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2篇 |
免费 | 527篇 |
国内免费 | 7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1篇 |
大气科学 | 780篇 |
地球物理 | 661篇 |
地质学 | 1065篇 |
海洋学 | 301篇 |
天文学 | 119篇 |
综合类 | 285篇 |
自然地理 | 2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127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36篇 |
2012年 | 138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25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针对传统震害预测方法逐栋抽样计算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聚类径向基(ACCRBF)网络模型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依据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多层砖房的实际震害资料,对模型进行训练,在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利用这种映射关系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实现对多层砖房的震害分析和预测。模型的输入为反映结构的震害影响因子,输出为给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结构震害等级。研究表明,基于ACCRBF网络模型的多层砖房震害预测结果与震害实例基本吻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引入时间序列分析进行危岩体监测数据的处理,建立了危岩体变形的动态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拟会与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23.
24.
Yong Wang Qi-Long Miao Chong-Yi E Jian-Kang Han Yuan-Yuan Ding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0,60(6):1257-1266
The δ18O data obtained from an 18.7 m ice core drilled in Chongce Ice Cap at an elevation of 6,530 m a.s.l. in the West Kunlun Mountains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show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summer temperature of the middle to 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mid-high latitudes of Eurasia. Based on this, the δ18O record can be used as a proxy of the June–September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mid-upper troposphere (MUT) from 1903 to 1992.
The time span of the ice core record is much longer tha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available only after 1948. Using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EMD), the δ18O record is decomposed into various frequency components and compared with the solar irradiance variations of the same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June–September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MUT over Eurasian mid-high latitudes is completely decomposed
into four IMF (intrinsic mode function) components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2) Solar irradiance is decomposed into the Schwabe
cycle, the Hale cycle, the Gleissberg cycle,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3)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June and
September mean temperatures of the MUT over Eurasian mid-high latitudes and solar irradiance on the longer timescales (at
least more than 11-year) show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their phase change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in general, and (4)
the 11-year Schwabe cycle exists in the June–September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MUT over Eurasian mid-high latitudes during
most of the time from 1903 to 1992, and only in the two high-temperature phases (1929–1944 and from 1975 to the present) may
global warming disturb this relation.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is phenomenon would shed insight into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
of global warming on the MUT. 相似文献
25.
班怒带西段尕尔穷铜金矿两套侵入岩源区及其地质意义——来自Hf同位素特征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尕尔穷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为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在已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同时对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具有一定成矿潜力的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两套侵入岩的形成顺序;结合前人总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利用Hf同位素对其岩浆源区进行示踪。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0.7)Ma,较石英闪长岩晚4 Ma左右,其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235~0.283 073,εHf(t)值为-17.2~12.5;石英闪长岩锆石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800~0.283 015,εHf(t)值为3.5~10.5。结合二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可能是同一岩浆系统不同分异阶段的产物,前者主要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而花岗斑岩具有和石英闪长岩相似的岩浆源区,但明显混入上地壳基底物质;暗示晚白垩世班怒带西段南缘内随着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的弧-陆碰撞,先成的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重熔形成岩浆,随着碰撞的继续和岩浆的上涌分异,部分上地壳受挤压或热效应进一步重熔并参与岩浆系统中,由早至晚形成了由幔源特征向幔-壳混合源特征源区逐渐转变的花岗岩演化系列。尕尔穷铜金矿是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的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表现。 相似文献
26.
27.
28.
本文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沙木罗组(J3—K1s)和日松组(J3r)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了形态学及U-Pb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锆石颗粒粒径约为100~150 μm,内部结构清晰,晶体为长柱状,自形程度较高,多数锆石不含暗色包体及浑圆形内核; 有些锆石颗粒有扇型分带结构。Th/U比值较大,多数大于0.1,均值约为0.86,说明岩浆的成因以锆石为主体,部分颗粒或晶体可能为变质成因; 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6个区间范围内: 1)180~100 Ma, 2)350~180 Ma, 3)600~450 Ma, 4)1100~600 Ma, 5)1800~1400 Ma, 6)2200~1800 Ma。锆石U-Pb年龄谱对应了羌塘地块经历的几次构造热事件,验证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班公湖地区的物源主要来自其北部的羌塘地块。 相似文献
29.
贵州省乡村贫困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以贫困态势严峻、区域内部贫困差异大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分析了贵州省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格局,定量测度了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因素效应的空间差异性,进而归纳了贵州省乡村贫困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贵州省区县乡村贫困具有时空稳定性,呈现出东、南、西部高而中、北部低的“马蹄”形空间异质性格局。区县贫困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高-高”型贫困地域即空间贫困陷阱区域,集聚分布在贵州省的东南部、南部。定量模型发现,坡度、到所在市中心的距离、青少年人口占比、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是导致贵州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显著因素,且这些因素的效应水平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模式。产业发展受限、劳动力流动性差、金融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是贵州贫困空间形成的主导机制。最后建议扶贫政策层面应将基于地方和基于人的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