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ypical pollutants in sediments from 22 sampling sit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in 2006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rsenic, mercury, cadmium, copper, chromium, zinc, lead,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sediments were found as 6.49–17.6, 0.0164–0.0987, 0.059–0.319, 11.7–46.6, 10.5–113, 44.5–125, 14.8–32.7, and 0.0006–0.0026 mg/kg, respectively. Result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a contamin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tents of typical pollutants in sediments with adopting the index number techniques of Muller geoaccumulation index and Hakanson ecological risk factors and index, the quality status of these sediments were evaluated. Furthermore,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of the estuary were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ypical pollutants was generally in a good condition in most si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rsenic was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actor, and cadmium was the main potential ecological factor. The highest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appeared in the south branch of the Yangtze river, which was mainly due to terrestrial pollution in Shanghai.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decision makers to prioritiz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pollution for these typical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112.
本文运用滤波和K-L变换对全波列声测井数据进行处理。滤波能去掉某些高、低频噪音;K-L变换,能削弱相干或不相干的噪音,分离或去掉各种波型,以加强S波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3.
华南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重点应该放在地球系统的重要界面-海岸带。结合国外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对我国华南海岸带历史与现代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评述,并就华南海岸带开展陆海相互作用应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4.
刘敏  刘锐  黄金辉  李敏  宋玲君 《北京测绘》2022,36(4):463-467
雾灾一直都在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对雾进行有效的监测可减轻雾灾的危害程度。目前大雾遥感检测的难点为低云和雾的分离,并且高云下面的雾经常被误分掉,因此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基于Gabor变换的纹理特征来分离低云和雾,并对高云和雾在透光性和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用红波段与近红外波段构建的归一化雾指数来提取高云下面的雾区。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数据对发生在北方的两场大雾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大雾检测的总体精度都在80%以上,大雾检测的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5.
根据夏季琼州海峡新海附近15 m处地层潮流谱分析结果可得,无论是f>0 或f<0,全日潮谱峰都高于半日潮谱峰。其中,半日潮周期,约为12 h,12.4 h,日潮存在两个,一个在23.9 h,另一个在25.8 h前后;在半日潮和全日潮分量中,反时针分量是主要的、顺时针的日潮能谱只有反时针的84%;顺时针的半日潮能谱只有反时针的63%;浅水分潮8.3 h,6.2 h和超过24 h的4.2 d,3 d等也很明显,但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大多数余流流速在5~10 cm/s之间,个别情况超过40 cm/s。受反时针运动涡旋影响,余流主要向偏东北、北、西北方向运动。在这个区间内的流向,占总观测数68%以上;风对余流也有重要影响:东北风将使余流方向偏向西北,偏北向风将使余流方向偏南。  相似文献   
116.
根据SCI-EXPENDED数据库1971~2014年收录的中国地震局科技论文情况,分析中国地震局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与增长趋势,了解中国地震局的科研合作状况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掌握学科分布特点及学科带头人概况等,从而为中国地震局开展地震科学研究及进行地震科技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17.
万渝生  耿元生  沈其韩  刘敦一  宋彪  唐索寒  王进辉 《地质科学》2002,37(2):143-151,164,T001,T002
鞍山地区中太古代铁架山花岗岩中存在多种类型的表壳岩包体。本文对其中 类变泥砂质岩石进行了研究。一类包括云母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浅粒岩, 它们高钾低钠, 具有强的负铕异常(Eu/Eu* = 0.10~0.23) 和负钡异常(Ba/Ba**=0.09~0.23),tDMεNd(3.0 Ga)变化范围分别为3.36~3.51 Ga和-3.89~-1.59.岩石高的成熟度和长的地壳滞留时间表明鞍山地区中太古代以前陆壳基底就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具有很长的地壳演化历史.它们在元素组成上与铁架山花岗岩十分相似,相互间存在物源上的成因联系.铁架山花岗岩的tDMεNd(3.0 Ga)变化范围分别为3.39~3.70 Ga和-4.99~-2.36,Sm、Nd同位素组成与变质泥砂质岩石存在一定差异,看来主要与前者形成过程中源区选择性部分熔融和稀土组成发生变化有关.另一类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上与第一类变泥砂质岩石存在较大区别,而与古太古代陈台沟花岗岩较为相似,相互间可能存在物源上的成因联系.它们对铁架山岩体部分轻、重稀土强烈分离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可能起了一定作用.物源区的复杂性是铁架山花岗岩组成上存在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8.
文章以福建省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 提出了一种联合星载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的红树林与互花米草分布的自动提取算法, 提取研究区内红树林和互花米草的空间分布。本研究选择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各一景低潮时的Sentinel-2 A光学影像数据, 获取植被和其他地物的光谱和纹理信息。算法首先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地表水分指数以及数字高程模型的相关规则计算红树林和互花米草的潜在分布区; 通过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区分红树林和互花米草,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影像的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8.53%和0.980、96.52%和0.952、98.71%和0.978, 分类效果良好; 使用当年所有Sentinel-1 A/B的SAR影像获得研究区的常年海水分布范围, 使用与海水交界的判据, 实现红树林、互花米草提取范围的优化。研究表明, 研究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红树林总面积分别为56.85hm2、59.88hm2和58.61hm2, 互花米草总面积分别为109.23hm2、124.00hm2和142.39hm2, 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红树林和互花米草的空间分布和面积量级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9.
针对联合船载水深测量数据和海面重力信息构建海底地形模型时,判断测区水深测量数据分布均匀性主要依靠目视判别方法,致使效率较低缺点,借鉴图像处理领域特征点分布均匀性评价方法,结合船载水深数据抽稀简化技术,给出了描述船载水深测量测区数据均匀性分布量化指标方法.首先以4'网格边长为划分依据,将密集的船载水深测量数据抽稀简化;计...  相似文献   
120.
长江口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5月的调查共获大型底栖生物50种,种数和丰度的优势生物为多毛类动物,而底栖鱼类和螠虫的生物量占明显优势。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7.57g/m2,平均丰度为150ind./m2。生物量和丰度密集区集中在盐度25度线附近海域。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分析,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四个群落:Ⅰ圆筒原盒螺-滩栖阳遂足-棘刺锚参-背蚓虫群落;Ⅱ圆筒原盒螺-钩虾群落;Ⅲ背蚓虫-奇异稚齿虫-不倒翁-尖叶长手沙蚕-近辐蛇尾群落;Ⅳ短叶索沙蚕-长吻沙蚕-纽虫群落。通过引入环境变量的二维MDS图分析,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分布与底层盐度、有机物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生存环境短时间内的剧烈变化是导致群落Ⅱ和Ⅳ种群贫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河口区悬浮粉砂颗粒的短期快速沉降现象可能也是导致群落Ⅱ和Ⅳ种群贫乏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