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板块俯冲起始与大陆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成大陆地壳的物质主要来自两个地质过程:地幔柱活动和板块俯冲.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板块俯冲起始于30多亿年前.在板块俯冲起始之前,基性的初始地壳物质受热重熔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方式,其中,地幔柱活动是关键.地幔柱不仅向地壳输送玄武质岩浆,同时导致已有玄武质岩石和沉积岩通过部分熔融向中酸性岩石转化.当原始岩石圈强度足够大时...  相似文献   
62.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发育于北天山和博格达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南部的山前地区,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带、纵向分段、垂向分层特征,其主控因素在于挤压应力的作用方式和滑脱层的空间分布规律。西段受北天山斜向挤压应力作用影响,发育北西西向四排雁列式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样式为基底卷入式厚皮构造和盖层滑脱式薄皮构造,变形过程受侏罗系煤层和白垩系、古近系高塑性泥岩层等多滑脱层控制。滑脱层及其上覆岩层厚度决定变形的强度和应力向前传递的远近程度,厚度越大,褶皱变形强度越大。东段受博格达山正向楔冲挤压应力作用影响,发育近东西向向北凸出的弧形基底卷入式褶皱-冲断带,滑脱构造不发育。根据构造变形特征和相似理论,利用沙箱模拟实验分别对正向挤压和15°、30°、45°等斜向挤压平面变形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正向挤压和15°斜向挤压是形成东段和西段变形特征的主控应力条件,并设计了斜向和正向挤压组合边界平面模拟实验进行了验证,合理地解释了东、西段构造变形的差异。利用双滑脱层剖面模型实验对西段四排褶皱-冲断带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再现。  相似文献   
63.
金厂特大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金厂特大型金矿床产于吉黑东部兴凯地块太平岭隆起与老黑山断陷的交接部位,矿区外围出露新元古界黄松群变质岩系。本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可分为5期,分别为燕山早期第一阶段闪长岩(δ52-1)、燕山早期第二阶段文象花岗岩(γo52-2)、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花岗岩(γ52-3)、燕山晚期第一阶段花岗斑岩(γπ53-1)、燕山晚期第二阶段闪长玢岩脉(δμ53-2),形成岩浆穹窿型构造和隐爆角砾岩筒构造,并叠加大规模的热液蚀变活动,金矿化与第4、5期岩浆活动紧密相关。金矿矿体产状有三种类型:岩浆穹窿构造型、隐爆角砾岩型和环状放射状断裂型。矿石类型主要有含金黄铁矿化石英脉、含金石英黄铁矿脉、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含金黄铁矿化方解石脉等。金矿成矿年龄为119.40 -122.53 Ma。金矿体受统一的构造-岩浆流体蚀变系统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晚阶段有少量大气水加入。成矿环境为中高温、中等压力,流体盐度为中等偏高,流体性质为弱碱性、弱还原性,属于K -Na - Ca2 -Cl--SO42-型流体。金在成矿流体中以[Au(HS)2]-、[AuCl2]-、[Au(CO3)]-及[Au(HCO3)2]-等络合物形式存在,当温度、压力下降时,溶液由酸性演化为弱酸性再到弱碱性时,络合物离解,金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64.
澜沧江断裂带走滑变形及临沧锗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在对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运动学特征和变形岩石年代学的综合研究表明,澜沧江断裂带是一条左旋走滑断裂带,左旋走滑始于20Ma。印支地块由南北向北运动和保山地块的向南挤出,主要是通过红河断裂、怒江断裂的右旋走滑和澜沧江断裂的左旋走滑共同调节来实现的。澜沧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制约了临沧帮卖盆地的形成演化、盆地内的热水活动、锗的富集成矿和锗矿床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5.
翠淳  徐德明 《矿物学报》1993,13(3):282-285
我们发现于信阳地区的珍珠云母是我国的首例原生钙质云母、该区的珍珠云母和白色云母与十字石都呈残斑共生于变余糜棱岩中,这表明它们是含珍珠云母的十字石云母片岩糜棱岩化后的变余矿物。据矿物共生组合推测这些珍珠云母形成于较深位的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中。  相似文献   
66.
The superlarge Jinchang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joint area between the Taipingling uplift and the Laoheishan depression of the Xingkai Block in both eastern Jilin and ea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ll rocks of the gold deposits are the Neoproterozoic Huangsong Group of metamorphic rocks. Yanshanian magmatism in this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5 phases, the diorite, the graphic granite, the granite, the granite porphyry and the diorite porphyrite, which resulted in the magmatic domes and cryptoexplosive breecia chimney followed by large-scal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Gold 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urth and fifth phase of magmatism.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s, gold ores can be subdivided into auriferous pyritized quartz vein, auriferous quartz-pyrite vein, auriferous polymetailic sulfide quartz vein and auriferous pyritized calcite vein. The ages of the gold deposit are ranging from 122.53 to 119.40 Ma. The ore bodies were controlled by a uniform tectono-magmatic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system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were deep derived from and the ore-forming fluids were dominated by magmatic waters with addition of some atmospheric water in the later phase of mineralization. Gold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in an environment of medium to high temperatures and medium pressures. Ore-forming fluids were the K^+-Na^+-Ca^2+-Cl^--SO4^2- type and characterized by medium salinity or a slightly higher, weak alkaline and weak reductive. Au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was transported as complexes of [Au (HS)2]^-, [AuCl2]^-, [Au(CO2)]^- and [Au(HCO3)2]^-. Along with the decline of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the ore-forming fluids varied from acidic to weak acidic and then to weak alkaline, which resulted in the dissociation of the complex and finally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gold.  相似文献   
67.
唐古拉岩浆岩带位于青藏高原中央隆起带附近,构成南北羌塘的构造界限,特殊的构造位置使得有必要对该套岩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本文对唐古拉岩浆岩带西段夏玛日晚三叠世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测试,获得2件二长花岗岩样品中锆石边部振荡环带的U-Pb年龄为231.0±1.4Ma、227.2±1.6Ma,可以确定岩浆侵位结晶时代为晚三叠世;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岩体具有负的Hf同位素初始比值εHf(t)且变化范围较小,两阶段地壳Hf模式年龄确定其源岩时代为元古代。核部继承锆石的U-Pb年龄较为分散,Hf同位素组成显示其成因复杂,且时代较老(1.2Ga,最高达3.0Ga),表明研究区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体全碱含量(Na_2O+K_2O)在4.86~7.45之间,铝饱和指数A/CNK在1.15~1.82之间(1.1,为强过铝质),CIPW标准矿物组合全部含刚玉C分子(含量1%)。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缓倾斜型的特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稀土元素总体分馏程度较高,且轻稀土分馏相对较强。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含量均出现分化,K、Ti等元素强烈亏损,Nb、Ba、Ce及Sr等元素轻微亏损,而Ta、Pb等元素富集。夏玛日晚三叠世花岗岩应为壳源物质重熔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成因应与龙木错-双湖结合带的碰撞造山演化有关,在相对高温(800℃以上)且富含流体的条件下,由前寒武纪碎屑沉积物中硬砂岩成分部分熔融产生的熔浆在后期构造控制下上升侵位。  相似文献   
68.
哈维特金矿床位于阿拉伯-努比亚地盾Gabgaba地块,是苏丹东北部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金矿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控矿构造研究,初步揭示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基本查明了矿区的构造特点及其含矿性,为矿区进一步勘查指明了方向。该矿区金矿(化)体呈脉状,严格受NW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产于低绿片岩相的片理化带内,主要以含金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英岩或碎裂岩的形式产出。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绢云母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就矿床成因类型而言,应属于造山型金矿床。综合分析矿区构造特征发现,矿区脆-韧性剪切带具左行特征,其内广泛发育NW、NE、NEE、NNW、NNE向断裂构造;NW向左行左列断裂、NE向右行左列断裂和NEE向右行断裂是本区最主要的含矿构造,而NNW、NNE向断裂多为成矿期后的断裂构造;矿区构造形成演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挤压变形、后挤压和伸展作用三个阶段,金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于后挤压作用阶段。矿区今后勘查找矿工作应重点针对NW向、NE向断裂构造控制的金矿体展开。  相似文献   
69.
南大西洋中脊的26°S热液区广泛发育多金属硫化物、底泥、枕状熔岩、非活动性烟囱体和活动性烟囱体。为了有效探索硫、铜等成矿物质的来源以及成矿作用过程,分别以玄武岩、烟囱体残片及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熔融包裹体、硫同位素和铜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区内玄武岩新鲜未蚀变且斑晶中产出大量熔融包裹体;熔融包裹体气泡壁附着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铁矿等子矿物,说明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从熔浆中分离出成矿所需的金属元素和硫,这些成矿元素随着岩浆去气作用进入挥发分中,并随着脱气作用迁移出来。通过对烟囱体残片及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进行比对分析,发现26°S热液区内硫化物的硫同位素与大西洋各热液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相一致,但δ34SV-CDT值略低(3.0‰~3.9‰)。低的δ34SV-CDT值指示硫以岩浆硫源为主,海水硫酸盐还原硫占比低。黄铜矿呈现略微富铜重同位素特征且分馏程度较低,其δ65Cu值(0.171‰~0.477‰)趋近于大洋中脊玄武岩的铜同位素值(0)。综合硫同位素及铜同位素特征,表明热液流体经历了岩浆和海水的混合过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能有少量海水混入。  相似文献   
70.
本文通过对威远—资阳地区气藏油裂解气的判定,说明威远—资阳地区的气是由石油热裂解而来。在此基础上定量计算了资阳—威远古圈闭油藏的古资源量。资阳—威远地区1900km2范围曾形成过17×108t的古油藏,古油藏裂解形成古气藏,古气藏原始裂解气量可达10576.3928×108m3,质量是7.5832×108t。资阳—威远地区古圈闭碳沥青质量为9.475×108t。原油裂解为天然气可产生致使上覆岩层破裂的138.39MPa的异常高压,超压的存在对于天然气的散失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喜马拉雅期隆升过程和圈闭主高点从资阳向威远的迁移,原油裂解气进一步逸散和重新调整并形成今气藏。在此基础上,恢复了资阳—威远古油藏→资阳—威远古气藏→威远气田的成藏演化过程。资阳—威远地区震旦系天然气的聚集成藏率很低,只有4.835%。因此,资阳—威远古油藏→资阳—威远古气藏→威远气田的演化过程,是天然气以逸散为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