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52篇
  免费   34645篇
  国内免费   34255篇
测绘学   4522篇
大气科学   22798篇
地球物理   14745篇
地质学   41569篇
海洋学   17273篇
天文学   1148篇
综合类   5615篇
自然地理   3982篇
  2025年   45篇
  2024年   732篇
  2023年   879篇
  2022年   1471篇
  2021年   1814篇
  2020年   2867篇
  2019年   6041篇
  2018年   6323篇
  2017年   5924篇
  2016年   6034篇
  2015年   5517篇
  2014年   5025篇
  2013年   5633篇
  2012年   5443篇
  2011年   5253篇
  2010年   5157篇
  2009年   4350篇
  2008年   3615篇
  2007年   3554篇
  2006年   3083篇
  2005年   2873篇
  2004年   3048篇
  2003年   2755篇
  2002年   2490篇
  2001年   2239篇
  2000年   1846篇
  1999年   1902篇
  1998年   1905篇
  1997年   1941篇
  1996年   1520篇
  1995年   1449篇
  1994年   1355篇
  1993年   1249篇
  1992年   1051篇
  1991年   791篇
  1990年   750篇
  1989年   611篇
  1988年   525篇
  1987年   408篇
  1986年   325篇
  1985年   264篇
  1984年   278篇
  1983年   162篇
  1982年   210篇
  1981年   145篇
  1980年   114篇
  1979年   119篇
  1978年   46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mong four species of Littorinid, Littorina scabra, L. brevicula, Nodiliitorina millegrana and N. pyramidalis pyramidalis, on the hard intertidal zone in the Jiulong Estuary, Fujian, L. scabra has the most extensive distribution bo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and the highest anual average density. The uppermost limit of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N. pyramidalis pyramidalis is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Littorinid. Desiccation is a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uppermost limit of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Littorinid. The increasing wave action will raise the uppermost limit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Littorinid. With seasonal changes, the densities of the Littorinid also change in different tidal zonations. Difference in salinity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Littorinid in the estuary.  相似文献   
62.
本文论述在新形势下地震台站体制、任务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地震台实行地震监测、科研、预报三结合和将单一观测型台站转化成观测--科研型台站系我国地震台站的发展方向。文中结合牡丹江等地震台的实践对三结合地震台站建设的实施办法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3.
建立在地震作用下设置阻尼器的基础隔震结构在最大地震响应时刻的能量平衡方程,给出了结构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的能量表达式,演算了基于能量平衡的设置阻尼器的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预测式.选用人工地震波和天然地震波,利用时程分析法的解析值验证了地震响应预测式的精度,比较研究了仅设置粘性阻尼器和同时设置粘性阻尼器和滞回阻尼器的基础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输入地震波,能量法的地震响应预测值包络了多数时程分析的结果,能较好地预测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值.在基础隔震结构设计中,建议在隔震层同时设置粘性阻尼器和滞回阻尼器,粘性阻尼器的阻尼比在0.3 ~0.4之间.  相似文献   
64.
使用全球版本的迈阿密等密度海洋环流模式对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在海洋中的传输以及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式中核废料(示踪物)排放情景采取等通量连续排放,排放时间从3月25日开始,分别持续20 d以及1 a,两种情形分别积分20 a。为了减少海洋环流年际变化带来的数值模拟的的不确定性,20 a的模式积分分别用2010年、1991-2011年、1971-1991年以及1951-1971年4个不同时段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作为大气强迫场,因此每种排放情形包含4个数值试验。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不同核废料排放情景及其在不同时段大气资料对海洋模式的驱动下,模拟的示踪物总体的传输扩散路径(包括表层以及次表层)、传输速率以及垂直扩展的范围没有显著的差异。集合平均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在两种排放情景下,日本福岛核泄漏在海洋的传输路径受北太平洋副热带涡旋洋流系统主导,其传输路径首先主要向东,到达东太平洋后,再向南向西扩散至西太平洋,可能在10~15 a左右影响到我国东部沿海海域,且海洋次表层的传输信号比表层信号早5 a左右。通过进一步分析模式积分过程中最大示踪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发现,在积分第20 a(2031年3月),海洋表层和次表层浓度的最高值分别只有模式积分第一年浓度的0.1%和1%。在积分的20 a里,排放的核废料主要滞留在北太平洋海域(超过86%±1.5%的核废料在积分结束时,滞留在北太平洋),而在积分的前10 a(2021年之前),几乎所有的核废料滞留在北太平洋;在核废料的垂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海洋表层至600 m的深度,在积分的20 a时间里,没有核废料信号扩散至1 000 m以下的深度。数值模拟的结果也表明核废料浓度减弱的强度以及演变的时间特征主要受洋流系统的影响,与排放源的排放时间长短关系不大。值得指出的是,更加准确地评估一个真实的核泄漏事故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可能影响,还需要考虑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沉降以及海洋生态对核物质的响应。  相似文献   
65.
太古宇结晶变质岩是潜山的重要储集层岩石类型, 然而对太古宇不同类型变质岩裂缝发育潜力的相对大小迄今还没有明确的标志。通过大量的岩石力学实验、岩心裂缝观测、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和油田生产实践等相结合的方法, 探索分析太古宇不同岩石类型裂缝发育的相对潜力, 并提出了脆性系数(fb)的概念。岩石力学试验结果表明, 太古宇不同岩性的岩石力学性质存在差异, 脆性系数总体有随暗色矿物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定向构造发育的片麻岩类岩石的力学参数与变形方向密切相关, 其中片麻理与加载方向夹角大于45°时的脆性系数fb明显小于夹角小于45°时的脆性系数。大量生产实践资料表明, 定向构造发育的片麻岩类容易发育剪裂缝, 而定向构造不发育的粒岩类则容易发育张性裂缝。综合分析揭示, 不同岩性剪裂缝发育潜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片麻岩类→混合花岗岩类→角闪岩; 不同岩性张性裂缝发育潜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混合花岗岩类、浅粒岩→片麻岩类→角闪岩。   相似文献   
66.
A series of batch tests have been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lid-solution contact time, solid:solution ratio, and pH of solution on sorption of Cd2+ and Pb2+ on Ariake clay from Kyushu region of Jap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the three investigated factors, solid:solution ratio (SD/SN) seems to be the crucial controlling factor. The Freundlich sorption parameters determined from the batch tests were applied to a typical field landfill in which the Ariake clay was used as soil barrier. The impacts of the landfill were assessed by nume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 the significance of selecting proper solid:solution ratio for determining sorption parameters from batch test 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7.
长江口典型站位浮游细菌类群的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
在介绍水利工程数据处理的相关原理基础上,按设计部门的出图要求,应用AutoCAD VBA设计了水利横断面数据进行处理及绘图程序。该绘图软件读取测量数据、批量绘制横断面图并且形成一个dwg文件,方便施工人员检查及设计人员使用。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具有友好的人机交流界面,能迅速准确地根据要求绘制简易图或最终成果图,成果图上的信息满足设计部门的需求。  相似文献   
69.
门源6.4级、共和7.0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来用门源台、湟源台所记录的地震资料,对1986年门源6.4级地震、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前后进行波速比-时空分析,发现两次地震前后其时间分布形态为持续低值-恢复-发震的现象,空间分布为圆形、椭圆形的异常区,震后异常区消失。  相似文献   
70.
钱建龙  杨录军 《中国岩溶》2001,20(4):290-294
湖北省利川市毗邻清江,其下游腾龙洞清江伏流段阻流壅水严重,影响到了城区.本文通过对腾龙洞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周围地质环境的研究,认为该地下河入口(落水洞)至银河洞尾一段过水断面狭窄,阻流壅水是造成利川市城郊遭受水灾的主要原因.治理时,以隧道加溶洞方案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