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宗自华  陈亮  陈强  魏云杰  王锡勇  王驹 《岩土力学》2013,34(Z1):279-284
岩体工程质量是影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HLW)工程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也是处置库场址比选的重要依据。在地表岩体节理调查统计的基础上,采用RMR(relative metabolic rate)分级方案,探讨北山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区内以花岗岩为主体围岩的岩体质量与岩体结构的对应特征,建立结构面间距D与RMR岩体质量总评分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北山预选区芨芨槽地表岩体质量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RMR与D值的点群分布具有扇形发散的正相关特征,随D值的增大,RMR亦呈增长趋势,但低级序岩体结构与岩体质量比高级序岩体表现出更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认为,选用RMR与D的点群中心线对应的线性方程评价花岗岩候选区的岩体质量可达到快速评价岩体质量、查明各级岩体空间分布特征的目的,同时也便于对不同候选场区进行大范围岩体质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北山芨芨槽预选地段BS16钻孔周边3 km2范围内主要以Ⅰ、Ⅱ级岩体为主,岩体质量总体较好且分布相对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922.
During the next decade and beyond, climate system models will be challenged to resolve scales and processes that are far beyond their current scope. Each climate system component has its prototypical example of an unresolved process that may strongly influence the global climate system, ranging from eddy activity within ocean models, to ice streams within ice sheet models, to surfac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within land system models, to cloud processes within atmosphere models. These new demands will almost certainly result in the develop of multiresolution schemes that are able, at least regionally, to faithfully simulate these fine-scale processes. Spherical centroidal Voronoi tessellations (SCVTs) offer one potential path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robust, multiresolution climate system model components. SCVTs allow for the generation of high-quality Voronoi diagrams and Delaunay triangulations through the use of an intuitive, user-defined density function. In each of the examples provided, this method results in high-quality meshes where the quality measures are guaranteed to improve as the number of nodes is increased. Real-world examples are developed for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and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Idealized examples are developed for ocean–ice shelf interaction and for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In addition to defining, developing, and exhibiting SCVTs, we pair this mesh generation technique with a previously developed finite-volume method. Our numerical example is based on the nonlinear, shallow-water equations spanning the entire surface of the sphere. This example is used to elucidate both the po tential benefits of this multiresolution method and the challenges ahead.  相似文献   
923.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现象指的是一个大区域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极小值出现时间(简称低点时间),明显地与另一个大区域的低点时间不同,而每个大区域内部低点时间又基本一致,两个区域之间有明显的突变分界线(简称低点位移线),并且两个区域之间的低点时间相差在两小时以上.根据80次5.8级以上地震统计表明.85%以上地震发震时间在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41天的前后4天;在仅考虑预报占用时间时,该法对6.6以上地震的R值达0.60.  相似文献   
924.
Natural Hazards - Using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by the Mexican Nationa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re (CENAPRED), we assessed the housing’s structural risk to earthquakes and floods of the...  相似文献   
925.
玛旁雍错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是研究印度季风演化的理想地区之一。利用活塞采样器在玛旁雍错75 m水深处获取了一根4.69 m长岩芯,利用^210Pb和AMS^14C测年确定了岩芯的年代,根据元素含量(XRF扫描)、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和总氮(TN)等代用指标,重建了该地区14 cal.ka B.P.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结果显示,冰消期(14~12 cal.ka B.P.),TOC和TIC含量变化显示了湖区环境整体上较为暖湿;12.0~11.4 cal.ka B.P.,径流明显减弱,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的反映;早中全新世(11.4~3.4 cal.ka B.P.),湖区环境整体上以暖湿为主,气候有所波动,出现了两次冷事件(10.2~9.8 cal.ka B.P.和8.2 cal.ka B.P.左右),7.4~6.6 cal.ka B.P.,出现了一个暖时期;晚全新世(3.4~0 cal.ka B.P.),湖区环境整体上趋向于干旱化,并伴有两次相对湿润时期(2.6~2.0 cal.ka B.P.和1.4~1.0 cal.ka B.P.)。玛旁雍错环境变化表明,晚冰期以来(14.0~3.4 cal.ka B.P.),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印度季风带来的降水以及冰川融水较多,湖区环境较为湿润,整体上有利于内源生物的生存;晚全新世(3.4~0 cal.ka B.P.),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减少,印度季风减弱,径流减弱,湖区环境朝干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26.
以广东佛山市西樵山(22°56'15"N,112°57'16"E)全新统厚153 cm的河湖相及红土为研究对象,在11个AMS-14C测年数据和沉积物主量元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全新世以来该剖面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古环境意义,对具有明确指示化学风化意义的脱硅富铝铁化指标Al2O3/SiO2和(Al2O3+TFeO)/SiO2进行分析,结合孢粉指示的古生态,确定了气候旋回与化学风化旋回之间的关系,为南亚热带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提供了地球化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西樵山全新统共记录了13次弱风化-冬季风事件,其中发生于2000 cal.a B.P.(xc1)、2900 cal.a B.P.(xc3)、4100 cal.a B.P.(xc4)、5300 cal.a B.P.(xc5)、7800 cal.a B.P.(xc10)、9300 cal.a B.P.(xc11)、9500 cal.a B.P.(xc12)和9700 cal.a B.P.(xc13)的事件可对应北大西洋深海沉积Bond事件1~8,前6次事件与南海陆坡北部的17940孔10 ka B.P.以来的6个弱季风事件相应,且这13个冷事件几乎都可与太阳黑子活动最小值阶段相对应。这意味着西樵山剖面全新世突变事件除受北半球高纬冰量变化的影响外,可能还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太阳活动的强迫。  相似文献   
927.
算井子埃达克质花岗岩体由中粗粒片麻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3个岩相单元组成,其为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深成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算井子埃达克质花岗岩体侵位于早石炭世(350.0~351.7Ma),为海西中期的产物。该岩体总体富硅(SiO_2为67.81%~70.93%),富铝(Al_2O_3为14.94%~16.07%),全碱含量中等(K_2O+Na_2O为6.01%~6.74%),K_2O/Na_2O为0.37~0.69,富含钠质成分,而Ti、Ca、Fe和Mg(MgO为0.99%~1.61%)含量较低,(K_2O+Na_2O)/Al_2O_3为0.37~0.45,A/CNK为0.95~1.03,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Sr含量(409×10~(-6)~548×10~(-6))较高,而Y(8.1×10~(-6)~17.7×10~(-6))和Yb(0.83×10~(-6)~1.73×10~(-6))含量较低,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和高场强元素(HFSE)Th,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大,轻稀土富集且分异明显,而重稀土亏损且分异不显著,具轻微的铕异常(δEu=0.64~1.13),与典型的埃达克岩特征相似。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算井子岩体属准铝质-弱过铝质未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并具有典型的埃达克岩特征;(2)岩浆源于俯冲板片流体交代地幔楔诱发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源区,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混染了火山弧物质;(3)岩体形成于海西中期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环境,推测其南侧的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俯冲-碰撞效应可能一直持续到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928.
云龙  张进  肖骑斌  王驹  凌辉  罗辉  田霄  张竞嘉 《地质学报》2019,93(9):2107-2122
三危山断裂为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的重要分支,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北向扩展的前缘位置,为一条左旋走滑兼逆冲的活动断裂。通过卫片解译和野外实际调查,发现三危山主断裂穿过鸣沙山后,向西至党河水库及阳关镇附近以断层陡坎的形式出露地表。由阳关镇段向西至党河水库段,穿过鸣沙山至三危山主断裂,断层陡坎的形态由复杂变简单,落差基本集中于2~6m,但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水平位移量也逐渐变小,反映了断裂活动强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弱的特点。探槽和剖面解译结果显示,该段断裂错断下更新统玉门组(Qp1)砂岩和砾岩、中更新统酒泉组(Qp2)砂砾石层以及上更新统(Qp3)冲洪积砂砾石层。卫片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和深部大地电磁(MT)剖面的解译结果表明,南截山断裂向西在莫高窟南侧与三危山断裂交汇,二者在深部向阿尔金断裂收敛,上述三条断裂共同构成区域挤压性非对称半正花状构造。高原北缘的扩展是通过一系列北东-南西向走滑断裂活动及其所夹地块向北东运动和挤压实现。  相似文献   
929.
本文通过对新发现的江西九江新港砂山剖面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和磁化率椭球体主轴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该风成砂剖面磁组构参数在不同层位的变化特征,获得了古风向特征及其演变规律.(1)整个时期内该区的主导风向为NW-SE和NNW-SSE向,但在不同时期风向和风力强度又有所不同,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是砂2层,风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的NW-SE为主,变为NE-SW向为主,且该阶段沉积环境相对比较稳定;(2)砂2、砂5、砂6层具有较大P、F、L和较小的q值,说明在其形成时气候最为寒冷,冬季风的风力最强、风速比较稳定,这与野外观察到的在这几层中大型板状斜层理发育,砂层粒度较粗,黏土含量较少的结果一致;(3)晚更新世末期长江中游的风成沙丘广泛发育,表明该时段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最干冷、风力作用最强的时期,有着与北方沙漠—黄土区相类似的气候环境;(4)研究表明,AMS主轴的等面积赤平投影法和玫瑰花图,可以用来分析古风向的变化规律,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0.
介绍了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研制的DUF—I型电磁波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