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8篇
  免费   1095篇
  国内免费   1461篇
测绘学   731篇
大气科学   463篇
地球物理   1036篇
地质学   2870篇
海洋学   758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410篇
自然地理   51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改良库布齐沙漠为目的,结合坡缕石粘土特有的成胶性、吸附性和保水性能,用巴拉贡矿区的低品位坡缕石粘土进行了粘土成胶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入聚合物PAAS含量相同的条件下(与水的体积比为0.05mL/100 mL),球磨成胶和胶磨成胶的效果较好,两者的最佳土水比值相近,约20~21 g/100 mL,略高于棒磨成胶的18 g/100 mL,远高于均质成胶的6 g/100 mL.本研究为改良沙漠化土壤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坡缕石矿物找到了新的应用领域,拓宽了低品位坡缕石粘土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Cd2+在甘肃靖远坡缕石粘土上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提纯后的甘肃靖远坡缕石粘土作吸附剂,常温下对水中Cd2 进行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振荡速率及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平衡进行了探讨.XRD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原矿在提纯后杂质石英被有效分离,得到了坡缕石含量较高的提纯样品.吸附实验结果显示,约60 min吸附反应可达平衡;pH值对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吸附率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当平衡溶液pH>8时吸附率超过99%;吸附过程与pseudo-second-order Lagergren动力学模型方程有较好的一致性,吸附平衡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由Langmuir方程得到饱和吸附量为31.65 mg/g.  相似文献   
13.
Re-Os同位素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成因制约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史仁灯  郝艳丽  黄启帅 《岩石学报》2008,24(11):2515-2523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主要由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的苦橄岩(包括越南的科马提岩)、长英质岩石以及层状岩体和岩墙组成,其物质来源直接关系到其成因是否与地幔柱活动有关。Re-Os同位素体系是地核、地幔和地壳物质的最佳示踪剂。前人对ELIP内的Re-Os同位素研究表明,低Ti玄武岩的Os含量为0.006×10^-9-0.40010^-9,^187Os/^188Os初始值为0.1371~1.403,并提出其与地幔柱活动有关;而高Ti玄武岩的Os含量为0.00410^-9~0.56010^-9,^187Os/^188Os初始值为0.1271~5.19,认为起源于大陆岩石圈地幔或地幔柱上升过程中受到大量岩石圈地幔“混染”(xu JF et al.,2007);科马提岩的0s含量为1.2410^-9~7.0010^-9,^187Os/^188Os初始值为0.1251~0.1261,苦橄岩的Os含量为0.3210^-9~2.32910^-9,^187Os/^188Os初始值为0.1233~0.1266,指示苦橄岩和科马提岩均来自亏损地幔源区(Hanski et al.,2004;陈雷等,2007)。本文利用Os含量最低、^187Os/^188Os最高的高Ti玄武岩作为地壳端员,用铁质陨石、原始上地幔(PUM)和亏损地幔(DMM)作为地核和各种地幔端员,分别做二元混合计算,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玄武岩和所有苦橄岩及科马提岩均落在地壳和DMM混合曲线附近,并且邻区特提斯洋地幔岩与DMM具有相近的Os含量和^187Os/^188Os组成,据此推测峨眉山火成岩的形成与特提斯洋的活动有关,主要受控于地壳和亏损地幔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共聚法制得的铁铝复合交联剂交换钠基蒙脱石层间的水合钠离子,再经SO42-改性处理制备了铁铝复合层柱粘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xRD、FT-IR和BET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测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铁铝复合交联粘土SO42-改性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催化剂对探针反应的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在由实验确定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达92.2%,反应中无副产物产生,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海岛和海岸带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综合管理水平对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韩建交30周年和“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为契机,通过对中韩无居民海岛及海岸带发展管理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韩两国在发展管理方面的异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居民海岛方面,中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为基本制度框架建立管理体系,韩国通过综合立法建立管理体系,海岛不合理利用是两国存在的共性问题;韩国重视无居民海岛的宣传,中国更加重视无居民海岛的分类。在海岸带方面,两国均采取综合管理的方式,但在实施程序上采用不同的方式,韩国由中央政府主导并交由地方政府实施综合管理,中国在综合管理体制下交由地方政府自行主导。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促进两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池养条件下鲻鱼MugilcephalusLinnaeus的年龄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鳞片新年轮主要在10—1月出现;鳞长与体长关系式为:R—0.00907L(0.7764);I—V龄鱼体长和体重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1.2716×10(-5)L(3.0695),体长与全长关系式为:LT=10.3711+1.1806LB,当年鱼体长和体重生长与月龄的关系分别为:LB=8.6669+25.5769t,W=0.1170t(3.5530),vonBertallanffy生长参数L∞=613.25mm,K=0.3412,t0=-0.825,体重生长拐点值为2.46a。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89年4、7、10月和1990年1月(春、夏、秋、冬)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零点生态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的资料整理而成。经研究证明,该海域是河-海混合水域,盐度从小于3至12之间变化,受杭州湾的涌潮、风浪的影响,水体混合比较强烈,悬浮颗粒物质的含量比长江口高。由于该测区所处的海岸、海底地形,生态系统、径流输入以及水体交换状况不同,故其海洋学特征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宫脂属线虫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井论述了该属线虫分类中常用的一些形态学特征。依据2005年以前发表的有关宫脂属线虫的原始资料.分析了宫脂属线虫各种的形态学特征(主要包括:侧翼的有无,尾乳突的数目和分布.尾尖有无尾饰.肠盲囊和胃盲囊及食道的比值.交合刺的长度以及与体长的比值等),依据这些分类学特征编制了该属种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万桢  杨孙楷  黄会良 《海洋学报》1982,4(2):183-190
(一)仪器 SJP-1A型示波极谱仪(浙江丽水无线电厂),阳极为饱和甘汞电极.毛细管特性:在蒸馏水中m=0.63毫克/秒,t=7.3秒,汞柱高度52厘米.(二)试剂 全部试剂均采用二级试剂,溶液均用重蒸馏水配制.  相似文献   
20.
南极普里兹湾气旋的生消发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1989~2000年现场观测的气象资料,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在南极考察船上接收的NOAA卫星极轨高分辨的卫星云图,研究了普里兹湾气旋的生消发展;提出了夏季绕极气旋进入普里兹湾内也会发展加强,在湾内东风带里也能生成气旋的新观点,修正了普里兹湾仅是气旋墓地的不全面说法,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南极西风带绕极气旋和东风带上气旋生消发展的理论;研究了普里兹湾冰-气-海相互作用的机理,解释了气旋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用整体动力学输送法计算了进入普里兹湾980205号绕极气旋爆发性发展的能量交换,指出气旋在超过冰坝进入冰间湖可以获得巨大的热量,使气旋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南极特色的强风暴,风力达12级以上,平均风速为38m/s;瞬时最大风速达100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