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7篇
  免费   959篇
  国内免费   1253篇
测绘学   592篇
大气科学   495篇
地球物理   733篇
地质学   2754篇
海洋学   775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70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嵌入式GIS的三维地形显示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丹丹  金梁  陈明 《测绘科学》2006,31(6):158-159
本文论述了基于嵌入式G IS的三维地形显示的一系列理论和算法。首先介绍了三维地形显示的基本算法步骤,接下来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三个改进方面,分别是递归细分、坐标变换和内存调度。在论文的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42.
格网DEM上径流长度计算误差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格网DEM的径流长度的计算误差主要来源于DEM数据和流径提取算法。通过数据独立的误差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流径提取算法模型产生的误差。首先选取5种数学曲面作为模拟DEM数据源,计算出径流长度,以由曲面公式推导的径流长度公式计算的径流长度作为理论真值,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误差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汇水区的径流长度计算精度明显高于分水区;分水区的径流长度含有一定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543.
晋兆蓉  李会梅 《测绘》2012,(5):229-231
1∶500地形图是数字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镇为例,研究探讨了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地形测量中的具体应用,详细介绍了数字测图的实施细节和过程。  相似文献   
544.
将泥沙输移能力公式与USLE公式相结合,建立了一个简化的分布式小流域产沙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的空间分布模拟。得到的主要结论:1.该模型适用于川中丘陵区小流域产沙的模拟;2.魏城河流域1980—1987年8 a平均土壤侵蚀量为16.8×104t,侵蚀模数为675.8 t/(km2.a),模拟得到的输沙模数为238.6 t/(km2.a),泥沙输移比为0.35;3.魏城河流域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占到全流域总面积的68%,强度侵蚀占流域面积的1%,主要分布在坡度较陡的流域边缘地带;4.相对其他因子,降雨与坡度对该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45.
近年来人们对"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不再是单纯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变成一门与"减排方案"和"征收碳税"有关的政治与经济问题相联系,与国家经济利益有关的崭新课题."气候变暖"既与利益有关,就会难免偏离公正,偏离纯理论科学.本研究对国内外"气候变暖"最新动态进行回顾分析,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1)过去百年城市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器测温度数据,如果没有对"热岛效应"进行矫正,无疑高估了过去百年全球升温的幅度;2)过去百年全球有所变暖是事实,但不同学者增温估算不一致.不仅升温幅度不确定,而且人类和自然因素对升温贡献各占多少也不确定;如果考虑到城市发展对增温估算的影响,过去百年增温应当比0.4℃更低,远没有达到历史上次级波动的变化范围.3)尽管过去百年地球有所变暖,但在万年轨道尺度上,现在地球处于变冷的大趋势过程中.对现在气候变暖更合理解释,是属于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变暖波动;4)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大气CO2浓度变化总是落后于温度变化,即总是温度驱动着CO2变化,而不是CO2浓度驱动地球增温.  相似文献   
546.
极端气候事件是在一定时间尺度上发生的不同于气候系统平均状态的气候突变.早第三纪的最热事件(PETM),第四纪中国黄土高原古土壤S4、S5记录的暖湿事件,砂黄土L9、L15记录的干冷事件等都是在轨道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末次冰消期的YD冷事件、全新世9次冷事件是在千—百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出现于地球气候系统不同的冷暖背景下,它们的成因机制和表现形式有很多不确定性.20世纪以来发生的干旱、洪水、飓风、雪灾、沙尘暴等极端气候事件,无法用持续增加的温室气体的变化来解释.关于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随"全球变暖"而增加的结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简单地将现代极端气候事件统统归因于"气候变暖"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深入研究各个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波动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有助于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47.
对中世纪暖期(MWP)的时空分异和区域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关系到对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驱动力的正确认识,也有助于客观地解析20世纪气候变化增暖的历史地位.本研究对中国疆域内各个地区MWP的一些成果进行梳理和再思考,表明MWP在中国疆域内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同地区MWP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中国中东部地区在800—1300 AD存在明显温暖期,各种地质记录和文献记载都有较明显反映;虽然西北部MWP表现不很明显,但是众多石笋、湖泊沉积和风沙沉积也记录了500—1500 AD间呈现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青藏高原各地MWP的表现差异明显,其中800—1100 AD暖期是高原东北部最暖的时期,而南部和西部最暖期分别出现于1150—1400 AD和1250—1500 AD.太阳辐射变化和火山活动可能是形成MWP的基本原因,而中国三大自然区下垫面条件的复杂多样性造成MWP发生过程和表现形式的时空分异.  相似文献   
548.
浑太流域降水极值的统计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浑太流域1966-2006年73个雨量站的日降水资料,建立了逐站年最大日降水量(AnnualMaximum,AM)序列和汛期4-9月日降水量<1.27mm.d-1的最长持续干旱天数(Munger Index,MI)序列,并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广义极值(General Extreme Value,GEV)分布、广义帕雷托(General Pareto,GP)分布、韦布尔(Weibull,WB)分布、约翰逊SB(Jonhson SB,J-SB)分布、Burr分布和对数逻辑(Log-Logistic,L-LG)分布等6种极值分布函数对AM和MI序列进行了逐站分布拟合,结果表明,广泛应用的GEV分布整体拟合程度最好,有50个测站的KS检验统计量Dn<0.09,而未曾推广使用的Burr分布的拟合效果也非常好,有36个测站Dn<0.09。用GEV分布对50年一遇的AM和MI进行了估算,发现流域中心地区极端强降水和极端干旱的程度较高,分别为>208mm.d-1和>47d。  相似文献   
549.
近50a华东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中国华东地区90站点1960--2009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a来华东地区各类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次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近20a来,不论是极端降水事件的平均强度还是发生次数都要明显高于前30a;1990年代是极端事件多发且强度较强的年代;华东区域极端强降水过程事件的连续降水日数多在9d以下,而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基本在9d以上;较之华东地区其他区域,福建地区存在更多的强度大、持续久的降水过程;华东地区最大极端降水量出现在江西北部与安徽南部的交界区域。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带存在南北摆动的年代际变化,这一特征在极端日降水事件和极端强降水过程事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存在两个极端事件频发带,分别位于长江流域附近。在后3个年代,这两个频发带呈现出分一合一分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50.
水汽是一种比CO2温室效应更强的温室气体,在平流层中为光化学反应提供氢氧自由基,凝结成冰晶后还能为臭氧的消耗提供非均相化学反应界面,从而加速臭氧的消耗,因而对气候有重要影响.深对流云对水汽的垂直输送是平流层水汽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深对流云向平流层的水汽输送可以为研究气候变化提供参考.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深对流云向平流层的水汽垂直输送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水汽垂直输送到平流层的证据、穿透性深对流云的识别方法、水汽被深对流云垂直输送到平流层的机理以及穿透性深对流云对平流层湿度作用的影响因子4个方面,并进行了小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