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针对高邮-宝应4.9级地震发生前后附近地区未发生其它中等以上地震、地震事件孤立及周边地磁台站分布较密有利于研究地震地磁异常时空特征的特点,较为系统地分析总结了该地震发生前后地磁谐波振幅比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目前对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的认识,即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表现出与地电阻率类似的下降-转折-恢复上升的异常变化过程,地震一般发生在异常转折或恢复上升过程中,距震中较近的台站会出现不同步现象——南北向与东西向的不同步以及长短周期的不同步。  相似文献   
22.
从摄影光学理论出发,推导摄影物镜成像系统的基点位置公式;利用针孔成像模型,分析得出摄影物镜的投影中心即为成像系统两节点的等效;简要阐述双介质摄影测量的传统观点,利用同一摄影物镜在不同介质中构成的光学系统,说明双介质摄影测量成像系统基点位置相对单介质时发生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看法——双介质摄影测量共线理...  相似文献   
23.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景观尺度,基于RS和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原理,使用巢式分析法研究了1975-2007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包括景观格局、景观过程,讨论了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最近30多年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外围圈层各类景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自保护区建立以来,林地、水域分别净增899.56 hm2、7.06 hm2,疏林/灌丛、草地分别减少440.52 hm2、970.60 hm2,耕地已全部实现退耕;而同期外围2个圈层的林地却分别减少9 012.23 hm2、25 975.28 hm2,水域减少16.89 hm2、0.83 hm2,建设用地增加376.58 hm2、1 340.35 hm2.草地增加4 883.18 hm2、56 462.11 hm2.在景观水平上,保护区破碎化程度最低,而多样性程度最高,但在类型水平上,保护区2007年的林地却仍然比1975年破碎.2.各种宏观政策,包括保护政策、旅游发展及其所引发的人类活动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个圈层林地、建设用地、耕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而自然地理过程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个圈层冰雪/裸岩、水域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针对景观变化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4.
讨论了近年来在《G PS测量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对“逆向思维”教学方法的初步认识,列举了几个“逆向思维”教学实例,总结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5.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提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议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不仅是实验场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地震科技的一件大事.这一重大进展,是中国地震科学界近半个世纪的思考与尝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27.
确定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首先阐述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分级原则(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突出重点原则(重点监视防御区面积占全国或省辖面积的较小部分,而其地震损失占总和的大部分)和科学技术思路(以地震危险性预测为基础,以灾害损失的预测为依据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次,回顾了确定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成果。回顾表明,在1996~2005年间,发生在我国大陆有监测能力地区的10次强震中,有8次发生在防御区内及其邻近地区,其经济和生命损失已分别占大陆的67%和92%。最后,简要介绍为确定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而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基于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震工程学、社会学和预测学而进行的10年尺度的中长期地震危险预测研究,以及所得到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危险概率预测图、地震危险性(烈度)预测图、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和地震危险性综合指数预测图等。  相似文献   
28.
回顾地震预报的开始过程,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必然性,探讨我国地震预报的特点,对地震预报未来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努力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GPS非差相位动态定位中的质量控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GPS非差相位动态定位卡尔曼滤波系统中,利用预报残差提供的预警信息,建立了基于预报残差的类似于Baarda的粗差探测过程,并对这种假设检验过程进行了试验论证。  相似文献   
30.
卫星云图反演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在暴雨模拟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以2003年7月9~10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暴雨过程为例,应用FY-2B卫星红外云图灰度资料,利用统计回归的反演方法求出高分辨率的温度和湿度的反演场用于改进预报的初始场。设计和对比了几种质量控制方案,再将控制后的反演场与常规资料进行同化,最后用MM5模式进行了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模式的初始场中引入卫星云图反演场能反映出更为细致的中尺度结构,有效地增强了对降水有重要影响的高湿区;锋生函数质量控制方案改善模式的初始场,从而改善了MM5模式降水预报的落区和强度,提高了降水预报准确性及T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