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552篇
测绘学   251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1098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Processes accompanied the breakup of continents, spreading of ocean floor and 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 could trigger large scale melting of the mantle beneath the continent as well as the ocean, and pro-duce mafic magmas with distinc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rocks provide us an important record for unraveling the nature and the time of deep tectonic and magmatic processes dur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large-scale orogenic belts, such as the Himalayan orogenic belt. As an integrated part of the Himalaya, the Tethyan Himalaya consists of well-developed early Paleozoic to Cenozoic sediments and is noted for de-velopment of spectacular semi-continuous, thousand kilometers long gneiss (or granitic) domes. It has pre-served critical records to address the nature of defor-mation, magmatism, and metamorphism associated with the opening, spreading, and demise of the Neo-Tethyan Ocean and the final continent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the Eurasian Plate at the early Cenozoic time. In addition, it also could be a type-example to address a number of first-order issues with regard to the tectonic dynamics of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during the Wilson-cycle.  相似文献   
972.
广西贺州水岩坝矿田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盒计维数法对水岩坝矿田断裂构造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矿田内不同尺度的断裂构造具有良好的自相似性。其中,断层的分维值为1.3475;矿田中部的烂头山矿床节理和手标本微裂隙的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7841和1.3310;在子区分维高次趋势图上,分维高值区总体延伸趋势为北西向,与矿田断层构造总体展布趋势相吻合。平面上,烂头山矿床正常围岩微裂隙、蚀变围岩微裂隙和矿(化)体微裂隙的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2097、1.3310和1.8622,表明矿化程度的高低与其微裂隙分维值的大小成正比;垂向上,烂头山矿床露头节理平均分维值随高程的升高而增大,显示烂头山矿床具有含钨石英脉型的"五层楼"模式特点。此外,水岩坝矿田内已知矿床(点)均位于分维高值区,说明分维值的高低与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具有耦合性。  相似文献   
973.
杨文强  刘良  丁海波  校培喜  曹玉亭  康磊 《岩石学报》2012,28(12):4139-4150
迪木那里克花岗岩侵入到南阿尔金迪木那里克浅海相沉积地层中,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该花岗岩具有高SiO2、高钾、高铝的特征,富集Rb、Th、K、La、Zr,亏损Ba、Ta、Nb、Sr、P、Ti,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源岩为杂砂岩,熔融温度和压力约为>800℃与~10kbar。锆石εHf(t)介于-3.52~0.95,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确定其形成时代为452.8±3.1Ma。迪木那里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明显晚于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486~504Ma),而与超高压岩石的退变质时代(455Ma)基本一致,又与形成时代为467Ma的长沙沟-清水泉一带裂谷型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伴生,其成因可能是阿尔金深俯冲陆壳板片发生断离后,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导致地壳杂砂岩熔融的产物,具有同折返岩浆作用的特点。结合以往研究,南阿尔金俯冲碰撞杂岩带中早古生代花岗岩的演化期次可初步划分为:1)约500Ma,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一致,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的陆壳相互叠置加厚阶段;2)为466~451Ma,与超高压岩石的退变质时代大致相当,形成于深俯冲陆壳断离后的伸展构造背景;3)为426~385Ma,形成于碰撞造山作用结束后的伸展减薄阶段。  相似文献   
974.
通过对泛亚铁路大理-瑞丽线中段马厂、道街坝1∶5万图幅的地质灾害详细勘查和室内研究,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发育规律。结果发现,研究区内不仅发育有地表岩溶漏斗,而且分布着规模较大的地下岩溶洞穴,复杂的地质构造、可溶性的碳酸盐岩、湿热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降水是该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地下岩溶作用可能给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不可忽视的潜在危害,同时综合区域地质条件对比发现,大理-瑞丽铁路沿线的其它地段也同样具有存在类似的岩溶发育条件。因此,在铁路施工前进一步加强沿线区域地下岩溶作用的工程影响评价,对于有效地减少相关的工程危害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75.
广西桂林地区东部栗木花岗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木矿区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密切相关。通过对栗木金竹源与三个黄牛地区云英岩化花岗岩的年代学研究,获得2个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8.3Ma±2.4Ma和214.0Ma±5.0Ma,代表了栗木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的研究数据,栗木矿区成岩、成矿作用年龄近乎一致,应为晚三叠世同一期次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6.
任旭斌  康建锋  于东海 《测绘通报》2022,(3):116-120+126
针对目前房屋建筑面积测量外业工作强度大、测量精度低、成图效率低等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方法。首先从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建模、数字正射影像制作、三维数字化测图、图件制作和面积指标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地形图平面位置中误差为4.6 cm,高程中误差为4.2 cm,房角点点位中误差为4.6 cm,建筑物边长中误差为4.5 cm,房屋建筑物面积较差小于城市商品房二级精度面积限差,各项精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该方法用于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7.
研究城市设施的热点分布对把握当前城市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设施热点识别方法容易忽略设施的特征尺度且多以区域识别为主,缺少精准化提取设施热点的方法体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属性特征的设施热点识别方法,并以北京市住宅设施为例进行了试验分析。首先将设施的属性值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核密度估计生成密度值表面,利用极值点探测模型提取极值点;然后采用Getis-Ord Gi*统计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生成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热点区域,筛选极值点得到热点。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设施热点并进行合理的等级划分,为城市设施空间布局研究提供多样化视角。  相似文献   
978.
基于卫星遥感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在城市景观结构、功能及其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城市绿地格局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城市绿地景观遥感分类方法、景观格局指数的选择及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驱动力分析的具体内容,分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在数据源和景观格局指数选择时所存在的不足,并且从遥感数据源、分类方法、景观指数筛选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79.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海岸带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与其相关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焦点。本文首先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国家、关键词等信息为研究对象,应用Citespace的知识图谱梳理了海岸带相关研究的脉络,并对其进行了量化与可视化分析。然后通过总结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过程,完善海岸带相关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与角度提供参考与借鉴。结果表明,随着对海岸带地位特殊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海岸带的研究中。分析认为,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研究方式及针对大尺度的海平面上升的研究、中等尺度的海岸带的城市生态相关的研究、较小尺度的激光雷达测深等研究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