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605篇
测绘学   381篇
大气科学   316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840篇
海洋学   39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71.
为了弄清江苏沿海滩涂利用模式分布情况,定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计算平台和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随机森林分类方法,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了滩涂利用模式自动识别分类方法,样本训练后识别准确率达93%以上.利用该方法提取了2002年、2014年和2019年江苏沿海的土地...  相似文献   
172.
中国区域滨海湿地固碳能力研究现状与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滨海湿地的固碳能力进行了评估,同时,对其固碳能力的遥感监测和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滨海湿地固碳能力的提升技术。全球看来,我国滨海湿地的固碳能力总体上不高。国内看来,在北方泥炭地和植被覆盖率高,生长茂盛的区域,尤其是有红树林生长的区域固碳能力相对较高。滨海湿地主要分布在潮间带,人为监测困难,卫星遥感的出现为滨海湿地的监测带来很大方便,遥感监测已成为评估湿地固碳能力的一种高时效方法。滨海湿地固碳蕴藏着巨大潜力,提升滨海湿地的固碳能力可以大大降低全球CO2含量,对于改善全球温室效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3.
风廓线雷达垂直径向速度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令  王国荣  古月  李宏宇  马莉  郭金兰  乔林 《气象》2014,40(3):290-296
利用北京风廓线雷达五波束探测中的垂直波束资料,进行了垂直速度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垂直速度的分级显示,配合地面气象记录,对不同的天气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稳晴空的天气风廓线雷达所测量的垂直速度很小,基本上在±1m·s~(-1)范围内;而有降水时,风廓线雷达所测得边界层的垂直速度基本上都是朝向地面的,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垂直下落速度有明显的差别。分析表明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的探测对研究晴空大气的垂直运动、判断降水粒子相态和降水预报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4.
遗忘因子自适应最小二乘算法及其在气温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量数据的利用是建立自适应预报模型的基础,但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新引入数据的作用会逐渐降低,有可能导致预报模型失效。为克服因数据量增加引起的所谓"数据饱和"现象对天气预报效果的影响,本文给出了考虑遗忘因子的线性自适应最小二乘建模算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该算法进行了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考虑遗忘因子的线性自适应建模算法优于传统的线性自适应建模算法,加入遗忘因子可以避免产生"数据饱和"现象,适当地选择遗忘因子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5.
1960年以来东亚季风区云-降水微物理的直接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降水的直接观测结果是云微物理参数化的重要依据。自1960年以来,处于东亚季风影响下的中国实施了大量对云-降水微物理参数的观测和研究,旨在加深对云-降水微物理过程的认识,从而改进数值模式中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和指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云-降水微物理参数包括气溶胶、冰核、云滴、雨滴、冰晶、雪晶、冰雹等粒子浓度和谱分布,以及云滴、雨滴含水量等。中国已有云-降水微物理参数的成果可归纳为:(1)通常云-降水微物理粒子浓度变化较大,但总体变化有一定的范围;(2)采用Γ函数拟合云滴谱更接近实际谱,但不同拟合谱参数差异较大;(3)可用指数函数和Γ函数来拟合层状云降水雨滴谱,Γ函数拟合积云和层积混合云降水雨滴谱精度更高;(4)中国冰核浓度较高,冰核浓度随温度的降低近似成指数变化;(5)冰晶谱、雪晶谱、冰雹谱通常采用指数函数来描述;(6)通常使用荣格(Junge)和Γ函数来分段描述气溶胶粒子谱拟合误差更小。由于云-降水过程及其反馈作用描述不准确是数值模式预报结果不确定性的最大因素,中国正在不断地推进云降水的微物理观测研究,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东亚季风区云-降水微物理特征的认识,从而为模式中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供观测依据和科学指导。基于数值预报模式中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发展的需要,总结了中国1960年以来云-降水微物理直接观测的研究成果,可为东亚地区云-降水微物理研究及其模式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供观测依据。此外,针对云微物理参化发展的需求,结合过去已有的大量观测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今后云-降水物理综合性观测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6.
Surface rainfall and cloud budgets associated with three heavy rainfall events that occurred over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mei-yu season in June 2011 were analyzed using 2D cumulus ensemble model simulation data.Model domain mean rainfall showed three peaks in response to three prescribed ascending motion maxima,primarily through the mean moisture convergence during the torrential rainfall period.Prescribed ascending motion throughout the troposphere produced strong convective rainfall during the first (9 June) and third (17-18 June) rainfall events,whereas strong prescribed ascending motion in the mid and upper troposphere and weak subsidence near the surface generated equally important stratiform and convective rainfall during the second rainfall event (14 June).The analysis of surface rainfall budgets reveals that convective rainfall was associated with atmospheric drying during the first event and moisture convergence during the third event.Both stratiform and convective rainfall responded primarily to moisture convergence during the second event.An analysis of grid data shows that the first and third mean rainfall maxima had smaller horizontal scales of the precipitation system than the second.  相似文献   
177.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标准与美国ASTM标准关于平板载荷试验的规定,总结归纳出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承压板尺寸和沉降稳定标准,并研究其对试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工程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美国标准通用性较强,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中国标准相对详细严格。笔者针对博茨瓦纳电厂的平板载荷试验,分别采用中美标准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砂类土等强度较高的地层进行试验,采用中美标准所得到的试验结果相差不明显。本文研究可为我国勘察设计人员进行需采用美标开展平板载荷试验的国外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8.
西丰一带侵入岩即以前所说的西丰大岩体,是布列亚-张广才岭巨型花岗岩带组成部分.该巨型花岗岩带记录了造山带从古亚洲洋板块开始俯冲、洋盆闭合到增生造山演化过程的基本信息.现在已经将规模宏大的西丰大岩体进行了详细解体,重新归并成4个侵入期次,划分为11个侵入序次,统称辽宁省西丰一带侵入岩.在详细解体、重新归并和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序次侵入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构造环境、物质来源与成因.早二叠世第一序次、第二序次侵入岩以及中侏罗世第一序次侵入岩为I型花岗岩,晚白垩世第三序次(闪长玢岩)也为I型,主要物质来源是地壳中岩浆岩重熔的成分.其余各序次侵入岩均为S型花岗岩,主要物质来源是地壳中沉积岩重熔的成分.西丰一带,早二叠世第一个序次侵入岩为火山弧型深成岩,早二叠世第二个序次侵入岩为火山弧型与同碰撞型的过渡类型.早二叠世第三序次至中侏罗世第各序次侵入岩和晚白垩世各序次侵入岩为同碰撞型和碰撞后型花岗岩.这些特征与古亚洲洋晚期的消减、闭合和增生造山演化序列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9.
Water content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parameter for soil, vadose zone, and porous aquifer.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water content in oil-contaminated porous media is critical for the research on oil pollution process and remediation in soil and groundwater systems. In this study, an improved water content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oil-contaminated porous media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ven-drying method,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applic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formula for several types of manually prepared oil-contaminated porous media with different water contents. Furthermore, the measuring method and calculation formula, which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water content of porous media sampled from the oil-contaminated sites, were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improved formul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roved formula was very accurate wh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water contents of diesel-contaminated sand, gasoline-contaminated mild clay, and engine oil-contaminated sand, indicating that it was widely applicable to oils with different volatile ability as well as porous media with different texture. This study meets the urgent need for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water content in oil-contaminated porous media, and it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water content measuring methods cannot be applied directly in the field study.  相似文献   
180.
随着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风险扰动对城市的经济韧性发展有着较大的冲击影响,深入研究城市经济韧性对于城市经济良性发展和提升经济抵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两次典型的经济风险扰动,以长三角城市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相对多样化、产业相对专业化、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地区经济敏感度的多维综合评价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格局的演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长三角地区内大部分城市的产业相对多样化指数呈不断下滑趋势,相对专业化整体态势稳定上升,有利于区域产业分工和一体化发展,应对风险扰动的经济韧性能力强,而安徽省内部分城市专业化指数过高且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② 城市产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区域差距不断增加,与其主导产业结构有显著关系;③ 核心城市与各城市间的联系总量占比逐年降低,核心城市上海的集聚能力仍较高,致使城市间差距增加,不利于城市经济韧性的整体协同;④ 城市抵抗力和恢复力与其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经济风险扰动对不同城市的经济增长,存在由沿海城市向内部城市的地域先后性影响。论文有助于弥补已有研究在城市群地区尺度经济韧性研究方面的不足,以期为中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和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