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00篇 |
免费 | 1584篇 |
国内免费 | 19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8篇 |
大气科学 | 1458篇 |
地球物理 | 2116篇 |
地质学 | 4297篇 |
海洋学 | 1060篇 |
天文学 | 427篇 |
综合类 | 752篇 |
自然地理 | 8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315篇 |
2021年 | 423篇 |
2020年 | 310篇 |
2019年 | 380篇 |
2018年 | 422篇 |
2017年 | 391篇 |
2016年 | 415篇 |
2015年 | 359篇 |
2014年 | 449篇 |
2013年 | 447篇 |
2012年 | 480篇 |
2011年 | 528篇 |
2010年 | 521篇 |
2009年 | 486篇 |
2008年 | 463篇 |
2007年 | 406篇 |
2006年 | 372篇 |
2005年 | 337篇 |
2004年 | 275篇 |
2003年 | 285篇 |
2002年 | 316篇 |
2001年 | 296篇 |
2000年 | 290篇 |
1999年 | 320篇 |
1998年 | 299篇 |
1997年 | 290篇 |
1996年 | 245篇 |
1995年 | 186篇 |
1994年 | 213篇 |
1993年 | 192篇 |
1992年 | 139篇 |
1991年 | 106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75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简称“柴西地区”)新生界干柴沟组湖相碳酸盐岩进行了研究,划分了其沉积微相类型,研究了其分布规律,分析其形成环境和控制因素,并建立了相应沉积模式。该区湖相碳酸盐岩在垂向上与碎屑岩频繁互层,湖相碳酸盐岩包括颗粒灰岩、藻灰岩、泥晶灰岩和混积岩4大类11种,划分出了灰泥坪、颗粒滩、藻丘(礁)、浅湖湾以及(半)深湖泥灰岩相等5种沉积微相。通过分析不同碳酸盐岩及其微相时空展布特征,认为其发育主要受控于湖盆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陆源碎屑注入、古气候与古水介质条件、古地貌与古水深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西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组沉积时期,湖盆为典型咸化湖盆,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上升达到峰值。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湖侵期,高频湖平面变化形成了碳酸盐岩与碎屑岩频繁互层。在枯水期,盆地坡折处发育碎屑岩滩坝或三角洲前缘沉积;在湖侵期,盆地坡折处发育了鲕粒滩及藻灰岩,盆地洼陷区发育泥灰岩或灰质泥岩。 相似文献
132.
Shanwu Zhang Yun Qiu Hangyu Chen Junqiang Shen Junpeng Zhang Jing Cha Fuwen Qiu Chunsheng Jing 《海洋学报(英文版)》2021,40(11):1-10
Near-inertial motions contribute most of the velocity shear in the upper ocean. In the Bay of Bengal (BoB), the annual-mean energy flux from the wind to near-in... 相似文献
133.
Nie Yufeng Shen Yunzhong Pail Roland Chen Qiujie Xiao Yun 《Surveys in Geophysics》2022,43(4):1169-1199
Surveys in Geophysics - The gravity field recovery from GRAC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mission data is contaminated by both observation noise and dynamic force errors, especially... 相似文献
134.
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多次反射波被视为噪声并从地震数据中去除,以免在之后的地震资料解释中造成误解.而事实上,多次波也是地震信号,是照明波场的一部分,能够对地下构造成像的精度做出贡献.本文分析了多次波在传统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中产生构造假象的机制和表现,为实现基于单程波偏移算子的多次波成像,修改了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的边界条件,即将输入的震源波场用包含多次波的记录来替代,输入的记录波场用预测出的表层相关多次波来替代,实现了基于单程波偏移算子的地表相关多次波成像,并从理论上给出了其成像依据.通过基于二范式最小能量差原则求取的匹配因子,将多次波成像结果与一次波成像结果进行匹配叠加,应用多次波成像来弥补一次波成像的不足.简单模型验证了基于单程波偏移算子的多次波成像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Sigsbee2B模型进行了一次波与多次波联合成像试算,盐边界高陡构造成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5.
本文介绍了自1987年5月开始观测以来,小汤山温泉溶解H_2、CH_4及电导率在地震活动期的变化特征,并对小汤山(以下统称为井)的映震能力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6.
Jin Li Suo‐han Tang Xiang‐kun Zhu Zhi‐hong Li Shi‐Zhen Li Bin Yan Yue Wang Jian Sun Yao Shi Aiguo Dong Nick S. Belshaw Xingchao Zhang Sheng‐ao Liu Ji‐hua Liu Deli Wang Shao‐yong Jiang KeJun Hou Anthony S. Cohen 《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2019,43(1):163-175
Iron, Cu and Zn stable isotope systems are applied in constraining a variety of geo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CAGS), in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comprising three solutions (CAGS‐Fe, CAGS‐Cu and CAGS‐Zn) and one basalt (CAGS‐Basalt). These materials exhibit sufficient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for application in Fe, Cu and Zn isotopic ratio determinations. Reference values were determined by inter‐laboratory analytical comparisons involving up to eight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employing MC‐ICP‐MS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unweighted means of submitted results. Isotopic compositions are reported in per mil notation, based on reference materials IRMM‐014 for Fe, NIST SRM 976 for Cu and IRMM‐3702 for Zn. Respective reference values of CAGS‐Fe, CAGS‐Cu and CAGS‐Zn solutions are as follows: δ56Fe = 0.83 ± 0.07 and δ57Fe = 1.20 ± 0.13, δ65Cu = 0.57 ± 0.06, and δ66Zn = ?0.79 ± 0.12 and δ68Zn = ?1.65 ± 0.24, respectively. Those of CAGS‐Basalt are δ56Fe = 0.15 ± 0.07, δ57Fe = 0.22 ± 0.10, δ65Cu = 0.12 ± 0.08, δ66Zn = 0.17 ± 0.13, and δ68Zn = 0.34 ± 0.26 (2s). 相似文献
137.
138.
水库地震主震发生时间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利工程对水库地震的抗震设防要求事先对水为地震进行预测。预测内容包括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可能性、)最大震级、最大震的地占紧及不库地震对场址地震动参数的影响。除主震时间的预测外,本文第一作者都曾提出过初步的预测方法。本文认为,水库地震前震波速比异常、非线性灰色模型以及前震系列回归等方法,是预测主震时间的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9.
我们收集了紫坪铺水库区域台网记录到的2004年8月16日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前发生在震中区及附近区域的486个小震震源机制资料,运用碎裂分析法对这些震源机制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汶川地震前3年多时间内震源区应力水平随时间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强震发生前震源及附近区域约在2007年6月发生了应力突变,出现了2个应力异常高值区,其形成过程同时伴随着龙门山中央断裂的应力水平降低,最终强震发生在高应力区和低应力区之间的应力梯度带上.汶川地震前应力状态的演化过程,类似于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非均匀断层失稳前的地震成核现象,符合地震成核的宏观表现.巴颜喀拉块体的南边界-鲜水河断裂的短基线测量也显示出,在同一时间段鲜水河断裂南段由左旋滑动转为异常的右旋错动,反映了汶川强震前整个巴颜喀拉块体有向东加速运动的异常过程.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