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Repeating airgun sources are eco-friendly sources for monitoring the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ubsurface mediums, but their signals decay quickly and are buried in the noises soon after traveling short distances. Stacking waveforms from different airgun shots recorded by a single seismic station (shot stacking) is the most popular technique to detect weak signals from noisy background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process the data of Fixed Airgun Signal Transmission Stations (FASTS) in China. However, shot stacking sacrifices the time resolution in monitoring to recover a qualified airgun signal by stacking many shots at distance stations, and also suffers from persistent local noises. In this paper, we carried out several small-aperture seismic array experiments around the Binchuan FAST Station (BCFASTS) in Yunnan Province,China, and applied the array technique to improve airgun signal det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ismic array processing combining with shot stacking can suppress seismic noises more efficiently, and provide better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and coherent airgun signals with less airgun shots. This work suggests that the array technique is a feasible and promising tool in FAST to increase the time resolution and reduce noise interference on routine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22.
李鸿宇  王维  袁桂平 《中国地震》2018,34(2):364-370
使用江苏地区9个地磁台站2009年1月~2016年10月的分钟值数据,计算得到各台站的地磁谐波振幅比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分析发现,2012年7月20日高邮4.9级地震、2016年10月20日射阳4.4级地震前,高邮台和盐城台地磁谐波振幅比YZH_x和YZH_y分别出现了长短周期不同步的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表现为:(1)异常的长期变化形态为"下降—转折—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不同步现象,异常持续时间近3年,异常幅度为0.02~0.17;(2)YZH_y向的异常幅度大于YZH_x向,同时,2次地震主震的主压应力方向为EW向,存在异常幅度较大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3.
2019年中国陆表定量遥感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定量遥感的发展态势和加强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根据中国学者2019年发表的SCI检索论文和部分中文论文,对陆表定量遥感的核心进展进行了总结,涉及数据预处理(云及其阴影识别,大气与地形校正)、陆表辐射传输建模、不同变量的反演方法、产品生产评价与精度验证,以及相关应用等内容。陆表变量产品较多,本文概要介绍了反射率、下行太阳辐射、反照率、地表温度、长波辐射、总净辐射、荧光遥感、植被生化参数、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比、植被覆盖度、森林高度、森林生物量、植被生产力、土壤水分、雪水当量、雪盖、蒸散发、地表与地下水量等最新进展,也一并介绍了2019年与定量遥感相关的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会与暑假培训班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4.
蛇绿岩就位机制及时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蛇绿岩就位机制可以划分出4种:1)碰撞仰冲型:被动大陆边缘或岛弧与洋壳碰撞时,俯冲到一定深度的硅铝质物质在浮力作用下折返,并上驮相对完整的大洋岩石圈残片到达地表;2)增生底垫型:洋底、海沟沉积物及海底较高地形的上层物质从俯冲板块上刮削下来,持续底垫到上覆板块之下,使大洋岩石圈残片逐渐被动抬高;3)俯冲剥离型:断裂发育相...  相似文献   
125.
论文应用区域自动气象站2007~2008年逐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济南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春、夏、秋、冬,济南的城市热岛在空间分布上均以泉城广场、市政府为中心呈环状放射发展。热岛强度以冬季最强,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弱。对城市热岛进行小波分析发现,济南冬季和夏季城市热岛的主要振荡周期是以准24h为代表的日变化和准270h所代表的旬变化为主。夏季日变化不如冬季明显,夏季旬变化略强于冬季。济南城市热岛以日为周期呈规律性变化,城市热岛强度表现为夜间强,白天弱。  相似文献   
126.
基于频域滤波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城市河道信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频域滤波的城市河道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谱图, 并利用径向和角向分布图分析城市河道的频谱特征。其次, 基于城市河道的双线型特点, 将其分为边缘特征和低频信息两个部分, 并根据周期性纹理的频谱模型和地物频谱能量分布规律确定两个部分的频域识别标志。然后设计相应的扇环形带通log Butterworth滤波器和低通Butterworth滤波器分别对城市河道的边缘特征和低频信息进行提取, 并根据该两部分信息实现城市河道信息提取。最后对城市河道信息提取结果进行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城市河道的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27.
2013年芦山MS7.0地震的震前及临震应变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距离芦山地震震中70 km的姑咱地震台YRY四分量钻孔应变仪2013年4月16—19日记录到8次幅度达到十倍固体潮幅的张性应变阶跃, 这在该仪器6年多运行期间尚属首次. 这些应变异常与芦山地震在时间、 空间上相关; 应变异常的主压应力方向与震前宝兴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主压应力方向相近, 并与震前5个月中长达3个月的应变异常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应变阶跃起始与远震震波同时到达. 综上认为, 4月16—19日的应变异常有可能是芦山地震发震断裂在破裂错动前地层蠕滑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8.
129.
新疆克孜尔河流经南天山造山带南缘,其河流沉积物中记录了流域内地质体的重要信息。为进一步约束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探讨该造山带古生代地壳生长与演化,对克孜尔河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460~390 Ma和310~260 Ma,少量分布在前寒武纪,暗示南天山造山带在古生代期间发生了强烈的岩浆活动。物源分析表明克孜尔河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主要源于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北部,年龄为460~390 Ma的碎屑锆石很可能记录了南天山洋在晚奥陶—早泥盆世期间向南俯冲到塔里木克拉通之下的弧岩浆作用。南天山洋闭合以及塔里木克拉通与伊犁—中天山地块的最终碰撞可能发生在晚石炭世,随后发生同碰撞和后碰撞岩浆作用,以样品中大量310~260 Ma的碎屑锆石为代表。结合南天山造山带内已有的古生代岩浆岩锆石的Hf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晚奥陶—早泥盆世南天山造山带的大陆地壳演化主要以古老地壳的再造和部分新生地幔物质的加入为主,晚石炭—早二叠世该造山带地壳演化则以前寒武纪古老基底岩石的改造为主,仅有限的新生组分加入到岩浆的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0.
The current study aims at quantifying the flux distributions of solar intranetwork (IN) magnetic field based on the data taken in four quiet and two enhanced network areas with the Narrow-band Filter Imager of the Solar Optical Telescope on board the Hinode satellite. More than 14000 IN elements and 3000 NT elements were visually identified. They exhibit a flux distribution function with a peak at 1?–?3×1016 Mx (maxwell) and 2?–?3×1017 Mx, respectively. We found that the IN elements contribute approximately to 52 % of the total flux and an average flux density of 12.4 gauss of the quiet region at any given time. By taking the lifetime of IN elements of about 3 min (Zhou et al., Solar Phys. 267, 63, 2010) into account, the IN fields are estimated to have to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solar magnetic flux up to 3.8×1026 Mx per day. No fundamental distinction can be identified in IN fields between the quiet and enhanced network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