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1篇
  免费   749篇
  国内免费   1168篇
测绘学   320篇
大气科学   861篇
地球物理   652篇
地质学   1683篇
海洋学   501篇
天文学   180篇
综合类   281篇
自然地理   39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黄土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决定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能否应用于重建过去C3/C4相对丰度变化及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如若黄土地层当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粉尘携带而来,而非当地植被,显然其δ13Corg.不是一个局地植被过去C3/C4相对丰度变化及古气候变化的良好指示器.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六盘山以西)新获得和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尝试对该地区黄土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该地区黄土地层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当地植被,由粉尘携带而来的有机质贡献量不超过8%,所造成的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幅度不超过1.7‰.这些结果说明该地区的黄土地层有机质δ13Corg.是可以用来重建过去C3/C4植物相对丰度及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的.为了更精确的重建,后续的工作应当更多考虑粉尘搬运过程当中的有机质输入以及粉尘沉积之后的微生物活动的可能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42.
张黎  刘万崧  张晨曦  赵倩 《世界地质》2015,34(1):194-202
以辽宁兴城实验区为重点,详细分析了重力、磁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勘探等不同的物探方法对研究区内地质目标的识别作用。根据重力剖面测量、磁力剖面测量、大地电磁测深以及地震勘探等方法对实验区进行野外勘探工作和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重力异常对于构造单元划分、断裂识别、基底起伏的识别等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磁异常对于断裂识别、不同磁性岩石单元的识别、岩浆活动的分析等方面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地电磁测深,在划分构造单元、确定断裂分布、垂向地层分层方面均能提供重要信息;地震勘探横向上可划分出盆地等构造界限,纵向上可分层。  相似文献   
443.
利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西南印度洋中脊49.6°E热液区热液产物中的可溶有机质,结合生物标志物和单体同位素分析,对烃类有机质的组成、来源及成因意义进行了探讨。硫化物烟囱体以正构烷烃(3.437~3.962μg/g)为主要烃类,L/H1,C22以上烷烃具有轻微奇碳数优势(CPI=1.140~1.209),NAR接近0;生物标志物类型丰富(Sq、IS40、烷基环己烷),C31藿烷22S/(R+S)高达0.77,且缺少17β(H),21β(H)构型藿烷;低碳数饱和脂肪酸为主要脂肪酸类型,异构/反异构脂肪酸含量显著,缺少单不饱和脂肪酸。热液蚀变岩以异构烷烃(2.094μg/g)为主要烃类,正构烷烃以低碳数(L/H=1.33)、偶碳优势(CPI=0.377)为特征;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结果表明,海洋原生生物体是49.6°E热液区主要的烃类有机质输入源,热液流体温度及化学条件是控制热液喷口区原生生物群落分布及热液产物中烃类有机质组成的主要因素。生物标志物类型显示硫化物烟囱体中具有产甲烷古菌与硫酸盐还原菌共存的现象,反映出热液流体中富含H2,表明49.6°E热液区具有非生物合成烃类的可能。  相似文献   
444.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三维地震工区内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深,非均质性强,且无钻井资料。重点对奥陶系鹰山组三段—四段白云岩的串珠状地震反射体进行地质诠释。采用均方根振幅属性预测了储层平面分布规律,应用缝洞雕刻技术预测了裂缝和串珠体发育区,运用相干、曲率属性预测了断裂、裂缝的分布,联合应用频率衰减梯度、低频能量、平均频率和吸收系数等手段进行了油气检测。通过对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评价优选出有利勘探目标。基于上述工作部署的A井,在鹰山组三段灰质白云岩储层中获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证实了地震综合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5.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质量提升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之一,将GIS技术应用于规划领域可使规划成果具更理性与可实施性。以福州市马尾区马江片区为例,基于出行人群密度、区域繁华程度、公共厕所服务半径三者间的对应关系,对马江片区公共厕所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认为该片区现状公共厕所存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双重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算法与优化布局方案,并基于GIS技术实现可视化模拟。优化后的公共厕所共有53座,较现状的27座增加26座,符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公共厕所服务区覆盖片区总面积的91.5%,较现状的38.8%增加52.7%,满足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46.
针对基于全天空极光图像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方向能量二元编码重组表征的自动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对多个方向上能量分解来描述极光事件中的局部纹理和各个方向上的运动信息,并且结合分块策略获得极光事件的全局形态信息;然后,借鉴一种二元编码重组的方式对多个方向能量进行融合,从而使得极光事件的表征具有同时表征局部纹理、全局形态和运动信息的能力。该表征方法完全不依赖于极光事件的长度,可用于表征不同持续时间的极光事件,并且不需要复杂的训练过程。利用最近邻和支撑向量机分类器分别对从中国北极黄河站拍摄到的极光图像中挑选的特定极光事件进行自动分类,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典型的动态纹理描述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表征方法结合最近邻分类器,得到了最好的分类效果,能有效用于极光事件的分析,为海量数据中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47.
首先阐述了不同降水相态的形成机理及其与典型温度分布之间的联系,提出应用面积元方法计算出的探空廓线与0℃等温线相交形成的正、负区面积和两者的交点数,以及地面温度作为降水相态(雨,雨夹雪,雪,冻雨,冰粒)的预测因子。再利用我国120个测站2007—2013年冬季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探空廓线与降水相态的关系,指出可以根据交点数区分冻雨、冰粒与雨雪,地面温度区分冰针和米雪,而雨、雪和雨夹雪可以根据探空廓线与0℃线有1个交点和低层正面积区的大小进行相态区分。  相似文献   
448.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the mid-high latitudes in Asia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regional climate, yet its long-term vari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explored. The main task of this study is to reveal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features of summe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Asian mid-high latitudes in recent deca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mid-high latitudes of Asia has stronger interdecadal fluctuations than that over low latitudes and one significant change center appears near Lake Baikal. It is found that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near Lake Baikal has a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change around 1996 and a deep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has been controlling this region since then,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near Lake Baikal since 1997 and makes the region a remarkable warming center in Asia in recent 40 years. During 1997-2015, the pattern of less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 and more precipitation in the south of east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near Lake Baikal. Especially, this anomalous circulation near Lake Baikal has been found to contribute to the obvious interdecadal decrease of the precipit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 China near 1997.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f northwestern Atlantic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 to the interdecadal change in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near Lake Baikal around 1996.  相似文献   
449.
利用1961-2017年辽宁省61个气象站逐月降水数据,以5-8月为研究时段建立旱涝急转指数(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DFAI)序列,采用线性倾向法、趋势分析、阶段性分析、T检验、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辽宁省降水集中期的旱涝急转现象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7年辽宁省降水集中期DFAI总体以-0.7/(10 a)的速率下降,有13 a出现旱转涝,有19 a出现涝转旱;DFAI强度以0.1/(10 a)的速率略呈上升趋势。近57 a,辽宁省旱转涝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涝转旱多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初之后,1989年出现了涝转旱的突变,发生频率呈增多趋势,1994年又出现旱转涝的突变,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典型旱转涝年(2013年),DFAI的高值区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典型涝转旱年(2014年),DFAI绝对值的高值区分布在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DFAI变化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中、北部增多,东、西部减少的趋势差异。  相似文献   
4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