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634篇
测绘学   255篇
大气科学   255篇
地球物理   273篇
地质学   1190篇
海洋学   22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20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银-额(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及其邻区二叠纪火山岩分布广泛,目前对其成因和构造背景研究还很薄弱。对该区火山岩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为恢复二叠纪盆地性质与古构造环境提供了岩石地球化学约束。分析的二叠纪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显示亚碱性系列的特征。Mg#介于0.53~0.86之间,高场强元素Nb、Ta、Ti明显亏损,岩石轻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a/Yb)N=1.68~6.10,Eu亏损不明显(δEu=0.64~0.99),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较缓。总体上既显示了板内构造环境的特征,又具有俯冲带地球化学的印记。综合沉积建造特征和邻区的研究结果,认为银-额盆地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且很可能与地幔柱事件有关,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  相似文献   
992.
康明  岳长成  刘孝峰  陈宇  高超  原烨 《岩石学报》2017,33(6):1686-1704
内蒙古渣尔泰地区处于华北地台西北部,其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划分为两大类,形成于两个喷发旋回。早白垩世早期喷发旋回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沿近东西向的深大断裂呈北东东向裂隙式喷发;晚期喷发旋回以酸性火山岩为主,沿近南北向断裂带呈裂隙-中心式喷发。中基性火山岩主要为橄榄玄武粗安岩和安粗岩,其SiO_2介于49.65%~56.64%;酸性火山岩包括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其Si O2介于73.18%~83.82%;两者组成典型的宽双峰火山岩。中基性火山岩富碱(Na_2O+K_2O=6.70%~7.47%)、高Ti(TiO_2=2.29%~3.55%)、Fe,相对贫Ca、Mg,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4.50~6.47,(La/Yb)N=4.17~8.85,具微弱的负Eu异常(δEu=0.67~0.96),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岩浆来源于交代富集的软流圈地幔,岩浆上升过程中地壳组分混染较少。酸性火山岩富Si、高K,贫Ca、Mg、Fe、Ti,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和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富集轻稀土,LREE/HREE=2.91~14.3,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2.53~28.4,(La/Sm)N=1.16~4.57,(Gd/Yb)N=1.22~5.04,负Eu异常明显(δEu=0.02~0.25),具有A型流纹岩的特征,为幔源岩浆底侵,使上覆的先存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期后陆内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3.
综述了钻杆自动化操作技术的研究现状。鉴于目前钻杆库容量小、稳定性差、排放效率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钻杆操作新方案——通过分隔板将钻杆逐层密排无间隙式存放。该方案包括钻杆排放及钻杆传送分拣装置,就钻杆传送部分,设计了2种自动化传送方案,即倾斜滚动传送方案和V形槽传送分拣方案;综合比较了2种方案的优缺点,选择了V形槽传送分拣装置为研究方向;基于实际项目参数,重点对传送过程钻杆的轴向精度误差做了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4.
康玉柱 《中国地质》2019,46(6):1253-1258
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少专家学者,对地球上各个大陆形成演化作了多年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认识千差万别。如最早的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又出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等。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全球7个大陆不会漂移,而且也无充分依据将地球划分成几个板块。因为板块构造学说的运动机制基本是合理的,但是,板块划分依据不足、各板块的界线不明确、各板块的地质差别及特征不清楚等。所以,笔者认为全球各大陆整体是不分的,各个陆块地质时期的变化,是海陆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的湘东北地区是我国华南重要的金铅锌铜钴多金属矿产地之一,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是该区近年来找矿勘查新发现的一大型矿床。该矿床位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幕阜山岩体南缘,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及其与地层接触带的构造破碎带内,空间上与岩体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关于该矿床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开展了闪锌矿的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以富集Co、Ga而贫Fe、Cd、Ge为特征,其中Fe、Mn、Cd、Co、Ga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产出,而Cu、Pb、Ag和Sn等元素则还以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根据不同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认为闪锌矿中可能存在Zn2+↔Fe2+、4 Zn2+↔2 Fe2++Ge4++□(其中□表示空位)、3 Zn2+↔2 Cu++Ge4+、2 Zn2+↔Ag++Sb3+等简单和复杂替代关系。闪锌矿的Zn/Fe、Ga/Ge、Ge/In、Ga/In比值和Fe温度计等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240~250 ℃)、低硫逸度(lgf(S2)=-13.3~-9.6)环境。栗山矿区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有别于金顶砂岩型、SEDEX型、VMS型、MVT型和夕卡岩型铅锌矿,结合低的Cd/Fe(0.03~0.14,平均0.06)、Cd/Mn(1.54~6.30,平均2.91)比值和Ge含量,暗示该矿床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关。综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岩浆演化,认为该矿床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引起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与燕山期幕阜山岩体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该类型矿床闪锌矿具有鲜明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可为判别具相似地质特征的矿床成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水资源系统结构与用户需求分析入手,研究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模型的耦合方法,构建了水资源目标规划模型,对独山子地区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研究表明:独山子地区水资源可以满足独山子区与灌区的现状需水要求。独山子区近期、中期、远期全部启动四个水源地供水仍不能满足需水要求,还需要外调水源补充解决,远期外调水已接近可调水资源量;为保证水源地有适量的河水入渗补给,限定了河道引水量,枯水年不能满足灌区的灌溉需水,平水年基本可以满足,丰水年完全能够满足。即使调水后,仍然要节水,提高灌溉效率。  相似文献   
997.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州玛多县境内发生MS7.4级地震,此次玛多MS7.4级地震是2008年汶川MS8.0级大地震之后中国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及时查明其同震地表破裂展布及特征,对于正确认识发震构造和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震后现场调查,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的解译分析、余震数据和典型地震地表破裂的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等结果,初步获得了此次地震6处典型地震地表破裂的特征。结果发现:此次玛多地震的地表破裂主要沿已知的东昆仑断裂带的南侧分支断裂昆仑山口-江错断裂的东南段分布,分析表明其中的江错断裂应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同震破裂的西段总体走向275°~300°,主要表现为挤压鼓包和雁列式张裂隙的斜列组合,其中江错贡麻段至江多村段出现了明显的1.4~0.8 m的垂直位移,指示该段可能具有较明显的正断层成分;中部黄河乡段主要由一系列呈左阶斜列的北西向P剪切裂缝和右阶雁行排列的北东向张裂隙构成,走滑位移较小;而东段地表破裂出现了多个分支,其中北支昌马河段主要由一系列雁行排列的张裂隙组成,总体走向为260°,与断裂西段的走向明显不同;地震造成的最大左旋位移出现在西段的错尔加拉破裂段,约2.8 m,指示此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走滑位移主要呈从西向东的单侧扩展-衰减特征。考虑到此次玛多地震出现在东昆仑主干断裂南侧的巴颜喀拉地块内部,表明该地块内部具有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能力,因此,巴颜喀拉地块内部强震活动的孕震条件和机理应该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98.
钠、硅及钠硅互作提高梭梭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施用不同浓度NaCl、H2SiO3及NaCl+H2SiO3对培育梭梭(Haloxylon a mmodendron)的生长、生理变化及抗逆性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3 g·kg-1 NaCl、0.2 g·kg-1 H2SiO3或0.3 g·kg-1 NaCl+0.1 g·kg-1 H2SiO3互作施用均能显著促进梭梭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旱性。单施NaCl时,0.3 g·kg-1 NaCl处理培育的梭梭株高、冠幅和鲜重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42%、91%和62%,其主茎直径、主根直径和主根长分别增加了40%、39%和23%。单施H2SiO3时,0.2 g·kg-1 H2SiO3处理培育的梭梭株高、冠幅、鲜重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6%、45%和27%,其主茎直径、主根直径和主根长分别增加了23%、23%和20%。与施用0.3 g·kg-1 NaCl处理相比,0.3 g·kg-1 NaCl+0.1 g·kg-1 H2SiO3互作处理梭梭株高、冠幅、鲜重和主根长分别增加了9%、10%、17%和12%;与施用0.1 g·kg-1 H2SiO3处理相比,0.3 g·kg-1 NaCl+0.1 g·kg-1 H2SiO3互作处理梭梭株高、冠幅和鲜重分别增加了28%、76%和68%,其主茎直径、主根直径和主根长分别增加了30%、32%和27%。这表明适量水平的NaCl+H2SiO3互作施用要比单独施用NaCl或H2SiO3能更有效地促进梭梭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999.
青海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同仁-泽库弧后前陆盆地,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甘家组、下三叠统隆务河群的沉积岩系。矿区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金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体与甘家组大理岩、白云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本文对双朋西花岗闪长岩体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双朋西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33.9±2.8Ma,具有高SiO_2、高K_2O,低Al_2O_3和MgO含量的特征,Mg~#值为33.6~35.2,富集轻稀土元素((La/Sm)N=3.14~11.6)与大离子亲石元素,重稀土元素分布平坦((Gd/Yb)N=1.17~1.63),具有中等的Eu负异常。具有较高的Sr初始值(Isr=0.708299~0.708748)和相对较低的εNd(t)值(-12.6~-9.47),~(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623~18.965、15.610~15.652和39.124~40.732。Nb/Ta(5.5~12.9)、Ce/Pb比值(3.0~11.6)均与地壳组份一致,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具有岩浆混合的组构特征。因此,双朋西花岗闪长岩主要起源于下地壳高钾性玄武岩的部分熔融,并发生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对双朋西花岗闪长岩体及区内一系列侵入岩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西秦岭构造带在中三叠世处于由洋壳俯冲向陆陆碰撞转换阶段,俯冲板片的折返和断离引发地幔软流圈上涌,加热上覆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长英质岩浆,形成大量中酸性岩体。  相似文献   
1000.
藏南拉萨地块内广泛发育中新世中酸性岩浆岩,为探讨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进一步了解藏南后碰撞深部过程,本文对拉萨地块东部米拉山地区的中新世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英安岩,形成于中新世(16~18 Ma);地球化学组成上表现出高硅、高钾、富铝;高Sr、低Y、高Sr/Y值,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Eu正异常;具有高的87Sri/86Sri值(0.706038~0.707154)和低的εNd(t)值(-1.37~-2.75),表现出一定埃达克质岩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米拉山地区中新世中酸性火山岩不属于林子宗群,可能是岩石圈拆沉引起幔源物质上涌,导致后碰撞环境下增厚的拉萨地块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