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何炬  张文忠  曹靖  谌丽 《地理科学》2022,42(2):185-197
多源数据是当前信息时代下进行城市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重点研究方向。城市体检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新命题,多源数据在城市体检中的有机融合与科学应用对城市问题的深入剖析及其影响机制的探究中至关重要。从梳理主观和客观两类数据在现有城市研究中的应用出发,结合了2019年、2020年全国城市体检和2018年、2019年、2020年北京城市体检实践工作,探讨了多源数据在城市体检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体检维度的应用,辨析了不同数据间的优劣势,提出了多源数据有机融合的方式,并以“城市停车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城市体检中数据应用方式的改进方向提出建议,为城市体检的研究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62.
遥感影像档案作为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可为自然资源监管监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提供关键决策依据。本文针对当前遥感影像档案多来源、多介质、多尺度、多规格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遥感影像管理方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并构建了“空间+时间+形态+属性”的时空多维管理体系,实现了对遥感影像档案的科学高效管理利用。  相似文献   
963.
文章论述了古地下水测年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其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应用,分析对比了各种测年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中的水文地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4.
王发信  柏菊 《地下水》2014,(5):51-53
利用淮北平原180个浅层地下水观测点实测埋深资料,在绘制区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枯水年、丰水年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的基础上,分析各年型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布特点,同时对大埋深站点分布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得出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为2.48 m,且西北深、东南浅的分布结论,可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65.
文中以甘肃北山花岗岩中发育的构造裂隙(主要指节理尺度)为研究对象,应用地质统计分析理论,以裂隙面密度P21 作为地质统计分析的区域性变量,探索花岗岩岩体裂隙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甘肃北山芨芨槽候选场址区域内花岗岩岩体裂隙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变异主轴方向明显; 变异主轴区域内的裂隙分组地质统计特征显示,区域内第1分组裂隙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均匀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明显的空穴效应特征,应该在三维裂隙网络建模工作中予以考虑。本文在考虑本组裂隙空穴效应特征基础上,针对三维裂隙网络建模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6.
亚洲冬季地表气温与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NCEP资料对1949~1999年间的地表气温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得到的前两个模态均表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两个模态迭加的情况下,亚洲大部分区域冬季气温升高,增暖明显,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奇异值分解(SVD)冬季亚洲地表气温和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得到的结果说明,北极涛动对亚洲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有显著影响,其次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与陆地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分布可能对亚洲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967.
With most existing methods, transverse dispersion coefficients ar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We present a new, simple, and robust approach based on steady-state transport of a reacting agent, introduced over a certain height into the porous medium of interest. The agent reacts with compounds in the ambient water. In our application, we use an alkaline solution injected into acidic ambient water. Threshold values of pH are visualized by adding standard pH indicators. Since aqueous-phase acid-base reactions can be considered practically instantaneous and the only process leading to mixing of the reactants is transverse dispersion, the length of the plume is controlled by the ratio of transverse dispersion to advection. We use existing closed-form expressions for multidimensional steady-state transport of conservative compound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of the reacting compound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derive an easy-to-use expression for the length of the reactive plume; i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jection height squared, times the velocity,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transverse dispersion coefficient. Solving this expression for the transverse dispersion coefficient, we can estimate its value from the length of the alkaline plume. We apply the method to two experimental setups of different dimension. The computed transverse dispersion coefficients are rather small. We conclude that at slow but realistic ground water velocities, the contribution of effective molecular diffusion to transverse dispersion cannot be neglected. This results in plume lengths that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velocity.  相似文献   
968.
本研究利用日本人文与自然研究所和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发布的0.25°×0.25°亚洲区域高解析度观测集成降水数据(APHRODITE),并结合NOAA发布的Niño3.4区海温指数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广西地区不同极端降水事件的气候平均态和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分布,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分析了不同极端降水逐月区域平均值的气候变率。在此基础上,对ENSO不同位相的周期交替对广西不同极端降水的逐月区域平均值周期的影响及其滞后性进行交叉相关分析,并得出不同极端指标对不同ENSO位相的潜在响应及其显著性特征。结果表明1951-2007年广西全区除无雨日数呈现增加趋势外,暴雨日数、连续干期和湿期均呈减少趋势。不同极端指标在3~7 a的傅里叶谱周期内均呈现显著的周期性变率,说明其与ENSO的潜在联系。交叉相关分析表明Niño3.4指数与无雨日数(暴雨日数)和连续干(湿)期具有显著的负(正)相关特征,其滞后期约为6~18个月,但不同极端指标与ENSO相关程度具有差异。通过滞后6~18个月的平均Ni?o3.4指数所确定的不同ENSO位相,发现相对于拉尼娜冷位相,广西无雨日数(暴雨日数)和连续干(湿)期在厄尔尼诺暖位相下总体呈现减少(增多),但该响应的统计显著性在全区分布不普遍。这可能与湿静力稳定度、低层温度露点差与中层湿位涡正压项等热力因子的响应不利于极端降水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69.
构造蚀变体(SBT)是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热液蚀变的综合产物。SBT作为黔西南地区金、锑、萤石等矿产的重要就位空间,金锑矿成矿与其密切相关。近年在黔西南地区发现了丰富的金资源量,关键在于SBT体系的提出及与之为核心的成矿模式的建立和应用。本文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黔西南台地相区典型矿床的SBT样品,揭示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矿区SBT的ΣREE=49.55×10~(-6)~271.72×10~(-6),含量变化较大,LREE/HREE=5.62~13.59,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SBT对北美页岩和CI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四分组"效应明显、强烈热液作用,为同一体系的产物;大厂至戈塘一线显示高的正铕异常,推测有两个方向含矿热液在此汇聚。本文系统对比了黔西南地区SBT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区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为本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0.
The formation stages of high-grade metamorphic complexes and the related granitoids of the Dzabkhan terrane basement are considered. The age data (U–Pb method, TIMS) of zircons from the trondhjemite block of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Dzabkhan terrane, which is directly overlain by the dolomite sequence of the Tsagaan Oloom Formation, are given. Trondhjemites yield the U–Pb zircon age of 862 ± 3 Ma. In their structural position, they are assigned to typical postmetamorphic formations that determine the formation and cratonization of rocks of the host block. The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f trondhjemites gives grounds to distinguish fragments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Dzabkhan terrane basement, the formation of which occurred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860 and ~790 Ma. Geological–geochronological and Sm?Nd isotope–geochem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Dzabkhan terrane basement is not a single block of the Early Precambrian continental crust, but a composite terrane, comprising Neoproterozoic ensialic and island-arc structural and compositional complexes. Correlation of Sr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87Sr/86Sr variation curve in the Neoproterozoic and Cambrian seawater shows that carbonate deposits accumulated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Dzabkhan terrane near the end of the Neoproterozoic, 700–550 Ma, an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terrane in the Early Cambrian, 540–530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