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41.
用声波参数确定岩石加载破坏过程的不同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岩石在单轴和真三轴加载的破坏过程与声波参数及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单轴和三轴压缩实验中,通过测量纵横波速度和振幅的变化,有效地判断岩石加载和结构的变化情况,确定岩石加载破坏过程中的几个阶段,实现对岩石破裂前兆的预测。本文还研究了三轴压缩实验中中间主应力σ_2的改变对声波速度和振幅变化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酸性含Fe3+溶液作用下铀的溶解迁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Fe~(3+)浓度的酸性溶液,对取自新疆伊犁盆地的砂岩铀矿石进行了溶浸对比试验,探讨了铀在酸性含Fe~(3+)溶液作用下的溶解迁移动力学特征及其与Fe~(3+)的关系。结果表明,在Fe~(3+)的氧化作用下,铀从矿石向溶液的迁移于10小时内快速达到平衡,溶解速度衰减迅速;铀的溶解速度与Fe~(3+)向Fe~(2+)转化速度呈正相关的指数函数关系,当Fe~(3+)向Fe~(2+)转化速度趋近零时,铀的氧化溶解基本停止,溶液中的铀达到平衡浓度;Fe~(3+)向Fe~(2+)浓度达到2g/L可使铀强烈溶解迁移,而溶液酸度增高会弱化铀溶解速度与Fe~(3+)转换速度的关系,但酸度在2g/L~4g/L(对应pH值1.65~1.33)之间变化不会对铀的浸出产生显著影响;保持Fe~(3+)浓度为2g/L、酸度为2g/L(pH值1.65)的水化学条件对铀的溶浸是经济且足够有效的。  相似文献   
43.
钻探勘查揭露表明,粤东北仁差盆地基底主要由古生代变质岩和文象花岗岩组成。为进一步查明其基底岩体形成的时代,提高对该地区地质演化的认识,对盆地内2个勘查钻孔内的文象花岗岩岩心取样,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测得谐和年龄为179±1Ma和186Ma。此结果表明,仁差盆地基底文象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即其为燕山期第一幕岩浆活动的产物。此年龄不仅加深了对仁差盆地形成演化的认识,也为粤东北地区早侏罗世时期缺乏岩浆岩活动的报道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资料。  相似文献   
44.
Genetic modification is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nutritional qualities of cyanobacteria. To increase the total un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 along with the ratio of ω-3/ω-6 fatty acids, genetic engineering can be used to modify fatty acid metabolism. Synechococcus sp. PCC7002, a fast-growing cyanobacterium, does not contain a Δ6 desaturase gene and is therefore unable to synthesize γ-linolenic acid (GLA) and stearidonic acid (SDA), which are important in human health. In this work, we constructed recombinant vectors Syd6D, Syd15D and Syd6Dd15D to express the Δ15 desaturase and Δ6 desaturase genes from Synechocystis PCC6803 in Synechococcus sp. PCC7002, with the aim of expressing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verexpression of the Δ15 desaturase gene in Synechococcus resulted in 5.4 times greater accumulation of α-linolenic acid compared with the wild-type while Δ6 desaturase gene expression produced both GLA and SDA. Co-expression of the two genes resulted in low-level accumulation of GLA but much larger amounts of SDA, accounting for as much to 11.64% of the total fatty acid content.  相似文献   
45.
海洋沉积物有机质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广泛用于有机质来源示踪、古生产力和古海洋环境重建。日本海沉积物δ13C和δ15N值一个显著特征是在末次冰盛期(LGM)同步负偏,但是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的演化过程的认识仍然存在明显不足。在本研究中,我们详细调查了37 ka以来日本海中部LV53-23-1岩心沉积物δ13C和δ15N演化历史。结果显示,沉积物δ13C和δ15N分别介于-26.3‰至-22.5‰和1.6‰至6.1‰,低值出现在LGM(26.5~17 ka)暗色层状泥发育时期,指示较强的陆源输入贡献。在Heinrich冰阶1时期(17~14.5 ka),δ13C和δ15N快速正偏,表明日本海海洋环境发生了明显的转换,对应于对马海峡淹没及对马暖流入侵。14.5 ka之后,沉积物δ15N值恢复到5‰,与开阔大洋海水硝酸盐的δ15N值近似。我们采用二端员混合模型粗略地估算了有机质来源的相对贡献。LGM时期陆源有机质贡献介于65%至80%,14.5 ka以后海源有机质贡献介于60%至80%。除了增加的陆源有机质贡献以外,LGM时期沉积物δ15N亏损还涉及如下过程:(1)较高的含Fe沙尘供给提高日本海表层海洋生物固氮效率;(2)缺氧环境盛行减弱成岩作用对沉积物δ15N影响。37 ka以来,日本海沉积物δ13C和δ15N变化与有机质来源、营养盐的供给、表层生产力和沉积物氧化还原条件相关,实际受海平面和全球气候制约。  相似文献   
46.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可以快速获得研究区内放射性元素含量特征。笔者利用皖南宣城地区的1:5万航空伽马能谱数据,分析了夏林一带的放射性元素分布特征、铀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等,结合地质条件,推断研究区内震旦系-寒武系碳质地层是铀源层和含矿层,有碳硅泥岩型铀矿找矿潜力。结合航空伽马能谱数据,认为铀高和铀高钍低是最直接的铀矿找矿线索。另外,推断区内3处侵入岩尤其是北部刘村岩体内有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7.
2011年1月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附近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雪龙”号2011年在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外缘24个站位的CTD观测结果,发现有以下一些水文特征:普里兹湾西部,在71°E-72°E范围内,存在一个顺时针运动的中尺度涡。由于这个涡旋存在,冰架水主要扩散方向偏东,在73°30′E附近,流向东北;夏季表层水厚度,东部基本在20m,西部受中尺度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夏季表层水厚度深达50m左右;在50m以浅的水层内,表面以下温度会出现稍微增大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层,它是结冰、融冰和海冰覆盖变化造成的;在观测断面西部,在160m~200m水层内,多站出现“静力不稳定”:即上层密度大于下层,厚度有几米,平流混合扩散可能是这一不稳定现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2009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威  蔡锦辉  郭艳君  李敏 《气象》2010,36(4):106-110
2009年,全球表面气温为有器测记录以来的第五暖年。年初,暴风雪、低温和寒潮天气席卷欧洲大部,北美频繁遭受暴风雪的袭击;中国北方出现严重秋冬连旱;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罕见高温;夏季,中国东部、南亚、欧洲多国、美国西海岸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年内,澳大利亚、墨西哥、非洲东部持续于旱。6月,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开始形成。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气旋活动均较常年偏少。  相似文献   
49.
A benchmark analysis is developed for assess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multiaquifer wells in numerical solute transport simulators. The analysis considers the installation of a well that penetrates two aquifers that are otherwise isolated. The interconnection of the two aquifers by the multiaquifer well leads to the capture of a plume in an upper aquif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plume in a lower aquifer. The benchmark analysis couples an exact Laplace transform solution for radially convergent transport with a generalization of an exact Laplace transform solution for radially divergent transport. The benchmark analysis is used to test the multiaquifer well simulation capability incorporated recently in MT3DM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provide insights into important issues of model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lso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installing wells with relatively long screens at sites with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相似文献   
50.
INTRODUCTIONKazkeaertefaultzoneabout 1 0 0kilometerslong (Fig .1 ) ,istheeasternlimbofthelatestdefor mationbeltofthenorthernmarginofPamirs (ChenJie ,etal,1 997) .Manymoderatelystrongearth quakesoccurredalongthiszone (FengXianyue ,etal,1 987) .ThelateQuaternary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