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373篇
测绘学   205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329篇
地质学   601篇
海洋学   246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11.
洪友崇 《地质通报》2009,28(10):1382-1389
报道了华夏三叠副蝎蛉Triasoparachorista huaxiaensis gen. et sp nov. (T2t)、吐孜沟准噶尔蝎蛉Junggarochorista tuzigouensis Hong. nom. nov. (J1b) 和1个新转移属——冀北直脉蝎蛉属Jibeiorthophlebia Hoing, 1983 (transl. nov.) (J2)及其2个种J. xiaofangzhangziensis Hong,1983 (transl. nov.)、J. internata Hong,1983 (transl. nov.) 在中国首次发现。根据它们的脉序特征,在分类上应当归于Parachoristidae Tillyard, 1937。这个科既具有二叠蝎蛉科(Permochoristidae) MP 带6支脉的特征,又有直脉蝎蛉科(Orthophlebiidae) Rs1至少带3支脉呈扇形排列的特征, 形成二叠蝎蛉科和直脉蝎蛉科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过渡特征的中间类群,这个类群对它们之间的演变关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副蝎蛉科化石在中国的发现很有意义:①填补了中国中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副蝎蛉科的空白;②可以帮助我们追溯副蝎蛉科、直脉蝎蛉科和二叠蝎蛉科之间在不同地质背景中的演变关系;③关于中侏罗世燕辽生物群及其有关问题,笔者曾先后指出,燕辽生物群(Yanliao Biota)(J2)和热河生物群(K1)均起源于华北古陆(North China Paleocontinent),燕辽地区(覆盖了新增加的内蒙古宁城地区)是它们的起源中心,尔后向外扩散与迁移,并向北覆盖到蒙古东部、俄罗斯外贝加尔等地区,形成东亚古陆(Eastern Asian Paleocontinent)中一个广阔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区系;④讨论了宁城地区地层层位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12.
罗源湾船舶溢油风险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罗源湾远期油轮的发展预测,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罗源湾海域未来 S 年中发生船舶溢油事故的概率基础值为 0.361×10-4/S,进而对罗源湾船舶溢油风险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显示:罗源湾海域船舶溢油概率约为每 10 a 一次,每次产生的溢油量约为 57.3 t 原油,经过一个潮周期,油膜面积理论估算值为 0.64 km2.针对罗源湾海域的实际情况,还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3.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内涵、意义及其成果、产品,并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为确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新的发展方向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4.
针对近年极端灾害性气候频发的现状,对暖冬影响下无锡站降雨年际变化趋势、历史演变特征和近几年水文预报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暖冬影响下,无锡站降雨年际间呈现出干旱—湿润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具有水文旋回的性质,在太湖地区有代表性,可作为该时段的降雨预报模型;该模型打破了年际降雨无规律的传统思维定式,与历史演变法相结合,能提高预报效率与精度;水文旋回的发现和降雨预报模型的建立,可推动水文气象长期预报与气候展望研究。  相似文献   
115.
刘磊  蒲小楠  洪俊  张辉善  YASIR Shaheen Khalil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8-2022092008
巴基斯坦查盖火山岩浆岩带属于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巴基斯坦境内最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带,但目前其相关的遥感研究还较少,制约了对该成矿带的找矿潜力分析。本文以山达克矿床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对先进星载热辐射与反射辐射计(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数据进行RBD (Relative absorption band depth)比值假彩色合成、主成分分析、光谱角制图等处理,获得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分布特征,通过对蚀变特征和主要控矿要素进行遥感研究,建立了山达克矿床遥感找矿模型并开展成矿预测,为该成矿带矿产勘查提供借鉴。根据建立的遥感找矿模型,圈定了找矿预测靶区10处。对矿区东矿体和矿区北部的2个靶区进行野外验证,证实了提取结果与实际地质事实吻合较好,对矿区岩石样品进行光谱实测,表明样品实测光谱曲线与标准矿物光谱曲线的吸收特征位置高度相似,证实了研究区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等蚀变较强且分布较广。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提取的矿化蚀变结果可信度较高,可为后续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评述了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最新进展,包括相空间重构、序列性质的鉴别、建模与预报,同时介绍了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17.
肖军华  许世芹  韦凯  洪英维 《岩土力学》2013,34(10):2938-2944
为了定量评价主应力轴旋转对地铁荷载作用下隧道下卧软黏土累积变形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方法并结合实测数据的验证对地铁荷载下地基土的应力路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空心圆柱仪对这一复杂应力路径进行室内模拟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主应力轴旋转增大了软黏土的累积变形,且最大有效主应力比(有效最大主应力与有效最小主应力之比)越大、或加载频率越高增大更明显。在实际地铁荷载和通常隧道埋深条件下,考虑主应力轴旋转使软黏土的累积变形增加9%~23%(加载频率越高,增加越大)。可用常规循环三轴的累积变形试验结果乘以土体分别在有、无主应力轴旋转下变形的比值,来预估实际地铁荷载下软黏土的累积变形,初步研究得到该比值与土体的最大有效主应力比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8.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在识别和划分岩相的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针对不同岩相的大量实践,深入探讨了影响该技术的应用条件,系统总结了该技术识别岩相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研究表明:时窗类型及大小、地震属性体的选择是影响波形分类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岩相在地震振幅、频率、相位、时间厚度上存在差异性是正确应用波形分类方法的前提;当岩相间的地震响应差别不明显,或同一岩相横向波形变化较快,无法建立统一的岩相地震波形特征时,波形分类方法的结果不能准确地划分岩相,也没有明确的地质意义。回归到岩相地震响应特点的分析,建立地震响应与岩相的对应关系,开展波形分类技术应用的先验性研究,是成功应用该技术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19.
南海西部夏季冷涡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健  洪洁莉  李丕学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45-1152
基于美国海军的空间分辨率为0.5°×0.5°月平均的GDEM(Generalized Digital Environmental Model )三维温盐资料,采用P Vector方法,计算了南海西部夏季冷涡及附近海域的三维环流,分析了此冷涡的水平结构和垂向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海西部夏季冷涡所占据的海域为一上升流区,对应的是低温区和气旋式环流,其温度场具有明显的垂向层化结构,冷涡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冷涡中心在上层靠近越南沿岸,在温跃层以下有离岸的趋势。此冷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5、6月份冷涡开始形成,其范围达到110.75°E,最大切向流速为8 cm/s;在7、8月份冷涡达到强盛,其范围向东扩展至112.50°E,冷涡中心也向东移至(110.50°E,13.25°N),最大切向流速增加为30 cm/s;在9、10月份冷涡开始衰减。  相似文献   
120.
太阳变化驱动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从5个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太阳变化驱动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重点在机制方面,即对全球变暖原因看法的分歧、太阳总辐射量的卫星测量结果、树轮14C记录与太阳变化代用指标、太阳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以及太阳—宇宙射线—云量的关系。强调这是一个有重大经济和科学意义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