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373篇
测绘学   205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329篇
地质学   601篇
海洋学   246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2009-2010年湖北电网日用电负荷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出了基于电网负荷的分解算法,将电网日最大负荷分解为基础负荷与气象敏感负荷2个主要分量.其中,气象敏感负荷与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的综合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相关.提出了基于权重指数的湖北省面平均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的算法.利用相关比法,分析了湖北省气象敏感负荷与面均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的非线性关系.基于均方偏差最小原理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夏季湖北电网气象敏感负荷与面均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的多项式预测关系模型.经2010年9月模型应用检验表明,预测平均误差低于6%.该模型可用于夏季湖北省电力专业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2.
系统梳理西太平洋南段(包括华南、日本、菲律宾及东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的新生代构造-地层特征,并以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为主要依据,对喜马拉雅运动期次、时代及其构造背景进行探讨。研究区受白垩纪末期晚燕山运动的影响,古新统乃至下始新统大都缺失,新生界高角度不整合于前新生界之上。根据不同构造单元内地层沉积-火山类型及接触关系对比,研究区新生界可分为3个构造层,即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或上渐新统—中新统及上新统以上。上述3个构造层之间为2个穿时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分隔,分别对应早喜马拉雅造山运动(33~20 Ma)及晚喜马拉雅造山运动(5.3~2.6 Ma)界面,并以前者最强烈。区域2次构造运动均与岛弧或裂离微地块向欧亚板块边缘的碰撞拼贴有关,指示西太平洋南段喜马拉雅运动是发生于大陆边缘的增生造山过程,受控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运动方向与速率变化。在2次构造事件期间,始新世和中新世弧后的强烈伸展,导致华南大陆边缘古老山系的夷平及边缘海的产生,并最终形成现今的地质及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3.
1998年5月磁暴磁层电流体系的地磁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低纬度地区地磁场的短时变化主要由以下电流体系产生:电离层发电机电流(IDC)、对称环电流(SRC)以及由部分环电流和Ⅱ区场向电流及其电离层回路组成的内磁层三维电流体系(PRFI).此外,由Ⅰ区场向电流及其电离层回路组成的电流体系(FACI)所产生的低纬地磁场也是不可忽略的.本文针对1998年5月1-6日的大磁暴,首先利用多个同子午线台站对的数据分离并消去由IDC电流产生的Sq场.然后,通过线性建模分离其他电流体系产生的磁场成分.结果表明:(1)发生在5月1-6日的磁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PRFI和FACI电流体系在1-3日不明显,在4-5日伴随着亚暴强烈发生.(2)SRC的变化情况在第一阶段同Dst指数相似,在第二阶段明显滞后于Dst指数.(3)在5月4-5日,PRFI在SRC之前增强,随着PRFI和FACI的恢复,SRC开始增强.这一结果为我们了解环电流和场向电流的形成以及它们的关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4.
安徽省地处华北、华南板块的交变地带,沉积单元和生物群落均非常复杂,自晚太古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全并含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化石和遗迹化石等。该省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以分布广泛,类型众多,保存完好,科学意义重大为主要特征。本文重点探讨了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分布特征、赋存特征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生物化石类型,对该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45.
阐述了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区建筑的批量快速构建方法,制定出3维模型生产方案,为城市规划、灾害预防、商业管理等应用提供基础3维数据。并与传统人工建模手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将两种方法融合,实现城市3维景观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46.
利用中国大陆东部21个台站的43条面波大圆路径上瑞利面波记录的双台资料,计算出双台间地震面波相速度频散,采用Tarantola概率反演的方法求得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分布,并由各处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地壳上地幔的三维横波波速图像,进而得到中国东部地壳上地幔的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我国大陆东部地壳厚度总体上呈东薄西厚的趋势,以105°E为界向西地壳厚度逐渐加深到55 km以上,其中有一个北东向的h形地壳厚度的坡度带.豫西及晋南地区为相对薄地壳的地区.大别山地区和泰山附近地区地壳变厚,但秦岭地区地壳不变厚.上地幔低速层上界面的深度在华北地区较浅,为80-90km,在鄂尔多斯、四川东部以及黔湘地区为120-130km.扬子地块东部及华南褶皱系中、东部上地幔顶部速度偏低使低速层的速度反差不明显.滇黔褶皱系的西部在200 km以内的上地幔中未出现低速层.  相似文献   
147.
苏北大陆科学钻探靶区重磁异常反演解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苏东海县毛北地区重、磁观测异常进行了处理和特征分析,并根据科学钻探主要目标体榴辉岩与其围岩有达0.9×103kg/m3的明显密度差,进行了等效密度反演成像与综合地震约束反演计算.给出了该地区重力异常模型,可作为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48.
洪友崇 《地质通报》2006,25(5):560-564
记述了原长翅亚目化石(Protomecoptera Tillyard,1917)在中国陕西铜川中三叠统中的首次发现,填补这个亚目化石在中国的空白.根据脉序特征,确定是2个新属、种:Glytochorista martynovae gen.et sp.,Phyllochorista orientis gen.et sp.nov.,属这个亚目的汤姆蝎蛉科Tomichoristidae O.Martynova,1958,从而将这个科的化石推向最高层位,即从早二叠世推向中三叠世,跨时5000多万年.从这个意义来讲,对研究该科从古生代晚期向中生代早期的演化有一定的重要参考价值.化石采自铜川中三叠世铜川组下段上部灰绿色泥页岩.新属、新种属于陕西昆虫群(系中三叠世陕西动物群或陕西生物群的一个化石门类)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时代相当于欧洲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149.
Wind erosion causes serious problems and considerable threat in most regions of the world. Vegetation on the ground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wind erosion by covering soil surface and absorbing wind momentum. A set of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was performed to quantitatively examine the effect of canopy structure on wind movement. Artificial plastic vegetations with different porosity and canopy shape were introduced as the model canopy. Normalized roughness length (Z 0/H) and shear velocity ratio (R) were analyzed as a function of roughness density (λ).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Z 0/H increases and R decreases as λ reaches a maximum value, λ max, while the values of Z 0/H and R showed little change with λ value beyond as λ max.  相似文献   
150.
沈阳春夏季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沈阳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时空分布状况,2010年起开始对沈阳地区的大气冰核浓度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地面采用Bigg型混合云室法和滤膜法进行冰核气溶胶的采样测量,高空利用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租用的人工增雨飞机进行滤膜法采样.采样滤膜的处理都是统一在活化温度-15℃及冰面过饱和度20%、水面过饱和度3%的湿度条件下进行的.根据取得的部分观测资料,给出了沈阳春夏季大气冰核的浓度及冰核温度谱分布参数,分析了冰核浓度在3~6月各月以及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分布特征,初步给出了大气冰核浓度的尺度谱分布及其随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