域波束形成、时间域波束形成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多子波变换,从而产生一组窄频带地震图。我们利用多子波变換替代加窗的傅里叶变换,以控制时间和频率的分辨率。我们还使用了一种波束形成程序,对转换过的、按时间排齐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矢量值和成对数值被用来计算衡量波外形相似的相干性。主成分矢量的相差可作为数据与平面波模型拟合偏差的一种量度。相位差可以直接转换成时间差,但它们只能分辩一部分波长。因此,我们的方法是从较低的分析频带移至较高的分析频带的逐步分析法。我们提供了两个实例来说明这种方法在很宽的时空尺度范围均可采用。第一,1994年的玻利维亚深源地震期间,我们测定了一组覆盖南加利福尼亚大部分地区的宽频带地震台的时间残差。时间残差的范围为2s,将它们消除后,我们可以在1.0Hz上把数据叠加。第二,我们研究了在土库曼斯坦的直径不足1km的地震台阵的高频传感器记录的地方震数据。我们发现,时间残差范围只有0.02s,将其消除后,我们显著地改善了信号的主频数据的叠加。  相似文献   
899.
利用MB和MSc算法(即:the Mendocino Scenario),对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最大地震进行了实时中期预测的研究。首先用M8算法进行预测,而后在第二次逼近预测中,以漏报部分地震为代价用MSc算法缩小了发布警报的预测范围。1992-1997年间,有5次8级和8级以上地震发生在试验区内。M8算法对这些强震全部实现了预测,MSc算法准确地判定出其中4次地震的位置。当用震中均匀时间经验分布的归一化乘积量度估计时,发布警报的空间-时间体积分别为36%和18%。M8和MSc算法两者得到的预测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均超过了99%。对于震级为7.5+的地震,利用M8算法,19次中预测了10次,占总研究时空体积的40%;用M8-MSc,预测出其中的5次,占总研究时空体积的13%。这就意味着用M8算法预测的显著性水平为81%,用M8-MSc为92%。显著性水平偏低可能是由于1993-1995年期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的变化引起的。在此期间,最大地震的发生率增加了1倍,而且又都全部发生在正断层和逆断层上。这些预测都是可重复的。我们在启动预测检验之前,已发表了介绍M8和MSc算法的文章,其中给出了这两种算法的完整正式定义(Keilis-Borok and Kossobokov,1990;Kossobokov,et al,1990;Healy,et al,1992).IASPEI软件库中存有M8算法的介绍材料(Healy,et al,1997)。  相似文献   
900.
根据利用包含最近震例的完整数据文件的方法,对喜马拉雅山及其周围地区地震危险性参数进行了最大似然估计。采用的完整地震目录是1900~1990年这个时段的。对喜马拉雅山及其附近6个不同地震带确定了最大区域震级M_(max)、地震活动率λ、具有某一震级下限M_(max)≥m历的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R及其发生概率,以及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式中的b值。结果表明,NEI和BAN带上的危险性一般来说高于其他4个带。带与带之间b值和危险性水平的高差异反映出地震构造具有高度复杂性,地壳具有高度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