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5篇
  免费   2232篇
  国内免费   3297篇
测绘学   1287篇
大气科学   1826篇
地球物理   2136篇
地质学   6272篇
海洋学   1953篇
天文学   302篇
综合类   1008篇
自然地理   1400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541篇
  2021年   664篇
  2020年   593篇
  2019年   672篇
  2018年   684篇
  2017年   603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674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766篇
  2012年   812篇
  2011年   832篇
  2010年   826篇
  2009年   759篇
  2008年   772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424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The Largest longitudinal heating gradients in the tropics exist between the African desert and Asian convective regions during summer once the South Asian monsoon is established. The heating gradients are anchored by the la-tent heat release and net radiative flux convergence over the monsoon region, and by the dominant net radiative flux divergence over the desert.An apparent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healing gradients mentioned, in addition to the latitudinal heating gradients cross the monsoon region. The monsoon circulation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 zonal wind component is stronger when the longitudinal heating gradients are large, and vice versa. Thus, we claim that the longitudinal heating gradient may be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which influences the intensity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longitudinal heating gradients between Africa and Asia and, thus, the intensity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is a strong function of the El Nino / Southern Oscillation cycle.  相似文献   
942.
为了使科研工作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要,我所于1985年10月建立了环境地质开发研究组,1987年扩充成为环境地质开发研究室,专业技术人员由初建时的3人增加到18人。1985-1991年承担环境影响评价、三废治理、综合利用项目以及大型实验合计52项;已完成的有42项,其中有8项获地矿部科技成果3、4等奖。又于1989年获得国家环保局首批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有资格参加国家各种规模建设项目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在,环境地质开发研究专业已成为我所3大特色专业之一。  相似文献   
943.
阿希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阿希金矿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构成的古火山机构西南缘。矿体产出形态及空间分布,严格受近南北向弧形张扭性断裂控制。主矿体呈厚大似板状体,以南北两个富集中心向NE50°倾角侧伏。矿石以石英脉型为主,其次为蚀变岩型。围岩为英安岩和角砾熔岩。属中一低温火山期后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44.
新疆吉木乃县塔斯特金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塔斯特金矿床为一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通过稳定同位素、包裹体、成矿元素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提出该矿的成矿溶液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之混合物。成矿元素主要来自深源侵入的二长花岗岩。成矿温度为中偏高温。成矿溶液为高盐度、高密度和高挥发份条件。为深源岩浆侵入的花岗岩中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945.
董熙平 《地质论评》1992,38(4):368-371
本文测试了采自湖南花垣中、上寒武统的11个碳酸盐岩样品的δ~(18)O值和δ~(13)C值。采样地层所含牙形石的CAI指标均为1。影响CAI值的主要因素和成岩改造作用对δ~(18)O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相同的。据此可以推断出,这11个样品所在层位的成岩改造作用是大体相同的,也就是说,同原始沉积时的δ~(18)O值相比,测出的δ~(18)O值的变化幅度也大致相同,因而,可以用来指示古水温的相对值。作图结果表明,温度越高,牙形石分异度越大;反之,牙形石分异度越小.  相似文献   
946.
从分析甘肃省高寒阴湿区农业气候资源入手,划分出高寒阴湿区的气候界线,研究了种植业的气候资源优劣及其农业气象灾害,提出了合理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47.
人工触发闪电与降雨倾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义军  言穆弘 《高原气象》1995,14(4):406-414
根据人工触发阀电后雨量猛增的观测事实,利用一个简单的静电模式计算了闪道附近雨滴的重力碰并增长,结果指出,闪电后降雨猛增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除了要求较高的离子浓度(〉10^14/m^3)外,还取决于闪电所引起的电场变化和闪电被触发后闪道附近环境电场强度的特性。  相似文献   
948.
海洋在第四纪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海洋沉积记录了大量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的信息,特别是可提供古球变化中高分辨率的短期气候事件的记录,另一方面,无论是全球性大洋环流,生物和化学的变化,还是区域性西太平洋边缘海浅水陆架的出没,这些海洋事件都可能是许多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现象的原因之所在。因此,从海洋角度研究第四纪古全球变化,已成为当前古全球变化和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深  相似文献   
949.
云南双沟变质橄榄岩中蛇纹石的稀土元素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忠祥  张旗 《岩石学报》1995,11(1):16-27
本文探讨变质橄榄岩的LREE富集型及U型分布的REE球粒陨石模型,是橄榄石固有的还是后期蚀变形成的。并寻求复原蚀变前橄榄石的REE丰度及型式。我们用蛇纹石颗粒代表蚀变后的橄榄石,用分选法和化学分层剥离法对样品进行予处理。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手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分选法确定了LREE的主要赋存载体是蛇纹石。分层剥离最后内核的REE丰度及模型,可近似地作为原来(未蚀变前)橄榄石的REE丰度及模型。  相似文献   
950.
在北秦岭商南松树沟出露的高压变质基性岩石,包括高压基性麻粒岩和石榴单斜辉石岩,遭受了从中压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的连续的退变质作用的改造。这些岩石形成的温度为826℃~887℃,压力约为1.40~1.58GPa,其不同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依次分别是765℃~825℃和约1.03~1.14GPa、650℃~750℃和约0.9GPa以及400℃~500℃和约0.5~0.6GP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早期近等温降压(ITD)和晚期降温降压的顺时针PTt演化轨迹。结合高压岩石983±140Ma的退变质年龄和松树沟残存的蛇绿岩片考虑,这些高压岩石的形成和抬升与秦岭造山带中、晚元古宙时期洋壳的俯冲、消减和陆块碰撞伴随的快速构造上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