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36篇 |
免费 | 3836篇 |
国内免费 | 19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12篇 |
大气科学 | 1745篇 |
地球物理 | 2320篇 |
地质学 | 5347篇 |
海洋学 | 1969篇 |
天文学 | 211篇 |
综合类 | 930篇 |
自然地理 | 13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322篇 |
2023年 | 419篇 |
2022年 | 693篇 |
2021年 | 822篇 |
2020年 | 743篇 |
2019年 | 714篇 |
2018年 | 697篇 |
2017年 | 675篇 |
2016年 | 706篇 |
2015年 | 704篇 |
2014年 | 703篇 |
2013年 | 830篇 |
2012年 | 776篇 |
2011年 | 712篇 |
2010年 | 727篇 |
2009年 | 602篇 |
2008年 | 554篇 |
2007年 | 589篇 |
2006年 | 505篇 |
2005年 | 393篇 |
2004年 | 290篇 |
2003年 | 212篇 |
2002年 | 235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204篇 |
1998年 | 169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124篇 |
1995年 | 118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TI介质qP波数值模拟方法因为考虑了倾角因素,可以比VTI介质qP波数值模拟方法更加准确地描述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场的传播规律.文中用拟声波方程对TTI介质中的地震波场进行了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在改进衰减函数分布方式后,通过坐标变换,利用改进的完全匹配层(perfectly matched layer,PML)边界控制方程对波场边界进行吸收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后分析了拟声波方程数值模拟中的稳定性问题,并对波场中的伪横波进行压制.通过对不同模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文中使用的TTI介质拟声波波动方程的稳定性以及所采用的PML边界控制方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副热带高压(副高)背景下极端短时强降水系统的动力和云物理结构特征,利用厦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观测数据,采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并结合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对2021年8月11日发生在厦门地区的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这次过程发生在副高控制之下,具有弱天气尺度强迫特征。地面辐合线促进了线状对流系统的形成,其后向传播过程导致了局地极端强降水的发生。(2)对流系统的中层存在大粒子累积区,大粒子的下泻导致雨强增大。倾斜上升(下沉)气流的配置使得大粒子的下泻不会影响上升气流,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发展与维持。下沉气流与偏南气流相遇触发了上游对流系统的发展,形成后向传播。(3)在弱天气尺度系统背景下,局地地形对于降水系统的影响得以凸显。地形造成的低层辐合使得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分传播相移率(KDP)等双偏振参数在迎风坡处明显增大,且大值区在此处维持。更大、更浓密的降水粒子形成了极高的降雨效率。(4)暖雨过程和冰相过程在这次极端降水事件中并存,前者对雨水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冰相粒子的融化加速了这一进程。(5)强降水时雨滴的破碎和碰并趋于平衡,雨强的增大取决于雨滴浓度的升高。因此,KDP可作为判断雨强是否增大的指标。(6) ZDR柱与KDP柱的演变对于地面雨强的变化具有预示性,特别是在持续降水过程中,ZDR(KDP)柱的再度发展预示着降水系统的再次增强。 相似文献
53.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具有独特的持续浮尘滞空区域特征。目前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气候学特征认知依然停留在1990年,亟待认知近3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变化特征。因此,利用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27个观测站浮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近30年浮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给出盆地持续浮尘天气的频次分布,以加深对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变化特征的认识。近30年(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日数年际变化趋势呈“V”型特征,即1991—2011年浮尘天气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2012年以来反转为上升趋势。塔里木盆地南部皮山—和田—策勒—民丰一线地区维持一个浮尘天气频发区的极值中心,且进入21世纪以来,盆地南部这一浮尘天气频发区的极值中心东移至民丰地区,中心值为152 d。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近30年盆地持续2 d及其以上的浮尘天气占浮尘日总数的64.25%。塔里木盆地南部和田与策勒等地,甚至出现持续30 d以上的月时间尺度持续性极端浮尘事件。给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的沙尘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54.
55.
56.
针对舰船尾流气泡的测量问题,设计了侧扫声呐测量水体气泡反射强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回波数据的提取和处理方法。根据气泡产生前后侧扫声呐声图灰度的变化,提取目标区域回波数据,计算气泡在各Ping中的平均反射强度。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所得平均反射强度能有效量化气泡从产生到消失这一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57.
孙晓鹏;李亮;应国伟;薛鹏;王蕾 《测绘地理信息》2018,43(1):100-103
提出使用GoogleEarth进行PS-InSAR形变成果展示的方法,并以成都部分PS-InSAR监测成果数据作为示例,构建了KML(keyholemarkuplanguage)文件,基于GoogleEarth三维场景进行了展示。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二维地图的展示方法,新方法能够进行监测成果的三维展示,同时通过用户交互操作,可以查看相应PS点累积形变量变化信息,能够更全面地展示PS-InSAR监测成果,具有更好的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58.
59.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meation effect and microfabric of the slip zone soils with Huangtupo landslid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s the study case. Based on the permeability tes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mages analysis, the fractal theory and probability entropy are used to qua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modeling specimens. Firs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IMC)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soil (percentage of particle area (PPA), pore roundness (Rp)) before and after permeability test are summarized. T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oil (pore distribution (Dpd), pore size (Dps)) are analyzed under the permeation effect. Based on the probability entropy, the entropy of pore (Ep)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orosity orientation, and the rose diagrams are used to show the particle orientation under the permeation effect.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oil and its mechanical property is discussed.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permeation effec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oil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A flat long pore channel is formed. The order of the pore arrangement is enhanced, and soil particles switch the long axis to parallel infiltration direction to reach a new steady state.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strength of soil would be weakened if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soil pore decreases under any extern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LDCT)平扫与心电门控CT血管造影(ECG gated-CTA)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危险度分层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ECG gated-CTA扫描和常规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采用Agatston钙化积分软件记录ECG gated-CTA钙化积分,采用数坤人工智能分析软件记录非门控胸部CT平扫的钙化积分。采用原标准界值,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与ECG gated-CTA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Kappa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诊断效能并获取最佳诊断新界值,采用新界值的非门控胸部LDCT与ECG gated-CTA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进一步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钙化积分的Pearson相关性,P<0.001为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果: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CACS值按原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 gated-CTA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04,P<0.001。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与ECG gated-CTA测得的CACS值比较,低危-中危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112.35;中危-高危组AUC为0.988,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398.31。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按最佳新诊断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gated CTA平扫测得的CACS值的按原有界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0,P<0.001。两种方法所测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5,P<0.001,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门控胸部CT平扫与ECG-gated CTA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制定了非门控条件下CACS值危险度分层新标准,进一步提高了非门控胸部LDCT评估CACS值的准确性,有助于冠心病风险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