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当前的舰船磁场模型大都是通过其静态特性而构建的,现实适用性较差。围绕运动舰船磁场不同航向、不同航区的适应性模型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舰船磁场建模的等效源方法,接着研究了运动舰船磁场磁矩分解的原理与方法。主要思路是先测量舰船在东、西、南、北 4 个航向上的舰船下方 1 个平面的磁场三分量数据,将这 4 组数据分别作为同一舰船在不同磁化状态下的边界条件,求解出舰船在东、西、南、北 4 种不同磁化状态下的磁矩参数,最后联合求解磁源的固定磁矩和感磁磁矩参数。通过以上过程便可计算出舰船在任意航向、任意航行地点的磁矩,利用磁矩解算磁场得到运动舰船磁场模型。  相似文献   
82.
浒苔经发酵后按添加比例(0%、1%、2%、3%、4%、5%)分别加入到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基础饲料中配制成6种饲料,用以探讨发酵浒苔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肠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9.16±0.2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为研究材料,试验周期28 d。结果表明:发酵浒苔能显著影响石斑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且随着发酵浒苔添加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组添加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相比于对照组,各添加组饲料系数(FCR)均有下降,在2%组时显著降低(P<0.05)。添加发酵浒苔可以显著提高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P<0.05),但对溶菌酶(LZM)和酚氧化酶(PO)活性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添加组中,淀粉酶、脂肪酶以及胰蛋白酶活性均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添加水平在2%~3%时效果最好。综合发酵浒苔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作用效果可以看出,发酵浒苔可以明显促进其生长,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建议发酵浒苔在饲料中添加量为2%左右。  相似文献   
83.
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的发展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破坏灾变机理研究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分析总结我国地下结构抗震理论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六个关键问题:地下结构振动模型试验研究技术,土体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高轴压的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地震破坏机理,非一致波动输入及非一致波动输入下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饱和砂土液化大变形理论及本构模型,大型三维非线性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完善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方法与试验研究技术,获得大型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与破坏灾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太白盆地黄土地层厚16m左右.发育有两层红褐色古土壤。化学分析与微结构鉴定表明该盆地黄土中的古土壤为FeO3与Al2O3迁移深度大但无聚集的棕壤.并已成为明显的风化无,发育时的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太白盆地黄土中CaCO3含量少,发育有淀积型的光性定向粘土.表明黄土地层发育时的降水量也在600mm以上。该盆地黄土地层发育在距今约20多万年前.指示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黄土搬运高度已超过2000m。微结构的观察还表明,光性定向粘土不仅可用于降水量的研究,也可用于指示温度的相对高低.  相似文献   
85.
河北矾山盆地北缘断层八营段的古地震重复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实测断错地貌面,开挖在探槽以及系统的地层年代采样,推断和揭露出矾出盆地北缘断层八营段9万年来总移量量为34m。经7.5万年来共发生过9次古位移事件。其中大探槽揭露的4次事件分别发生在距今:A,2.8万年;B.1.4万年;C,0.75万年和D,656年(?)左右。该段落古地震地重复模型分为两个阶段:9 ̄1.4万年间符合“时间可推测模型”;1.4万年来以来则为“位称衰减模型”。  相似文献   
86.
西安东郊黄土中古土壤CaCO3和淋滤裂隙等的研究表明,使CaCO3发生迁移的水为重力水,CaCO3淀积层的顶界代表重力水淋溶亚带的底界,也是重力水发生突变的分界。薄膜水不具淋溶作用,也不会引起CaCO3的淀积。由CaCO3淀积深度可知,中更新世温湿期降水分配不均,雨季与旱季分明,增加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雨季降落;温湿期与冷干期的差别主要在雨季,旱季差异小。  相似文献   
87.
本文在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框架指导下,立足西藏自治区现有基础与不动产登记管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研究设计西藏自治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提出了西藏自治区信息平台总体框架和各系统功能架构,为指导西藏自治区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8.
Desiccation in the interior of Asia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aleo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Cenozoic era[1,2]. Research[3,4] shows that the widely distributed loess deposits in China were mainly transported by northwesterly and northerly winds from deserts and the Gobi region; in addition, an indispensable re- quirement for the generation of aeolian sediment is the presence of dry lands in central Asia[5,6]. The aeolian deposits in China provide an especially useful record of desiccation pr…  相似文献   
89.
文章通过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及对比检验,对2010年10月10—11日通辽市出现的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这次天气过程在西来槽与地面低压倒槽共同作用下,并且在低层配合有切变线,前期暖湿气流的蓄积与后来冷空气的交汇而产生的。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及对比检验,EC形势预报比较准确,对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于降水预报德国和日本传真预报都比较准确,只是德国降水预报在一定程度上比日本降水预报保守一些。通过检验,使数值预报产品在今后的预报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为揭示西安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论文运用土层元素含量、CaCO3含量和磁化率等指标研究了白鹿塬全新世各土层发育时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该区的中全新世古土壤受到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尚未达到脱钾阶段,土壤类型为亚热带黄棕壤。该层古土壤发育时的年均温度约为16 ℃,年均降水量约为920 mm。中全新世夏季风活动占主导地位,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量约为570 mm。晚全新世黄土受到低等程度的化学风化,具有碱性褐色土的特点,发育时的年均温度为11~13 ℃,年均降水量为600~700 mm。晚全新世夏季风活动与冬季风相近,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量在350 mm左右。在中全新世晚期的6000~5000 a BP之间,发生了气候变冷干的事件,在冷干事件期间土壤侵蚀强烈,当时堆积的黄土在广大地区受到侵蚀消失,仅在少数剖面存留。晚全新世黄土发育时的沙尘暴堆积率至少是中全新世古土壤发育时的2.3倍。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导致古土壤粘化强、持水性较好、含水量充足,非常利于当时温带作物和部分亚热带作物发展与农业生产,这是当时人类活动较强和村落分布较广的主要原因。晚全新世黄土也具有优良土壤的特性,当时降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基本能够满足温带旱地农业生产的需要,这是晚全新世关中平原人类活动逐渐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