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6篇
  免费   1598篇
  国内免费   1929篇
测绘学   638篇
大气科学   1458篇
地球物理   2116篇
地质学   4297篇
海洋学   1060篇
天文学   427篇
综合类   752篇
自然地理   87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method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oth the H and the γ of a sunspot magnetic field by means of two polarizers with transmission axes inclined at ± 45° to the fast axis of a quarter-wave plate. Previously, this arrangement was used to determine H only.It is shown that the profiles of the Stokes parameters are sensitive to the sunspot atmosphere model used whereas the results given by the present method are not. It is shown, more ever, that the formula for determining H from the wave length shift, Δλ = 4.67 × 10?5gHλ2, cannot be used in many cases.  相似文献   
2.
东营城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东营城区内建筑物较多,环境干扰较大,地下构造复杂,断裂非常发育,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较低的特点,以地震老资料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建立地震地质模型,利用射线追踪技术选取合适的观测系统参数。充分利用卫星数字地图,没计了灵活多变的观测系统,采用可控震源与炸药震源配合使用方法,及时对城区内地下面元的覆盖次数、方位角和炮检距的分布进行质量监控,利用现场处理系统对资料进行及时分析,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所获得的东营城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资料显示,其浅中层分辨率和中深层信噪比都有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4.
The paper makes some analyses on 11 trace elements in the Milanggouwan stratigraphical section in the Salawusu River valley, which is regarded as a prototype geology-palaeoclimate record since 150 ka B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and variation of trace elements has experienced remarkably regular changes in the pace with coarse and fine sedimentary cycles of palaeo-aeolian sands to its overlying fluvio-lacustrine facies or/and palaeosols. The trace elements with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latively active (V, Sr, Cu, Ni, As) and relatively stable (P, Pb, Rb, Mn, Nb, Zr) are a manifest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27 changeable cycles between peak and valley values, appearing a multi-fiuctuational process line of relative gathering and migration since then. The low numerical value distribution of these two type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aeolian sand facies represents erosion and accumulation under wind force during the cold-dry climate. Whereas their enrichments in both fluvio-lacustrine facies and palaeosols are related to the valley’s special low-lying physiognomic position between the Ordos Plateau and the Loess Plateau under the warm and humid climate conditions. The above relatively migrated and gathered change of the trace elements is the result of 27 climatic cycles of cold-dry and warm-humid, which is probably caused by repeated alternations of winter monsoon and summer monsoon in the Mu Us Sandy Land influenced by the climate vicissitudes in northern hemisphere during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periods since 150 ka BP.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红喜  李秀连  石步鸠 《气象》2004,30(2):12-16
通过对 2 0 0 0年 4月 6日和 4月 9日北京地区两次沙尘 (暴 )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认为 :蒙古气旋型和不伴有气旋的西北槽型所造成的北京沙尘天气的严重程度不同 ;沙源地区中低层较强上升运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当地沙尘垂直输送到空中 ,然后在70 0hPa较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将卷起的沙尘水平输送到下游地区 ;不稳定层结又加强了沙尘天气 ;沙尘暴区上空z 螺旋度分布的特征是高层为负值 ,低层为正值 ,对流层中低层螺旋度正的大值区与卫星云图显示的沙尘暴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对沙尘暴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祖尔肯乌拉山地区 4个火山岩样品进行了Ar -Ar年龄测定 ,其坪年龄分别为 (40 91± 1 18)Ma、(41 0 7± 0 80 )Ma、(42 0 0± 1 31)Ma、(39 0 0± 2 0 6 )Ma。它们代表了这些火山岩的形成时代 ,表明本区在古近纪始新世中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7.
沸石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叙述了沸石的基本结构以及吸附、离子交换特性,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沸石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提出了沸石在今后的水环境保护和改善方面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碳酸岩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岩是出露相对较少的幔源岩石,其中Sr与Nd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统计了世界上主要碳酸岩的锶、钕、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显示,碳酸岩源区主要是洋岛玄武岩高U/Pb的HIMU端员和富集端员(EM1或EM2)的混合作用;此外大部分碳酸岩的锶、钕同位素落在大洋玄武岩范围内;这些均表明其成因与地慢柱有密切联系。碳酸岩及与之共生的硅酸岩的同源或独立源区模式部很难充分解释两者同位素组成特征,逭反映碳酸岩的演化模式涉及更复杂的过程。可能是俯冲作用使碳酸岩源区经历不同时间和程度的富集、亏损过程导致地幔源区成分不均一。  相似文献   
9.
水下目标检测在海洋生物研究、考古探索、军事防御等多领域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水下目标检测也朝着无人化、智能化发展。深度学习采用神经网络挖掘信息特征,在速度和精度上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成为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主流算法,然而水下环境复杂,将其应用于水下图像目标检测仍存在较大的挑战。水下目标各模态信息互补,特征丰富,有利于目标检测识别,因此结合应用场景调研现有技术,然后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水下目标检测系统,同时对比分析了现有关键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多模态目标检测系统未来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造山带中残存有许多前寒武纪地质体,其中一些被当作前寒武纪基底用于探讨所在微陆块的大地构造属性。由于微陆块属性对于造山带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及所讨论的前寒武纪地质体蕴含地球早期历史演化信息,对微陆块属性的厘定成为造山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笔者等以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的微陆块为例,总结梳理了微陆块厘定的相关依据:岩石组合和变质变形特征,碎屑锆石谱峰显示的源区时代特征,地质事件序列,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信息,继承锆石、捕获锆石和古生代侵入体同位素显示的深源地壳信息,以及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特征。由于不同学者采用的厘定依据不同,对微陆块属性认识争论不断,即使相同依据也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对造山带结构和演化的认识。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等认为前寒武纪基底的亲缘性探讨不仅要注重岩石组合和形成时代,还要在精细野外解剖和高精度年代学工作基础上,注意其变质—变形特征、接触关系、源区时代特征、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地壳增生信息和深源地壳信息等的综合对比分析,以得到较全面依据,探讨其构造属性。当获得一组前寒武纪地质体信息时,可先进行同构造单元内对比,再与其他构造单元对比。当特征相异时则需进行构造单元拆分或考虑构造就位的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推覆体、走滑外来体、俯冲刮削的构造岩片);当特征相似时,可能指示了相同微陆块的裂解或破坏或者不同的微陆块共同经历了相似的前寒武纪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