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38篇 |
免费 | 5622篇 |
国内免费 | 15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11篇 |
大气科学 | 2760篇 |
地球物理 | 2957篇 |
地质学 | 6535篇 |
海洋学 | 2219篇 |
天文学 | 351篇 |
综合类 | 1310篇 |
自然地理 | 17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3篇 |
2024年 | 457篇 |
2023年 | 472篇 |
2022年 | 793篇 |
2021年 | 864篇 |
2020年 | 766篇 |
2019年 | 807篇 |
2018年 | 805篇 |
2017年 | 771篇 |
2016年 | 808篇 |
2015年 | 779篇 |
2014年 | 789篇 |
2013年 | 868篇 |
2012年 | 867篇 |
2011年 | 830篇 |
2010年 | 808篇 |
2009年 | 840篇 |
2008年 | 762篇 |
2007年 | 666篇 |
2006年 | 581篇 |
2005年 | 509篇 |
2004年 | 364篇 |
2003年 | 381篇 |
2002年 | 481篇 |
2001年 | 440篇 |
2000年 | 360篇 |
1999年 | 359篇 |
1998年 | 306篇 |
1997年 | 254篇 |
1996年 | 208篇 |
1995年 | 205篇 |
1994年 | 187篇 |
1993年 | 169篇 |
1992年 | 132篇 |
1991年 | 112篇 |
1990年 | 86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6篇 |
1958年 | 1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51.
通过取芯段火成岩岩芯观察、测井以及地震相分析,将黄骅坳陷新生界火山岩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和火山沉积相4种,并根据储集空间特征进一步划分为10种亚相,将侵入岩划分为3个相带。在此基础上建立黄骅坳陷火成岩岩相模式,并分析不同岩相火成岩的储集性能。研究认为:研究区溢流相上下区亚相和爆发相储集物性优越,构造裂缝和原生气孔发育,气孔、溶蚀孔缝、构造缝为主要储集空间;侵入相和次火山岩相火成岩由于热液作用造成围岩发生变质,原岩结构构造发生变化,使原来孔渗条件极差的泥岩变质为具有一定储集性能的储集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收缩裂隙和构造裂隙。 相似文献
52.
针对ZY-3多光谱影像各谱段共视场扫描成像特点,提出基于在轨检校内方位元素的虚拟CCD重成像算法,通过虚拟CCD重成像技术实现单谱段CCD影像的无缝拼接及多谱段的高精度谱段配准。采用河南登封区域及天津区域的ZY-3多光谱影像对ZY-3多光谱相机进行在轨几何检校,利用河北安平区域的30个高精度靶标控制点验证了检校结果的正确性;进一步利用检校后的内方位元素对河北安平区域、兰州区域的ZY-3多光谱影像进行虚拟CCD重成像,采用靶标点验证方法以及高精度配准验证方法对虚拟CCD重成像影像的谱段配准精度验证,谱段配准精度均优于0.2像元。 相似文献
53.
Jing Li Tong Zhang Qing Liu Manzhu 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017,31(1):168-189
The continually increasing size of geospatial data sets poses a computational challenge when conducting interactive visual analytics using conventional desktop-based visualization tools. In recent decades, improvements in parallel visualization using state-of-the-art computing techniques hav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our capacity to analyse massive geospatial data sets. However, only a few strate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maximize the utilization of parallel computing resources to support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In particular, an efficient visualization intensity prediction component is lacking from most existing parallel visualization framework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data-driven view-dependent visualization intensity prediction method, which can dynamically predict the visualization intensity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patio-temporal data. The predicted results are used to schedule the allocation of visualization tasks. We integrated this strategy with a parallel visualization system deployed in a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CUDA)-enabled graphical processing units (GPUs) cloud. To evaluate the flexibility of this strategy, we performed experiments using dust storm data sets produced from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yields stable and accurate prediction results with acceptable computational overheads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operation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our strategy improves the overall visualization efficiency by incorporating intensity-based scheduling. 相似文献
54.
为明确高原湖相泥炭土渗透特性并建立渗透模型,采用固结-渗透联合试验装置对取自6个场地20余组土样天然状态及一维压缩过程中渗透系数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加载时长、应力水平以及烧失量、残余纤维含量等因素对其渗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加载条件下,泥炭土渗透系数 随加载时长T增大而减小并趋于稳定,稳定时长在10 d左右;分级加载条件下, 随固结应力 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 - 关系曲线为反S型;高原湖相泥炭土渗透模型可用e- 表示,其渗透指数 与初始孔隙比 满足关系式 0.25 ;初始渗透系数 和烧失量 、残余纤维含量 及 关系较为离散, 和 、 及初始含水率 有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电镜扫描试验,从土中孔隙特征角度探讨了高原湖相泥炭土渗透特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55.
利用FY-4A卫星等资料分析了2019—2021年的19次庐山白天云海过程(12个传统云海和7个瀑布云过程),研究了庐山云海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评估了卫星资料在云海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表明:FY-4A可见光云图可基本辨识庐山云海范围及宏观演变特征,但较难刻画出小尺度瀑布云的精细结构;FY-4A的云顶高度L2产品可用于庐山传统云海的识别,但较难识别瀑布云过程。非洋面海岛的庐山也存在云系尾流现象且频率较高(共3次过程),由绕流作用形成的尾流云系呈逗号状分布,做规律性摆动但无连续涡旋;该尾流型云海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庐山为相对周边孤立的椭圆形山体、冷高压底部的强北风低空急流、山腰逆温层。庐山云海发生时大多受地面高压控制且位于850 hPa的高湿区或边缘区域,该区域的弱下沉运动形成的逆温层和低空充沛的水汽有利于庐山云海形成及维持。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60.
阐述了新疆煤炭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疆煤田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当前工作重点,并对新疆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