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7篇
  免费   1019篇
  国内免费   1309篇
测绘学   329篇
大气科学   1191篇
地球物理   1237篇
地质学   2792篇
海洋学   527篇
天文学   195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66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4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湘西北地区一次局地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06年8月24日晚常德西北地区的局部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V的不断生成与合并维持MCC的生命史,3个MCC组成一个有组织的MCS,中尺度辐合线是造成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回波的生成和发展趋向暖湿气流流入的方向,中低层东南暖湿气流为特大暴雨提供充足水汽,闪电活动的开始指示强降水的开始,南北向地形的抬升作用有利于回波维持和加强,提高回波降水效率和延长降水时间。  相似文献   
922.
福建省冬季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福建省66个气象观测站1960年12月至2008年2月的暴雨资料,分析了福建冬季暴雨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冬季暴雨主要发生在闽西;福建冬季暴雨主要是南支槽东移、切变线维持和冷空气南下影响所致;冬季暴雨的产生与充沛的水汽、对流不稳定和辐合上升运动密切相关,但大气层结比汛期暴雨要稳定得多;冬季暴雨异常与500 hPa大气环流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关系密切,它们可能主要通过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福建冬季暴雨异常。  相似文献   
923.
闪电定位系统及GPS在某防雷工程设计中的结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某防雷设计项目中应用闪电定位仪及GPS对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的精度要求进行实际对比分析,提出实施精细化防雷工程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24.
山西省高速公路大雾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已经运营和拟建的高速公路沿线17个气象站1971年~2000年气候资料的分析,应用统计预报方法和诊断分析方法对山西省高速沿线大雾预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预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是可行的,将两种方法集成后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25.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or)大屏幕投影墙显示系统是集多种信息接收处理显示、多功能平台综合鼹示与控制于一体的全数字多用途高科技显示系统,在气象部门天气预报会商和会议系统中已普遍使用?奉文拟对DLP的技术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结合山西省气象台业务现状和发展需求,对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在业务一体化会商室业务平台中的设计方案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对应用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后的远景功用和效益进行分析,旨在为气象DLP大屏幕项目建设提供前期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926.
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背景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利用NCAR/NCEP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背景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2-2003年的El Nino事件是本次暴雨的前期背景;南海地区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异常可能是副高偏南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与2003年夏季相比较,6月21日-7月22日淮河流域为正的异常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并且二者的高值中心与该时段雨量中心位置基本一致.孟加拉湾地区的异常加热源在其西北侧强迫出的高层反气旋性环流有利于南亚高压在青藏高原、江南、华南地区维持,从而使得淮河流域位于高压北侧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南侧的上升运动区,有利于淮河流域强降水发生和维持,形成该流域洪涝.  相似文献   
927.
928.
何翔 《地震研究》1991,14(4):339-346
本文利用云南省跨断层短水准测量资料,提出且证实了一个新的观点:在地震平静期点位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地震前不同测点间的不同变化是一种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929.
From the approximately volume-limited Luminous Red Galaxy (LRG) sample of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Data Release 6 (SDSS DR6), we construct three LRG samples with different g-r color, which have the nearly same number density, to investigate the color dependence of clustering properties of LRGs. It is found that the blue galaxies have a more filamentary distribution than red galaxies, and that the bluest LRGs preferentially inhabit the dense groups and clusters. But in three LRG samples with different u-g color, we do not observe the tendency for clustering properties of LRGs to significantly change with color. We preferentially conclude that the clustering properties of LRGs are not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colors.  相似文献   
930.
The first complete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light curves in B and V bands of the short-period binary system, RV Psc, are presen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light curves of RV Psc are symmetric and belong to the EW type rather than the EA type as described in the 4th edition of the GCVS. Photometric solutions were derived by using the 2003 version of the Wilson–Devinney (W-D)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RV Psc is a marginal contact system (f=5.8%±6.6%) with a mass ratio of q=0.5978±0.0096.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components is only 17 K. Analysis of the O-C curve suggests that the period of RV Psc shows a long-term continuous decrease at a rate of dP/dt=?5.89×10?8 days/year. The long-time period decrease, the marginal-contact configuration, and the astro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binary system, all suggest that it is a newly formed marginal contact binary from a case A mass transfer and will evolve into a normal overcontact bin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