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4篇
  免费   2879篇
  国内免费   4051篇
测绘学   1659篇
大气科学   2625篇
地球物理   3281篇
地质学   8019篇
海洋学   2337篇
天文学   531篇
综合类   1236篇
自然地理   1746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752篇
  2021年   879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798篇
  2018年   876篇
  2017年   843篇
  2016年   867篇
  2015年   870篇
  2014年   880篇
  2013年   978篇
  2012年   1063篇
  2011年   1100篇
  2010年   1103篇
  2009年   978篇
  2008年   973篇
  2007年   870篇
  2006年   808篇
  2005年   706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463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97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Fuzzy neural network models for liquefaction predi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egrated fuzzy neural network models are develop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a site. The models are trained with large databases of liquefaction case histories. A two-stage train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develop a fuzzy neural network model. In the preliminary training stage, the training case histories are used to determine initial network parameters. In the final training stage, the training case histories are processed one by one to develop membership functions for the network parameters. During the testing phase, input variables are described in linguistic terms such as ‘high’ and ‘low’. The prediction is made in terms of a liquefaction index representing the degree of liquefaction described in fuzzy terms such as ‘highly likely’, ‘likely’, or ‘unlikely’. The results from the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actual field observations and misclassified cases are identified. The models are found to have good predictive ability and are expected to be very useful for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a site for which the input parameters are not well defined.  相似文献   
22.
23.
张军  吴积善  游勇  程尊兰 《山地学报》2003,21(2):223-227
通过对云南蒋家沟粘性泥石流的野外观测 ,讨论了粘性泥石流残留层的定义特征 ,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 ,分析了残留层易形成时段的特性 ;分别对一次泥石流过程、若干阵泥石流和一阵泥石流残留层的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 ;最后用观测数据分析了泥石流残留层的减阻作用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地震信号传输的常用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信号传输方式设计的总原则和基本原则。实际应用表明,兰州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信号传输方式的是符合要求的,提出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信号传输方式的总原则和基本原则,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中强地震前山东地下流体地震前兆模糊分维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耿杰  魏焕 《地震研究》1997,20(3):311-315
采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计算山东地下流体在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和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的变化。分析结果认为,模糊分维值反映了地震前兆时序观测资料的结构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为从复杂的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值中提取地震异常信息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对某些台、测项而言、必须具体分析其模糊分维变化特征及其震前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6.
通过1982年梅雨期的个例分析,研究和比较了中国和日本梅雨我的结构。分析表明:1.梅雨锋区系统对流层上部宽广的斜压区和对流层低层较狭窄的弱斜压区共同组成;2.在两个个例中,中国剖面上锋区均呈“椅”型结构。日本剖面上,6月呈均匀倾斜结构,7月略呈“椅型”,涡度场上中国剖面为相当正压结构,日本剖面为斜压结构;3.梅雨锋区系统可民是均匀斜压区在不均匀和加热情况下结构改变结果;4.中国大陆雨区高层大量潜热  相似文献   
27.
南极中山站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的初步观测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DPS-4的原理和特点,在中山站的安装和调试,从扫频电离图所得到的初步结果表明,中山站冬季电离层F层存在明显的磁中午现象,而电离层Es层与极光粒子沉降有很大关系;漂移测量的结果表明,电离层漂移主要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并且具有大体一致的日变化模式,显示出在极区存在逆阳对流。  相似文献   
28.
何东方 《热带地理》1997,17(3):247-252
本文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生态系统,提出了城市生态居住小区的关键因素,最后对岭南城市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9.
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块研究重点是构造预测及评价,地质构造一方面决定或改变了煤层气的保存条件,另一方面改善了煤储层特性一本文以平均整旋角(θ)的梯度作为基本特征量,研究了井田构造变形转动场及其破坏规律,对井田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及开发有利区块进行了初步预测及评价。所得结论为本区煤层气开发布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西藏羌塘地区几个地质构造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西藏羌塘地区的六个地质构造问题。包括冈瓦纳与欧亚大陆古特提斯界线;羌塘地区是否存在加里东期或更古老基底;羌塘地区的地层系统及其对比;狮头山、黑熊山一带蓝片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龙木错─双湖蛇绿岩的性质、成因及年代;羌塘盆地中三叠世以前是一个统一的盆地还是分属两大陆的边缘海盆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更加清楚、完整地认识青藏高原的地质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