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4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1055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393篇
地质学   2372篇
海洋学   448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324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651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9年   3篇
  196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5篇
  1934年   4篇
  1933年   9篇
  1928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4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沿岷江干旱河谷(流域-海拔梯度)剖面线设置“U”形样带3条,对植被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就岷江干旱河谷调查的48个样方,151个物种创建样地一物种数据库,应用TWINSPAN植被数量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调查的样地物种组成特征,对数量分类的结果进行适度调整,建立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分类系统。将岷江干旱河谷的植被划分为11个群系,18个群丛,均为灌丛单一类型。11个群系分别为:绣线菊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黄花亚菊灌丛、莸灌丛、驼绒藜灌丛、小马鞍羊蹄甲-白刺花灌丛、瑞香灌丛、西南野丁香灌丛、檀子栎灌丛、金花小檗-忍冬灌丛、华帚菊-小黄素馨灌丛。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小浪底库区庙上北滑坡滑带土粘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结果,进行定向性定量分析计算,得出滑带土粘土矿物颗粒的定向度为弱到中等定向,并以中等定向为主。因而在水的往返作用下,滑带土具一定的胀缩性及胀缩的不均匀性,再加上粘土矿物本身亦具有的胀缩性及胀缩的可逆性和循环性,故导致滑带土抗剪强度和结构强度不断降低,大大影响斜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3.
中伊朗盆地卡尚地区库姆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岩相、沉积旋回以及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分析建立中伊朗盆地库姆组的层序地层系统、框架模式及沉积体系,岩性地层单元与沉积层序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库姆组沉积于一个受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区域构造活动影响而与波斯湾间歇性相通的弧后大陆边缘海盆地,是一顶底面以不整合界面为界的构造层序(超层序组),其内部发育3个3级层序。依据库姆组沉积时的盆地形态和沉积环境分析将盆地分为岛弧、台地、斜坡、盆地4个次级构造一沉积单元。盆地南缘为障壁岛,由于陆源碎屑少,南带及中带沉积碳酸盐岩为主;而北东缘为陆地,陆源(火山)碎屑供应充分,发育扇、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南岛弧带则沉积碳酸盐岩夹火山碎屑岩为主。  相似文献   
994.
针对铂矿标样基体中高铜、高镍、高硫等特点.对常规的镍锍试金预处理中子活化分析流程作了适当改进,包括铂矿样品的灼烧、调节试金配方、改变酸溶条件和仪器测试条件。流程中铂族元素的回收率均在86%以上。用南非的铂矿标准物质SARM7和我国的铜镍硫化物铂族元素标准物质975作了对照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符。表明改进后的流程适用于同类含铂铜镍矿样品中铂族元素的测试。  相似文献   
995.
通过测定25℃,50℃,75℃时液相K^ ,Ca^2 ,Mg^2 ,SO4^2-等组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考察杂卤石在水中的溶解行为,测试得25℃,50℃,75℃条件下杂卤石中K^ 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分别为19.13,21.29,36.77(mg/m1)。K^ 溶解平衡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研究25℃条件下杂卤石在CaCl2溶液中的溶解行为。在5%和10%CaCl2溶液中K^ 的平衡浓度分别为25.65,35.24(mg/m1)。明显大于在水中的平衡浓度。表明CaCl2对杂卤石具有明显的增溶作用,可作为杂卤石的良好溶浸剂。实验结果对不溶性或难溶性的钾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理论参考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神农架松柏镇居民的结石病时有发生.并有增长的势头。为了解地质环境尤其是饮用水对病患的影响,笔者现场对患病情况以及各种水源(包括河水、泉水、自来水)的来源、化学组成和放射性进行了调查,运用水质常规方法和原子吸收光谱分别测定了离子和微量元素。同时,与地质环境类似的木鱼镇进行了对比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两地地表水、地下水的各种指标均未超出“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标准”。(CJ3020-93),且松柏镇水体中的放射性(γ射线)低于木鱼镇,而居民的患病率却远高于木鱼镇,可见松柏镇的水环境与居民的结石病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97.
泥炭沼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泥炭沼泽是一个良好的地质档案,泥炭纤维素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和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综合参数,沉积脂类化合物含有反映有机质母源先质的骨架结构,这些标志物高分辨率地记录了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植被和古环境的演变信息,在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侧重于泥炭沼泽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侧重论述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定性说明到定量分析的过渡、研究精度的提高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分子标志物与植被演替、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的薄弱之处以及需加强的领域。  相似文献   
998.
大别造山带现今地壳结构-岩石组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大别造山带岩石地震波速的高温高压实验测定值与地震测深断面观察值的对比,结合地表出露岩石对深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化学示踪,揭示了该造山带现今地壳各结构层的基本岩石组成:上地壳主要由长英质岩石组成,榴辉岩在其中仅占0~20%;中地壳(低速层)主体由长英质片麻岩和花岗岩组成;下地壳上部由80%镁铁质麻粒岩和20%长英质麻粒岩组成;下地壳下部由幔源底侵岩浆作用形成的镁铁质麻粒岩组成。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泊松比为0.265~0.280,明显高于榴辉岩的泊松比,表明其中即使有榴辉岩存在,含量也应极少。各构造单元出露的白垩纪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其铅、钕与锶同位素组成均可与北大别的核杂岩相对比,表明花岗岩浆均应以深部核杂岩为源岩。因此,被白垩纪花岗岩侵入的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单元和宿松高压变质岩单元深部均应由核杂岩组成,亦即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岩应呈拆离的构造岩片覆盖于核杂岩之上。鉴于白垩纪花岗岩的钕模式年龄(tDM)均集中于古元古代(1.8~2.2Ga),表明花岗岩的源区应限于核杂岩中构成原中地壳下部的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岩层。这为中地壳主要由长英质片麻岩组成提供了佐证。考虑到大量花岗岩浆的抽出,应留下更大体积的镁铁质岩残留体,后者在地壳流变增厚调整过程中可能因密度增大而下沉,也可能因地震波速增大而显示下地壳的特征,更可能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而使由镁铁质残留体组成的原中地壳下部转变成现今下地壳上部的组成。根据大别碰撞后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还可证明组成大别下地壳的镁铁质岩更可能是1.1Ga前而非中生代形成的底侵岩层。实践表明,上述两方面研究的结合可较好揭示区域地壳结构一组成。  相似文献   
999.
TiO2-蒙脱石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TiCl4在HCl中水解制备二氧化钛柱撑蒙脱石(TiO2-PILM)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BET N2比表面积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苯酚在紫外光下的催化降解曲线,考察了苯酚的初始浓度、TiO2-PILM投放量、苯酚溶液pH值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结构稳定的TiO2-PILM具有2.26nm大晶面间距和285.7m^2/g大比表面积。TiO2-PILM对苯酚有一定的光催化降解性,其过程是先吸附后降解。随苯酚初始浓度、TiO2-PILM投入量和苯酚溶液pH值的升高,TiO2-PILM对苯酚降解速率增大。在苯酚初始浓度为5mg/L、投样量为1g/L、pH为10时,TiO2-PILM对苯酚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以消除三维地震资料中的相关噪音。广义消除旁瓣聚束滤波方法(GSC)作为自适应线性约束聚束滤波方法(LCMV)的一个广义形式,包括一个固定的自适应聚束滤波器和一个在无约束聚束滤波器前的控制矩阵。考虑到三维观测系统的复杂性、在三维聚束滤波方法设计中有两个关键点:(1)采用将地震资料按方位角分区,把三维时距关系简化为二维;(2)引入动态平衡面元,避免有的方位角分区内地震道数可能不够。合成资料和实际资料结果表明,新研究的广义消除旁瓣聚束滤波方法能够得到高效、稳定和高分辨率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