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54篇
  免费   6319篇
  国内免费   8497篇
测绘学   4368篇
大气科学   4669篇
地球物理   6776篇
地质学   17445篇
海洋学   4996篇
天文学   891篇
综合类   2712篇
自然地理   3913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580篇
  2022年   1530篇
  2021年   1814篇
  2020年   1507篇
  2019年   1725篇
  2018年   2139篇
  2017年   1877篇
  2016年   1859篇
  2015年   1947篇
  2014年   1943篇
  2013年   2253篇
  2012年   2942篇
  2011年   2699篇
  2010年   2367篇
  2009年   2148篇
  2008年   2126篇
  2007年   1899篇
  2006年   1886篇
  2005年   2201篇
  2004年   1908篇
  2003年   1397篇
  2002年   976篇
  2001年   850篇
  2000年   661篇
  1999年   473篇
  1998年   267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2篇
  1976年   9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1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0 毫秒
901.
为了弄清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层系中SiO_2对储集层物性、脆性等特性的影响,通过全岩和黏土矿物X衍射、岩石力学性质、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能谱等实验手段对其中SiO_2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SiO_2不同形态赋存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石英含量对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凝灰岩、泥页岩和粉砂质泥岩中二氧化硅多以非晶态形式存在。二氧化硅在凝灰岩中多呈不规则球粒状,而在泥页岩和粉砂质页岩中无固定形态。凝灰质泥岩、凝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中二氧化硅呈现一定的晶体形态。在凝灰质泥岩中,二氧化硅以自生石英形态聚集呈条带状,在凝灰质白云岩中则以自生石英形态发育于孤立的孔、洞之中,而白云岩中二氧化硅只能生长成Opal-A/Opal-CT阶段。凝灰质成分及其脱玻化作用为自生石英的生长提供了二氧化硅和生长空间,是控制SiO_2赋存状态的根本因素。此外,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和抗压强度都与石英含量呈一定正相关性,泊松比则与其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2.
在将构造发育特征与走滑双重构造理论模型进行类比分析的基础上,对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走滑双重构造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成果,就其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受控于走滑与拉伸并存的多动力源区域地质背景下,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体现了断陷与拗陷、拉张与走滑的叠加效应,NNE走向的辽中1号断裂、辽中2号断裂及辽东断裂的发育不仅控制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凸凹格局,其走滑侧接关系也导致了研究区走滑双重构造的发育;辽东凸起是由于辽中2号断裂、辽东断裂走滑弯曲、右行左阶侧接而形成的挤压走滑双重构造,而辽中凹陷在早期拉张断陷基础上,经历了后期走滑作用的改造,其断裂体系的发育体现了辽中1号断裂与辽中2号断裂的右旋右行侧列所产生的拉张走滑双重构造效应;在走滑双重构造的增压带,断裂侧向封堵性强,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断层圈闭,是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03.
庙山铜多金属矿床是在粤西阳春盆地内新近发现的一处铜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泥盆系的陆源碎屑岩和含泥质的碳酸盐岩中。本文以矿石矿物黄铁矿和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新技术对其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庙山铜多金属矿床中黄铁矿以富Se、Te和As,贫Ni元素为特征,其Co/Ni和S/Se比值特征指示其成因与岩浆热液型矿床密切相关;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指示其主要形成于中高温环境,以富Mn、In、Se,贫Ga、Ge、Tl等元素为特征,总体与国外一些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如Baita Bihor、Majdanpek、Ocna de Fier和Valea Seaca)相似。同时,闪锌矿的部分微量元素比值(如Zn/Cd、Ga/In等)以及相关的微量元素图解(如Ge-In, Ge-Se等)均表明庙山矿床的成因类型与矽卡岩型矿床一致。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矿石的δ34S值较为集中(-0.4‰ ~ +2‰),平均0.69‰,具有较为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反映成矿物质具有岩浆来源的特征。以地质现象为基础,结合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和硫同位素数据,我们认为庙山铜多金属矿床属于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04.
胶东型金矿是与壳源重熔形成的层状岩浆活动和壳幔混合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床,由于成矿时所处构造位置和容矿构造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类型,涵盖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等胶东地区所有金矿床类型。玲珑花岗岩是壳源物质长期处于高温高压下且熔融形成的多物质来源层状岩体,其析出的高温碱性热液溶解金等成矿物质形成初始含矿热液。岩体抬升过程中在其边部往往容易形成拆离带,在岩体中形成脆性断裂构造,均为成矿结构面。后期壳幔混合成因的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侵入于玲珑层状花岗岩中并一起隆升,使郭家岭花岗闪长岩附近区域的成矿结构面进一步扩大,矿液浓度进一步增大,当上升到特定深度时形成金矿体。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共同构成成矿地质体,重熔的玲珑层状岩体是成矿基础地质体,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加强了金矿的成矿作用。该认识对开辟胶东新的找矿思路和找矿靶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据此初步预测新的大型拆离带是金矿集中成矿区域,可能成为将来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矿集区。  相似文献   
905.
During the onset of caldera cluster volcanism at a new location in the Snake River Plain (SRP),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basalt fluxing into the crust and diverse silicic volcanic products are generated. The SRP contains abundant and compositionally diverse hot, dry, and often low-δ18O silicic volcanic rocks produced through time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individual caldera clusters, but more H2O-rich eruptive products are rare. We report analyses of quartz-hosted melt inclusions from pumice clasts from the upper and lower Arbon Valley Tuff (AVT)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initiation of caldera cluster volcanism. The AVT, a voluminous, caldera-forming rhyolite, represents the commencement of volcanism (10.44 Ma) at the Picabo volcanic field of the Yellowstone hotspot track. This is a normal δ18O rhyolite consisting of early and late erupted members (lower and upper AVT, respectively) with extremely radiogenic Sr isotopes and unradiogenic Nd isotopes, requiring that ~50 % of the mass of these elements is derived from melts of Archean upper crust. Our data reveal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early erupted lower AVT melt including: variable F concentrations up to 1.4 wt%, homogenous and low Cl concentrations (~0.08 wt%), H2O contents ranging from 2.3 to 6.4 wt%, CO2 contents ranging from 79 to 410 ppm, and enrichment of incompatible elements compared to the late erupted AVT, subsequent Picabo rhyolites, SRP rhyolites, and melt inclusions from other metaluminous rhyolites (e.g., Bishop Tuff, Mesa Falls Tuff). We couple melt inclusion data with Ti measurements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CL) imaging of the host quartz phenocrysts to elucidate the petrogenetic evolution of the AVT rhyolitic magma. We observe complex and multistage CL zoning patterns, the most critical being multiple truncations indicative of several dissolution–reprecipitation episodes with bright CL cores (higher Ti) and occasional bright CL rims (higher Ti). We interpret the high H2O, F, F/Cl, and incompatible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a model involving melting of Archean crust and mixing of the crustal melt with basaltic differentiates, followed by multiple stages of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remelting, and melt extraction. This multistage process, which we refer to as distillation,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the complex CL zoning patterns in quartz. We interpret new Δ18O(Qz-Mt) isotope measurements, demonstrating a 0.4 ‰ or ~180 °C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strong Sr isotopic and chem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AVT to represent two separate eruptions.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AVT and the first caldera-forming eruptions of other caldera clusters in the SRP (Yellowstone, Heise and Bruneau Jarbidge) suggest that the more evolved, lower-temperature, more H2O-rich rhyolites of the SRP are important in the initiation of a caldera cluster during the onset of plume impingement.  相似文献   
906.
奇异值分解法在病态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陈义  游为 《测绘通报》2016,(1):62-63,83
用截断奇异值分解法和修正奇异值分解法对大地测量病态问题进行了处理,并与最小二乘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将两者方法进行结合同样对病态方程进行了处理,得到了结合奇异值分解的解,并与截断奇异值、修正奇异值分解的解以及真值进行比较,发现结合奇异值分解的解即修正奇异值截断法比截断奇异值和修正奇异值的解更加靠近于真值,修正奇异值截断法相比于截断奇异值和修正奇异值法对于病态方程抗干扰能力更强,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07.
SAR图像海岸线检测的区域距离正则化几何主动轮廓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大伟  范剑超  黄凤荣 《测绘学报》2016,45(9):1096-1103
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遥感图像可以极大地提高全国海岸线覆盖频率,然而受到海洋波浪所引起的随机海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海岸目标与海水背景边界易混淆不清,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区域距离正则化几何主动轮廓模型(RDRGAC),引入距离正则项,解决重复初始化水平集函数为符号距离函数的问题,提高了算法收敛速度。此外,将区域面积项系数与SAR图像等效视数(ENL)建立非线性拟合关系,实现RDRGAC模型根据不同SAR遥感图像的自适应调整,改善海岸线自动提取精度。通过河北省北戴河和大连市金州湾SAR数据海岸线提取对比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8.
阚希  张永宏  曹庭  王剑庚  田伟 《测绘学报》2016,45(10):1210-1221
青藏高原积雪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重要,针对已有积雪遥感判识方法中普遍采用的可见光与红外光谱数据易受复杂地形与高海拔影响,导致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判识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光谱遥感与地理信息数据特征级融合的积雪遥感判识方法:以风云三号卫星可见光与红外多光谱遥感资料与多要素地理信息作为数据源,由地面实测雪深数据与现有积雪产品交叉筛选出样本标签,构建并训练基于层叠去噪自编码器(SDAE)的特征融合与分类网络,从而有效辨识青藏高原遥感图像中的云、积雪以及无雪地表。经地面实测雪深数据验证,该方法分类精度显著高于使用相同数据源的FY-3A/MULSS积雪产品,略高于国际主流积雪产品MOD10A1与MYD10A1,并且年均云覆盖率最低。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减少云层对积雪判识的干扰,提升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09.
根据重力梯度观测各分量的方差及协方差信息,提出了利用GOCE梯度数据计算径向重力梯度的优化方法。首先给出了径向重力梯度的计算方法,并深入分析了误差传播规律,通过建立相应的条件极值问题,给出了计算径向重力梯度最优组合因子的方法;通过模拟数据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优化因子的优越性。实际数据计算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采用优化组合因子可使反演所得引力位模型的累积大地水准面精度在250阶时提高约2 cm。由于径向重力梯度不仅可以用于地球引力场模型的求解,也可直接应用于地球物理问题的讨论,因此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方法也可对部分地球动力学问题的讨论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910.
重点围绕远程飞行器飞行轨道控制保障需求,开展了空中扰动引力计算和地面重力异常测量精度指标及海洋重力测量测线布设方案的分析与论证。首先通过解析和简化飞行器导航误差解表达式,定量估计了地球重力场对远程飞行器飞行轨迹的影响,并以一定量值的落点偏差为限定指标,研究论证了空中扰动引力的计算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地面重力异常截断误差及数据传播误差的估计和分析,研究确定了地面/海面网格平均重力异常的观测分辨率和计算精度指标。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对应的海洋重力测量测线布设方案,并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