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3篇 |
免费 | 220篇 |
国内免费 | 1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篇 |
大气科学 | 188篇 |
地球物理 | 245篇 |
地质学 | 497篇 |
海洋学 | 49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101篇 |
自然地理 | 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增生楔主要由海沟复理石、远洋—半远洋沉积和洋岛/海山等大洋板块地层岩石及蛇绿岩共同构成,是汇聚板块边缘古俯冲带构造—沉积作用的综合产物,以发育叠瓦状逆冲断层、双冲断层和紧闭—倒转褶皱,以及片理、碎裂构造、小型褶皱、膝折等不同尺度的构造为特征。增生楔组成包括连续单元和混杂岩两部分,严格受滑脱面位置控制。增生楔是增生型造山带最基本大地构造相,它与弧前盆地、岛弧/大陆边缘弧的时空配置关系可直接指示大洋板块俯冲极性、揭示洋盆演化与造山作用方式。准确识别增生楔,详细解剖其结构特征与组成特征,综合判别并恢复大洋板块地层,可为古板块边界与古大洋盆地消亡位置确定、造山带结构精细划分及造山作用过程重建提供基本依据。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研究增生楔结构和组成、以及大洋板块地层重建的有效手段。以南祁连拉脊山石灰窑增生楔为例,地质填图结果表明它是由中寒武世—早奥陶世洋壳物质构成,自北而南依次可分为海沟—大洋盆地—海山OPS和六道沟SSZ型蛇绿岩,被南倾逆冲断层分割成多个岩片。海沟—大洋盆地OPS岩片基本保留完整地层序列,海山OPS岩片包括连续单元和混杂岩两部分。顶帽山增生楔主要由海山OPS构成,内部结构层序相对完好,是南祁连构造带中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海山OPS岩石组合序列。上述不同类型OPS片段和六道沟SSZ型蛇绿岩组成的增生楔与其南侧岛弧带同时代。增生楔—岩浆弧的时空配置暗示寒武纪—早奥陶世时期原特提斯洋自北向南俯冲极性。这些认识为南祁连早古生代火山—岩浆—沉积构造演化以及是否存在古洋盆与古洋盆演化重建提供基本佐证。 相似文献
42.
扬子板块东北缘的浅变质岩被认为是三叠纪大陆俯冲过程中从扬子板块剥离而来的,其原岩主要为新元古代中期岩浆岩和沉积岩,是理解扬子板块东北缘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重要对象。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夹持于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之间,出露一套绿片岩相—低角闪岩变火山—沉积序列,即由西冷组变火山岩和北将军组变碎屑岩组成的张八岭群。然而,西冷组与北将军组之间的关系和张八岭群的形成时代都尚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对张八岭群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MC-LA-ICP-MS锆石U-Pb定年工作。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西冷组顶部石英角斑岩的原岩时代为723±7 Ma;北将军组底部变粉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变化于916~614 Ma之间,与西冷组、肥东杂岩内新元古代岩浆活动时间相一致,暗示它们的物质主要由西冷组和肥东杂岩提供,其中,最年轻碎屑锆石谐和年龄(677±12 Ma)限定了北将军组沉积时代下限。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和前人张八岭群上覆震旦系盖层沉积初始时间(635 Ma),本文认为北将军组的沉积时限为677~635 Ma,是覆盖于西冷组之上的中新元古代晚期沉积地层。对比研究显示,张八岭群可能是扬子东北缘新元古代中期裂谷火山—沉积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3.
我国地形变观测预报地震的现状及对地震预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展示了我国地形变观测的状况,讨论了以地形变观测预报地震的基本思路及应用情况,探讨了地震预测面临的困难及地形变观测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最后,作者认为,地震预报目前或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以观测为主的试验性科学,物理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地震孕育动力学过程或进行预测的最具有潜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4.
牛福增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3,23(2):57-64
行政腐败和行政作弊现象使政府行政的合法性受到人们的置疑 ,深入推行的廉政建设责任制反映了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理论认识的巨大进步与从严治政的重大决心。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官僚的经济人属性不会因其成为政府官僚而改变 ,其目标不是公共利益也不是机构效率 ,而是个人效用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学说及其实践对于公共行政的监督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但其精致架构的私有制基础决定了这种民主可能只具有形式主义的性质 ,它只是一种富人之间的游戏规则与表现形式。毛泽东的“双平行制约”理论与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贡献 ,效果奇特却存在着一系列致命的弊端。对上述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为我国当前广泛展开的廉政建设提出了一些深层次的启发性思考 相似文献
45.
46.
陆面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气候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题。本文对这一研究方向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非均匀陆面影响的高度及其尺度划分,阐述了混合高度、参考层高度(观测高度和模式第一层高度)、近地层高度、内边界层高度、平衡层高度、粗糙度副层和边界层高度等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非均匀尺度划分中的作用,并且阐述了整体输送公式在不同尺度的非均匀陆面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可能解决办法。同时还对中尺度的非均匀陆面驱动的一类非经典中尺度环流的参数化,即中尺度通量的参数化问题进行了评述。最后针对内蒙古草原实验和青藏高原实验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边界层观测和非均匀陆面参数化方法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47.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T639与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T639、ECMWF、日本模式的中期预报性能进行了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式对大气环流的演变和调整、850hPa温度升降变化趋势均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其中尤以ECMWF模式预报误差最小.3种模式对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过程也有很好的指示性能,较成功地预报了3次全国性寒潮天气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48.
49.
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利用NECP1°×1°的6小时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05年3月10~13日一次全国性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及寒潮天气主要成因是(1)西欧上空500hPa强暖平流致使在西伯利亚地区形成阻塞高压,建立横槽,横槽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超极地冷空气和西路冷空气合并加强;形成了异常强的冷高压、锋区、冷温度中心和冷温度平流。(2)两个短波槽东移侵入阻塞高压,使得横槽两次建立和转为竖槽,导致强冷空气大举南侵。(3)寒潮带来大范围强降温、700hPa西南急流与冷空气交汇、1000hPa以上层气温在0℃以下的垂直分布,为南方大到暴雪提供了动力、水汽和凝结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