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12篇 |
免费 | 2263篇 |
国内免费 | 36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95篇 |
大气科学 | 1294篇 |
地球物理 | 1823篇 |
地质学 | 6718篇 |
海洋学 | 1639篇 |
天文学 | 173篇 |
综合类 | 710篇 |
自然地理 | 12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340篇 |
2022年 | 635篇 |
2021年 | 728篇 |
2020年 | 643篇 |
2019年 | 676篇 |
2018年 | 616篇 |
2017年 | 546篇 |
2016年 | 593篇 |
2015年 | 640篇 |
2014年 | 662篇 |
2013年 | 797篇 |
2012年 | 877篇 |
2011年 | 802篇 |
2010年 | 837篇 |
2009年 | 837篇 |
2008年 | 906篇 |
2007年 | 769篇 |
2006年 | 700篇 |
2005年 | 609篇 |
2004年 | 454篇 |
2003年 | 307篇 |
2002年 | 331篇 |
2001年 | 327篇 |
2000年 | 228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东亚地区区域气候模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由于大气环流模式对东亚地区区域气候特征的模拟存在很大不足,采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该地区特殊的季风气候成为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通过回顾当前东亚地区区域气候模拟的现状,表明大部分区域气候模式都不同程度地模拟出了东亚季风区持续性洪涝现象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演变过程,再现了东亚各主要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季节和季节内变化及主要雨带的季节进退和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但是,大部分模式没能很好地模拟出大尺度特征的强度和量值,模拟的温度和降水存在系统性偏差。原因分析表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区域气候模式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及动力框架可以改善模拟效果。最后对区域气候模式未来的发展给出展望。 相似文献
952.
对成都平原9个代表点的气候资料进行聚类,然后分析3种类型农业气候的光热水特征,最后分析了这些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3.
954.
955.
根据常德市5个代表站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1971~2000年30年间常德市初、终雷暴日各地域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以及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0年间初雷暴日提前了7天,终雷暴日的变化呈"V"字型分布,初雷暴日较终雷暴日要稳定,年际变化小;雷暴日和雷暴期各地均不同,山区、丘陵地区明显长于或多于平原和湖区;各地雷暴日数均呈递减趋势,城区减势最强,其倾向率达-5.7d/10a,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减势最为明显;雷暴日主要集中在春季4月和盛夏季节,呈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956.
957.
10kW漂浮点吸收直线发电波力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吸收式是目前世界上发展较多、转换效率较高的一种波浪能利用技术,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台10 kW漂浮点吸收波浪能直线发电装置。该装置主要由4 m直径蝶形振荡浮子、6 m直径水下阻尼板、1 t重直线发电机组成,整个装置漂浮在海面上,是一个钢结构体。装置外形为煤油灯形,采用共振聚波和阻尼匹配技术提高装置的转换效率,有效发电时间不受来波方向和潮位的影响,针对构成装置的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防腐技术提高装置的整体抗海水腐蚀能力,采用下潜方式躲避台风打击,采用蓄能技术提高锚泊系统抗走锚和断链能力。直线发电机是一个圆筒型结构体,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防海水腐蚀能力。发电装置进行了实海况试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958.
我国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并收集到大量南极陨石,需要一种无损、快速简单的分类方法。陨石磁化率(χ)的主要贡献是其中的铁镍金属,因而有可能成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分类参数。同时,磁化率是陨石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我们在国内首次开展陨石磁化率的研究,通过对模拟陨石磁化率样品的测量,证明可以通过不同取向的测量平均,将样品的大小和形状等几何因素的影响减小在仪器的测量精度范围之内。完成了首批613块南格格罗夫山陨石的磁化率测量,除普通球粒陨石外,还包括火星陨石、灶神星陨石、碳质球粒陨石、中铁陨石、橄榄陨铁、橄辉无球粒陨石等特殊类型。根据质量磁化率,可以划分大部分H、L、LL群陨石。特别重要的是,磁化率对于划分非平衡的普通球粒陨石化学群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参数。格罗夫山H群陨石的磁化率分布与南极其他地区的陨石十分相似,二者相对降落型陨石均向低质量磁化率方向平移0.2(logχ, 10-9m3/kg),反映了风化作用对南极陨石磁化率的平均影响程度;格罗夫山L群陨石的质量磁化率分布同样较降落型陨石偏低0.2左右,但南极其他地区的陨石与沙漠陨石的磁化率分布相似,二者均更为离散和偏低,可能反映了不同的风化程度。 相似文献
959.
目前国际上不同国家已经进行了多个导航系统的开发,而构成这些系统的关键空间段实体导航卫星通常分布在中高轨道上,通过地球辐射带对该空间区域内卫星的辐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对于中轨道空间辐射,当卫星屏蔽厚度大于9mm,再增加屏蔽厚度的方法对辐射隔离不再敏感;对于高轨道空间辐射,当卫星屏蔽厚度大于7mm,再增加屏蔽厚度方法对隔离辐射已经不再敏感。可见,仅从辐射加固角度来说,在卫星设计时,以10年寿命为例,对于中轨道卫星屏蔽厚度区间取[8,9]mm为宜,对于高轨道卫星屏蔽厚度区间取[6,7]mm为宜。 相似文献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