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0篇
  免费   1584篇
  国内免费   1939篇
测绘学   638篇
大气科学   1458篇
地球物理   2116篇
地质学   4297篇
海洋学   1060篇
天文学   427篇
综合类   752篇
自然地理   87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简称“柴西地区”)新生界干柴沟组湖相碳酸盐岩进行了研究,划分了其沉积微相类型,研究了其分布规律,分析其形成环境和控制因素,并建立了相应沉积模式。该区湖相碳酸盐岩在垂向上与碎屑岩频繁互层,湖相碳酸盐岩包括颗粒灰岩、藻灰岩、泥晶灰岩和混积岩4大类11种,划分出了灰泥坪、颗粒滩、藻丘(礁)、浅湖湾以及(半)深湖泥灰岩相等5种沉积微相。通过分析不同碳酸盐岩及其微相时空展布特征,认为其发育主要受控于湖盆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陆源碎屑注入、古气候与古水介质条件、古地貌与古水深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西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组沉积时期,湖盆为典型咸化湖盆,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上升达到峰值。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湖侵期,高频湖平面变化形成了碳酸盐岩与碎屑岩频繁互层。在枯水期,盆地坡折处发育碎屑岩滩坝或三角洲前缘沉积;在湖侵期,盆地坡折处发育了鲕粒滩及藻灰岩,盆地洼陷区发育泥灰岩或灰质泥岩。  相似文献   
132.
Near-inertial motions contribute most of the velocity shear in the upper ocean. In the Bay of Bengal (BoB), the annual-mean energy flux from the wind to near-in...  相似文献   
133.
Nie  Yufeng  Shen  Yunzhong  Pail  Roland  Chen  Qiujie  Xiao  Yun 《Surveys in Geophysics》2022,43(4):1169-1199
Surveys in Geophysics - The gravity field recovery from GRAC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mission data is contaminated by both observation noise and dynamic force errors, especially...  相似文献   
134.
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多次反射波被视为噪声并从地震数据中去除,以免在之后的地震资料解释中造成误解.而事实上,多次波也是地震信号,是照明波场的一部分,能够对地下构造成像的精度做出贡献.本文分析了多次波在传统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中产生构造假象的机制和表现,为实现基于单程波偏移算子的多次波成像,修改了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的边界条件,即将输入的震源波场用包含多次波的记录来替代,输入的记录波场用预测出的表层相关多次波来替代,实现了基于单程波偏移算子的地表相关多次波成像,并从理论上给出了其成像依据.通过基于二范式最小能量差原则求取的匹配因子,将多次波成像结果与一次波成像结果进行匹配叠加,应用多次波成像来弥补一次波成像的不足.简单模型验证了基于单程波偏移算子的多次波成像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Sigsbee2B模型进行了一次波与多次波联合成像试算,盐边界高陡构造成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5.
王基华  金晓微 《地震研究》1992,15(2):205-209
本文介绍了自1987年5月开始观测以来,小汤山温泉溶解H_2、CH_4及电导率在地震活动期的变化特征,并对小汤山(以下统称为井)的映震能力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6.
Iron, Cu and Zn stable isotope systems are applied in constraining a variety of geo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CAGS), in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comprising three solutions (CAGS‐Fe, CAGS‐Cu and CAGS‐Zn) and one basalt (CAGS‐Basalt). These materials exhibit sufficient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for application in Fe, Cu and Zn isotopic ratio determinations. Reference values were determined by inter‐laboratory analytical comparisons involving up to eight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employing MC‐ICP‐MS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unweighted means of submitted results. Isotopic compositions are reported in per mil notation, based on reference materials IRMM‐014 for Fe, NIST SRM 976 for Cu and IRMM‐3702 for Zn. Respective reference values of CAGS‐Fe, CAGS‐Cu and CAGS‐Zn solutions are as follows: δ56Fe = 0.83 ± 0.07 and δ57Fe = 1.20 ± 0.13, δ65Cu = 0.57 ± 0.06, and δ66Zn = ?0.79 ± 0.12 and δ68Zn = ?1.65 ± 0.24, respectively. Those of CAGS‐Basalt are δ56Fe = 0.15 ± 0.07, δ57Fe = 0.22 ± 0.10, δ65Cu = 0.12 ± 0.08, δ66Zn = 0.17 ± 0.13, and δ68Zn = 0.34 ± 0.26 (2s).  相似文献   
137.
程超  段连飞  李金  顾强 《海洋测绘》2008,28(5):49-52
利用无人机航空像片的模型点重心化坐标和地面重心化坐标构成单位四元数,通过最优化求解绝对定向旋转矩阵,并基于旋转矩阵解算平移参数和比例参数,实现绝对定向的非迭代解算。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无需初始值、可靠性高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解算精度,能够满足无人机航空像片定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8.
水库地震主震发生时间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利工程对水库地震的抗震设防要求事先对水为地震进行预测。预测内容包括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可能性、)最大震级、最大震的地占紧及不库地震对场址地震动参数的影响。除主震时间的预测外,本文第一作者都曾提出过初步的预测方法。本文认为,水库地震前震波速比异常、非线性灰色模型以及前震系列回归等方法,是预测主震时间的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9.
我们收集了紫坪铺水库区域台网记录到的2004年8月16日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前发生在震中区及附近区域的486个小震震源机制资料,运用碎裂分析法对这些震源机制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汶川地震前3年多时间内震源区应力水平随时间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强震发生前震源及附近区域约在2007年6月发生了应力突变,出现了2个应力异常高值区,其形成过程同时伴随着龙门山中央断裂的应力水平降低,最终强震发生在高应力区和低应力区之间的应力梯度带上.汶川地震前应力状态的演化过程,类似于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非均匀断层失稳前的地震成核现象,符合地震成核的宏观表现.巴颜喀拉块体的南边界-鲜水河断裂的短基线测量也显示出,在同一时间段鲜水河断裂南段由左旋滑动转为异常的右旋错动,反映了汶川强震前整个巴颜喀拉块体有向东加速运动的异常过程.  相似文献   
140.
申维  房丛卉  张德会 《地学前缘》2009,16(5):201-206
地球磁场多次发生南北(正负)磁极位置的变换,这已为大家所公认。但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则是迄今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难题。应用分形混沌理论对地球磁极倒转进行了分析,认为发生地球磁极倒转时间段在时间轴上具有分形分布的性质;地球磁场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维持一种空间或时间的有序结构。地球磁场极性的随机倒转具有混沌运动的自逆转特性,混沌理论给地磁极性倒转提出了一个简明的动力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