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2篇
  免费   1902篇
  国内免费   2655篇
测绘学   673篇
大气科学   2205篇
地球物理   2427篇
地质学   5048篇
海洋学   1040篇
天文学   471篇
综合类   1057篇
自然地理   1128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581篇
  2020年   455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612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543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540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380篇
  1997年   380篇
  1996年   323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62.
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运用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研究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子,确定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方法将指标合理化。研究结果表明: 判断矩阵计算的各因素权重结果较为接近,比较理想。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影响因子中的消费水平、旅游景观、旅游氛围均超过0.1,排在前3位,较以往学者研究结果有所变化。农村居民出游对旅游资源偏好较以往有很大改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氛围营造等影响因子已经超过了之前农村居民优先考虑的距离因素。对交通条件,住宿水平的影响因子考虑的较少。相对传统的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出游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层次分析法所依赖的专家经验,避免出游因素评价指标设计中出现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63.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空间结构不断重组,导致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土资源无序开发日益严重,因而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对土地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土地规划方法有待改革。在基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开发理念下,总结土地自然过程基础对土地规划的影响,实现“山水路林田生命共同体”的协调规划发展。其次,“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计算、空间数据整合、云分析等技术对土地规划方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最后,针对土地规划数据特殊性、移动用户终端的广泛性,提出应创建土地规划云服务平台,使土地规划实现数据集成管理和更新,从而提高土地规划质量。  相似文献   
64.
Gong  Jie  Xie  Yuchu  Cao  Erjia  Huang  Qiuyan  Li  Hongying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9,29(7):1193-1210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Mountains in western China, hosted rich biodiversity and millions of people and inhabitant with vital ecosystem services, had experienced the most serious...  相似文献   
65.
Hu  Can  Song  Min  Zhang  Anlu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3,33(2):245-265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The dramatic land use changes that occur in rapidly urbanized areas are important inducement to changes in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Investigating urban land...  相似文献   
66.
巴南区地热资源丰富,热储总存量为3.105×1015KJ,热流体储存总量为6.855×108m3。经30多年的开发利用,已初步形成了以东温泉、南温泉、桥口坝温泉为核心的温泉旅游开发格局,主要用于温泉房地产开发、风景区、温泉旅游、康乐疗养休闲、商务会展等。为提升开发利用水平,巴南区地热水资源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强化特色、完善配套,建设特色温泉产业。  相似文献   
67.
河西走廊西端灌丛沙丘发育过程及其对沙漠化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荒漠地区开展环境变化研究常缺乏符合要求的地质测年材料。灌丛沙丘是干旱区发育的一种特殊生物地貌类型,具有计年和储存环境信息的功能,可以用来重建沙丘的发育过程和过去的环境变化。以河西走廊西端花海盆地发育的灌丛沙丘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AMS14C年代学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含量、地球化学元素等代用指标的分析,与文献记载、沙漠化监测数据和近几十年的器测气象资料对比分析,试图揭示区域灌丛沙丘的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花海盆地灌丛沙丘的发育时间已超过800 年;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早期人类活动的干扰曾使灌丛沙丘的堆积过程中断,但丰富的物源随后又促使灌丛沙丘再次快速发育。沙丘物源曾发生过剧烈的变化,使得灌丛沙丘沉积物中的粗颗粒组分和中值粒径并不适于作为环境代用指标重建区域的风沙环境变化,而细颗粒组分(<63 μm和<10 μm)和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则揭示了研究区在20世纪70-80年代(沙丘高度300~420 cm)时获得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灌丛沙丘沉积物中的Zr/Rb比值,能够作为良好的环境代用指标指示1970-1988年(沙丘高度300~420 cm)区域处在风沙活动较强烈的环境;近几十年花海盆地土地沙漠化明显,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灌丛沙丘可以作为有较高可信度的地质记录载体,在河西走廊西端重建较长时间尺度的、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68.
Barchans of Minqin: Morphometr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barchans on the border of Minqin oasis, China, were surveyed. Our data reconfirmed that the height of slipfac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width of horns and the baseline can be roughly described by parts of an ellipse and a parabola. We attempted to study dune geomorphology using 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 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nk can be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its curvature and torsion.  相似文献   
69.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刚  胡森林 《地理科学》2021,41(8):1314-1323
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2006—2018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其次通过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 2006—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但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下游>中游>上游”阶梯式递减特征。② 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加入技术创新的二次项后,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即技术创新先抑制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这也验证了技术的“回弹效应”假说;③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共同体现,但这两种效应正好相反,即一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该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先抑制后促进)关系,但对邻近城市的作用呈现倒“U”型相反的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从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0.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from the Web and many other sources. Such an information deluge presents a challenge for individuals who have to identify useful information items to complete particular tasks in hand. Information value theory (IVT) from econom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provided some guidance on this issue. However, existing IVT studies often focus on monetary values, while ign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properties which ca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everyday task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ask-oriented information value measurement. This framework integrates IVT with the space-time prism from time geography and measur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its impact on an individual’s space-time prisms and its capability of improving task planning. We develop and formalize this framework by extending the utility function from space-time accessibility studies and elaborate it using a simplified example from time geography. We conduct a simulation on a real-worl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using the proposed framework. Our research could be applied to improving information display on small-screen mobile devices (e.g., smartwatches) by assigning priorities to different information i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