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66篇 |
免费 | 2861篇 |
国内免费 | 46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71篇 |
大气科学 | 1994篇 |
地球物理 | 2106篇 |
地质学 | 7848篇 |
海洋学 | 3090篇 |
天文学 | 183篇 |
综合类 | 1045篇 |
自然地理 | 18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6篇 |
2023年 | 435篇 |
2022年 | 811篇 |
2021年 | 1008篇 |
2020年 | 840篇 |
2019年 | 877篇 |
2018年 | 748篇 |
2017年 | 730篇 |
2016年 | 796篇 |
2015年 | 890篇 |
2014年 | 858篇 |
2013年 | 1081篇 |
2012年 | 1164篇 |
2011年 | 1115篇 |
2010年 | 1124篇 |
2009年 | 1050篇 |
2008年 | 1112篇 |
2007年 | 973篇 |
2006年 | 1091篇 |
2005年 | 798篇 |
2004年 | 619篇 |
2003年 | 395篇 |
2002年 | 471篇 |
2001年 | 435篇 |
2000年 | 311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0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182.
183.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8,自引:17,他引:38
城市化是西北干旱区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然而最大的自然障碍因素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现实的城市化与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与胁迫。从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性出发,透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与评述,把水资源作为西北干旱区先决约束条件。提出了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思路,包括选择水资源变化过程与城市化过程之间相互胁迫的驱动因子,揭示水资源变化对城市化过程的胁迫机制与规律;分析城市化过程引起的与水相关的生态效应;建立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预警指标体系。对不同强度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进行动态预警和情景分析;选择最节水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建设节水型城镇体系等。进而为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发展进程、改善干旱区生态环境、实现小康目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4.
185.
广西大厂矿田拉么-羊角尖一带含矿地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大厂矿田锡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锌铜矿体主要赋存在锡矿体的下部,以中泥盆统为主.通过对拉么-羊角尖一带四个钻孔中不同深度、不同岩石类型样品成矿元素含量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成矿元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成矿元素在岩体中含量最低,向上至各个地层中呈锯齿状变化,而且多数成矿元素的高值点并没有在岩体的内部或边缘,而是远离一段距离,Zn、Cu集中在罗富组灰岩蚀变后的透辉石绿帘石化矽卡岩中.这种元素含量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成矿元素运移的方向是由下而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成矿元素的富集与岩石类型密切相关,说明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86.
野外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四道河地区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由古生代沉积岩变质而成.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与岩浆成因的碱性花岗岩一致的特点:高硅(SiO2=75.24% ~ 77.23%)、富碱(Na2O+ K2O =6.87% ~8.84%)、低铝(Al2O3=11.00% ~ 12.78%);富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贫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高(ΣREE=101.08~180.1 μg/g),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REE/HREE=3.1 ~ 6.8),铕有中等负异常( δEu=0.30~0.68);锆石成因类型及定年结果表明,老核(继承锆石)是异地多时代(元古代-古生代),其寄主岩的原岩是沉积岩,时代不会早于古生代. 相似文献
187.
188.
189.
190.
利用2000-2010年每年5-9月MODIS数据根据比值算法提取乌梁素海湖区黄苔的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探求乌梁素海黄苔产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从而为黄苔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黄苔面积变化的年际和月际特征方面,2000、2001、2005、2006、2008、2010年黄苔面积超过了多年平均值(24 km2).5—7月份黄苔面积较小,保持在20 km2左右;8月黄苔面积迅速增长(约28 km2),9月黄苔面积最大,达到40 km2左右.(2)黄苔发生频率方面,2001年黄苔的规模和频率最高,发生频率达到0.58;2005、2006、2010年次之,发生频率在0.25附近波动(多年年均黄苔暴发频率为0.19);其他年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黄苔发生规模较大、次数较多的月份集中在8、9月,发生频率分别达到0.27、0.52,超过多年月均黄苔暴发频率0.19;其他月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3)黄苔出现的空间分布方面,西大滩为东大滩的北部至中部,以及乌梁素海南部明水区排干口附近的西部沿岸是黄苔出现频率较高的区域.(4)2个月前的日均温度、降雨和营养盐浓度及当月风速与黄苔的产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营养盐含量(TN、TP)的空间分布与黄苔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乌梁素海黄苔面积的年际变化受人类活动特别是生态补水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