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78篇 |
免费 | 5165篇 |
国内免费 | 67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57篇 |
大气科学 | 6186篇 |
地球物理 | 7559篇 |
地质学 | 14016篇 |
海洋学 | 3143篇 |
天文学 | 1450篇 |
综合类 | 3170篇 |
自然地理 | 32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1篇 |
2023年 | 538篇 |
2022年 | 1232篇 |
2021年 | 1422篇 |
2020年 | 1205篇 |
2019年 | 1276篇 |
2018年 | 1591篇 |
2017年 | 1429篇 |
2016年 | 1708篇 |
2015年 | 1339篇 |
2014年 | 1727篇 |
2013年 | 1587篇 |
2012年 | 1437篇 |
2011年 | 1495篇 |
2010年 | 1562篇 |
2009年 | 1542篇 |
2008年 | 1392篇 |
2007年 | 1337篇 |
2006年 | 1076篇 |
2005年 | 932篇 |
2004年 | 808篇 |
2003年 | 833篇 |
2002年 | 774篇 |
2001年 | 720篇 |
2000年 | 948篇 |
1999年 | 1438篇 |
1998年 | 1157篇 |
1997年 | 1160篇 |
1996年 | 1024篇 |
1995年 | 901篇 |
1994年 | 845篇 |
1993年 | 713篇 |
1992年 | 569篇 |
1991年 | 460篇 |
1990年 | 332篇 |
1989年 | 317篇 |
1988年 | 273篇 |
1987年 | 174篇 |
1986年 | 152篇 |
1985年 | 115篇 |
1984年 | 71篇 |
1983年 | 59篇 |
1982年 | 72篇 |
1981年 | 56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32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7篇 |
1958年 | 2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为探索硅灰对软土的力学性质的影响,以宁波鄞州地区一种淤泥质黏土为试样,掺入不同量的硅灰,对硅灰加固土的力学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了测试。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测试分析了不同掺入量的硅灰加固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扫描电镜SEM照片分析了不同硅灰掺入量的硅灰加固土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硅灰可以提高软土的黏聚力,黏聚力随着硅灰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大;(2)随着硅灰掺入量的增加,硅灰加固土的抗变形能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同一围压条件下,随着硅灰掺入量的增加,硅灰加固土的破坏偏应力逐渐增加;(4)随着硅灰掺入量的增加,硅灰加固土中大孔隙逐渐减少,小孔隙逐渐数量增加,孔径<1μm的小孔隙组分逐渐占优。 相似文献
143.
相对湿度对黄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津优1号”为试材,于2011年4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人工环境控制试验,设计8个相对湿度梯度,用LI 6400进行光合参数的测定,系统研究不同相对湿度处理对黄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减小而降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在相对湿度为75%时达到最大;而气孔限制值在相对湿度为75%时降到最低;黄瓜叶片最大光合作用速率(Pmax)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指数关系:Pmax=22375e189085fRH;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减小,黄瓜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均降低,而光补偿点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叶面水汽压差呈负相关,而与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相对湿度、蒸腾速率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对云南6个烤烟种植区35 a来烤烟大田生长期气温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云南省6个烤烟生产区烤烟大田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热量条件有较明显的改善;各烟区烤烟成熟—采烤期气候变暖趋势一致性好、增温最突出、增幅最大,增温幅度达到了0.0155~0.0356℃/a,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云南省烤烟生产过程中烤烟生长中、后期高温不足这一制约云南烤烟品质提高的气候瓶颈问题,对提高云南省烟叶品质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5.
A coupled model,which is employed to study the dominating factor and key area of El Nino cycle formation,consists of a dynamical ocean model and a statistical atmospheric model.The coupled model with seasonal forcing successfully reproduces the El Nino event cycle which exhibits quasi-regular oscillations with a preferred period of about 4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content(HC) is transported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area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C anomalies for four phases of the whole cycle clearly shows a pos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 Nino.Experiments further suggest tha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and HC in the central tropical Pacific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nd the central tropical Pacific is the most important area for determining formation of El Nino cycle. 相似文献
146.
We highlighted the flexibility of using unstructured mesh together with the local refinement by a resistivity model with complicated topography. The effect of topography is emphasized. Based on this, we calculated a specific class of layered models and found that the accuracy is not always satisfactory by utilizing the standard approach. As an improvement, we employed the layered earth as the referenc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wavenumbers. The comparis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accuracy is considerab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147.
利用1971-2005年三门峡市冰雹天气过程资料,分析了冰雹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影响系统、本站要素指标及雷达回波特征等,结果表明:渑池县降雹次数最多,灵宝次之,卢氏最少;降雹集中在4-8月,13-19时降雹几率最高.三门峡降雹的天气形势主要有蒙古-华北冷槽、冷涡型和西北气流型.受上述天气系统影响时,500 hPa有冷平流,若地面连续2~3天增温增湿,有可能出现冰雹天气.此外,雹云雷达回波强度>50 dBz,云顶高度>10 km,云顶温度<-40℃,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有明显的跃升.是降雹的前兆. 相似文献
148.
149.
Hu Yinlei Zhang YumingDepartment of Civi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Geology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China 《中国地震研究》1998,(2)
In this paper,approaches are developed to delineate the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regions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that do not have clear seismotectonic settings.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g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s and seismicity,the data,such as isoseisrnals,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fter shocks,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and focal mechanisms,are employed for the delineation of the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regions.The reliability of such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region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0.
土木工程结构鲁棒控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结构控制的发展,指出发展结构鲁棒控制策略的重要性。重点评述了结构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和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DTMD)的控制策略,提出了需进一步发展主动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DTMD)和主动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MDTMD)控制策略、此外,评述了结构鲁棒控制的设计准则与高层建筑和大跨桥梁在风与地震作用下的统一自适应主动鲁棒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