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4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513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241篇
地球物理   1236篇
地质学   1004篇
海洋学   317篇
天文学   109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51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7 毫秒
261.
262.
本文对英国北威尔士多尔盖莱金矿带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中的挥发组分可用来区分含金流体和不含金流体,从而可作为黑色页岩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勘查标志。  相似文献   
263.
新近编制的一幅五百万分之一的环北太平洋构造地层地体图首次详尽描述了该区的地质与大地构造。该图的近岸部分表示了前苏联远东、阿拉斯加、加拿大科迪勒拉及其与美国西北部交界处的主要地体、地缝合线、年轻的叠加组合及继生盆地。该图的远岸部分表述鄂霍茨克海、太平洋、白令海及北冰洋区的大洋板块、洋中脊、俯冲带、主要中洋脊磁  相似文献   
264.
爱达荷钴矿带的 Cu-Co-Au 矿床产在中元古代耶洛贾克特组(Yellowjacket F.)中,该组以含有独特的化学和矿物成分,包括高浓度 Fe(15—30wt%Fe_2O_3)、Cl(0.1—1.10wt%)和磁铁矿或黑云母(>50vol%)为特征。黑鸟(Black-bird)矿区的 Cu-Co-Au矿床是产在 Fe 硅酸盐相岩层中的层控矿床,该硅酸盐相岩层富含 Fe、黑云母和 Cl。下部岩石地层带含有磁铁矿和小型 Cu-Co-Au 矿床,其延伸大于40km。富铁岩层可能是与镁铁质火山作用和海底热泉有关的喷气岩单位,但对高 Cl 浓度的成因不清楚。认为富 Cl 的孔隙流体是由于存在超盐度液体包体、富 Cl 黑云母和方柱石(Scapolite)(相当富 Fe 黑  相似文献   
265.
在内迪纳拉造山带的蛇绿岩带里,超镁铁质岩石中,普遍发育大量脉状和网状细粒(微晶质—隐晶质)菱镁矿矿体。而在新生代淡水盆地超镁铁质岩石的上部或边部,则覆盖层状菱镁矿矿体和白云岩。南斯拉夫地区几个菱镁矿中碳、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菱镁矿的富集和形成可能与后生和同生的菱镁矿有关。所有的脉状矿体,除一个例外,其余的δ~(13)C_(PDB)值均在—10‰~—15‰之间(例外的Oshve,其平均值为3.1‰),并且每个矿体均有其特征值。所有赋存于沉积岩中的矿体,其δ~(13)C值为—9‰~+5‰之间,彼此仅因矿区的不同而不同。两个网脉状菱镁矿分析的结果,δ~(13)C值从—10.6‰到+4.3‰之间,网脉状菱镁矿的δ~(13)C值仅有一个与相关沉积岩的菱镁矿相符。例外的Oshve脉状矿床,δ~(18)O_(SMOW)值从24‰到36‰与δ~(13)C值(r=0.90,n=42)相关。沉积岩中赋存的一些菱镁矿(Bela stena)和白云岩(Braneshci,Cherenje),沉积相为湖相(推测其温度为20℃),计算其水的δ~(18)O值为—2‰,表明为大气水,此外湖温越低产生的负值越高,推测具有该δ~(18)O值的大气水即为矿化剂,而70℃的沉积温度表明脉状菱镁矿并非与岩墙紧密相关。在超镁铁质岩体顶部2~3km的范围里,三叠纪或古生代沉积岩中δ~(13)C值小于—10‰,这对于其有机物中产生过的脱碳作用是一个很好的解释,并且产生脱碳反应的温度大于75℃。说明低温脉状菱镁矿物纯度不矛盾。含碳酸盐的大气水,在低温和重力驱动下产生循环对流,与方辉橄榄岩或蛇纹岩相遇后溶解出镁质组分;当CO_2逸出,压力下降时,菱镁矿沉淀,沉积岩中赋存的菱镁矿和网状菱镁矿,高δ~(13)C值说明在接触变质作用期间,可能有大气中的CO_2或碳酸盐溶解加入到热水体系中。对于Oshve脉状矿体,晚期作用尤为明显,使其δ~(18)O和δ~(13)C值分别为19‰和13‰,表明该矿脉与英安岩墙有关。  相似文献   
266.
野外证据及显微构造分析证明了Rouergue地区华力西期地体中有三种构造成因的逆变质成带现象,它们与大规模岩片逆冲作用相关,而且变质作用早于岩片向南的构造就位过程。矿物平衡、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及石榴石—斜长石地质压力计揭示了变质后期、变质同期及变质前期的变形作用导致的三种不同的P-T模式。变质期后的变形作用对逆变质带及相对分带有直接影响,该区变质作用的不连续性是推覆体运移的重要证据。变质周期的逆冲作用导致了与逆冲相关的、剖面上为具有热逆转及正常压力的变质带,明显的压力差异人为地认为是不同的P-T轨迹及不同的抬升速率的产物,在快速上隆(如逆冲层序)时,温度处于峰期而压力最低。变质作用时限可以持续到整个构造事件(除晚期褶皱作用外)结束,此时,同构造期侵入体在推覆接触带内就位,它们对剖面上强烈的温度逆转效应有影响,并且强烈地改变了下伏变质推覆构造单元的等变线分布。  相似文献   
267.
通过对喜马拉雅三叠纪到第三纪区域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盆地演化史。随着以雅鲁藏布带为代表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打开,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为特提斯早期裂开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期裂谷中心部位不是现在大陆缝合线的雅鲁藏布一带,而在低分水岭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南测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沉积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相吻合。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从沉积作用可以识别出晚白垩世晚期为造山第一暮,第三纪初为第二幕。  相似文献   
268.
地震学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地球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物理学的特征之一是定量化.现代物理学的特征之一是高度的定量化.历史上,第一次为物理学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就是物理学严格的定量化计算.那个时候,地球物理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还不象今天这么次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艾萨克·牛顿就是一位地球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269.
大不列颠测量局对微波测距仪继续进行了试验,为此曾在230平方哩面积的地段(芬格兰南部地区)内布设了三等网。在布设三等网时采用了微波测距仪的三角测量法和三边测量法。该地区内原有的二等三角测量,曾用来对上述两个方法进行检查。在该地区事先进行了三角测量的选点工作,并在所有三角点上都建造了标准的大地标。各个方向上视线通过的高度都较大,因而对三角测量的观测造成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对采用微波测距仪测定距离来说,这些条件不能认为是理想的条件,对微波测距仪来既,视线的高度最好较小。工作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平坦地区,长有帚石南属的植物,并有光秃秃的圆形丘陵。我们曾经预料到某几条边上。反射光线会大大地影响观测的成果。当时我们还认为这种影响是使微波测距仪的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地面影响的作用取决于各边缘测站之间下垫面的电波反射,可使微波测距仪的读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70.
引言解释星球和原子的內部运动和活动情况的理論比关于地球的类似理論发展得更为完善,更广泛地为人接受,这是令人惊奇的。但如比較一下,地球比較容易接触到,而星球和原子則十分遙远,那么上述的情况应正好相反。这种情况之所以产生,一部分是由于許多星球和原子有強烈的輻射,因而透露出它們的性貭,一部分是由于原子和星球数量很多,因而我們有时可能对它們其中之一所发生的不寻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