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8篇
  免费   1463篇
  国内免费   1922篇
测绘学   382篇
大气科学   1652篇
地球物理   2146篇
地质学   3718篇
海洋学   950篇
天文学   383篇
综合类   735篇
自然地理   97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439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388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384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当代世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地质调查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地质调查的驱动机制、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技术手段、服务意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趋势为:需求驱动——地质调查工作的驱动机制由传统的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领域拓宽——地质调查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以寻找、发现矿产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型转变为兼顾资源与环境保护、灾害减轻的资源与环境并重的社会型;技术先导——地质调查的技术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质调查传统的“老三件”正逐渐被“新三件”所替代;服务优先——地质调查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2.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的中、上奥陶统钻遇厚度为1 462 m。它是一套巨厚的深灰色泥岩、页岩与灰色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灰岩的地层。其中深灰色泥岩、页岩最多;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下部,中部砂岩和粉砂岩较少;鲕粒灰岩数量少,主要夹于深灰色泥页岩中。这些砂岩和鲕粒灰岩既可单独成层,但更常见它们与深灰色泥页岩组合成薄互层。薄互层中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并普遍发育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纹理。这些特征表明砂岩和鲕粒灰岩为深水斜坡上的内潮汐沉积的产物。这些内潮汐沉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双向交错纹理细砂岩型、单向交错层和双向交错纹理中-细砂岩型、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型和鲕粒灰岩型。它们具有5种垂向沉积层序,在剖面上常形成多旋回韵律性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143.
测井资料交会图法在火山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赵建  高福红 《世界地质》2003,22(2):136-140
在火山岩储层研究中,岩性识别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评述目前常用的岩性识别方法后,重点以测井资料交会图法为例,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升平气田深层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为对象,优选出密度测井、自然伽玛测井、声波测井、电阻率、钍铀等测井项目的数据进行交会,编制出测井曲线交会图版,并以此为依据识别出该区的火山岩主要岩性有: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和凝灰岩等。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4.
城市群地震灾害特点与防震减灾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孟潭 《中国地震》2003,19(2):103-108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我国东部地区已经涌现了大量的城市群。城市群地震灾害比单个城市的地震灾害更为复杂、严重。地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更大。本文首次对城市群的地震灾害特点、防震减灾对策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并着重指出了城市群防震减灾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45.
岩石受压破裂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实验观测到了4类岩性、18块样品在单轴压力下直至破裂发生全过程中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这些不同频率的信号是零散出现的,其形态为一组组脉冲,宽度为4ms~16ms,幅度为0.1mV~1.4mV。实验发现具同一谐振频率的天线收到的信号频次与其相对于裂缝的位置和方位有关。结果还表明,电磁前兆信号的频度与岩样强度有关,抗压强度高的岩样电磁前兆信号多。微破裂可能产生了偶电层,在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产生了LF频段的磁信号,ULF磁信号则主要由压磁效应产生。  相似文献   
146.
岫岩-海城5.4级地震前小震震源机制解与记录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Pn、Pg初始波初动符号,利用乌尔夫网上半球投影,用作图方法求解了岫岩-海城震区(1999年1月-1999年11月29日)主震前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ML≥2.5)的41个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结合前震记录的某些特征,对主震前应力方向的时空变化,震源错动性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7.
邛崃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地震局很快做出反应,及时开展了地震考察并做出了正确的震后趋势判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8.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则是目前用于探测岩石圈导电性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先进技术。它把现代性能优良的宽频带大地电磁系统 (MT 2 4NS或V5 2 0 0 0 )与长周期智能化大地电磁系统 (LIMS)配套使用 ,采集地面上频率范围为n× 10 -4~n× 10 2 Hz的天然电磁场信号 ,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 ,获得深达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地下导电性结构模型。此模型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岩石圈地质构造轮廓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可以间接反映现今地下深部的热结构特征和物质状态分布特点。多年来 ,应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表明 ,高原的中、下地壳确实是良导电性的 ;它可能说明西藏地壳中普遍存在岩石的局部熔融 ,或地热流体。沿着应县—商河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从电性的角度证明了太行山山前断裂为一组向东倾斜的深断裂 ,华北地区岩石圈以其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为低阻区 ,与构造活动区的岩石圈导电性特征相符 ;西区为高阻区 ,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9.
博格达山晚石炭纪造山活动的变形地质记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主要由钙碱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博格达古岛弧是天山缝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发育较成熟的山链 ,其演化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韧性剪切收缩 ;中生代伸展调整及新生代再造山过程。晚古生代的造山活动在博格达山有很好的地质记录 ,并以显著的韧性剪切变形带的形成和发育同造山的褶皱构造为特点。剪切变形带内同构造的石英脉中的锆石U PbSHRIMP测年结果与山链中花岗岩、辉长岩年龄颇为一致 (311~ 316Ma) ,这个年龄反映在结束洋盆散聚、碰撞焊接的晚华力西期造山过程中 ,博格达古岛弧内存在一次虽不甚强烈 ,但又较为明显的构造岩浆事件 ,其成因可能与引起石炭纪大规模裂陆式喷发的深部断裂构造重新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0.
第四纪沉积物天然热释光测量是一种累积间接油气勘查新方法。文中给出了首次系统研究的成果 ,从数百个样品中总结出的适用油气勘探的预热线形升温、恒温最佳加热程序 ,升温速率以 β=6℃ /s为宜 ,恒温温度 40 0℃ ,40 0℃恒温时间为 12s。在沉积物辐射剂量响应及日光晒退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总结了样品采集、预处理及测量方法。通过对山东草桥油田第四纪沉积物天然热释光与游离气烃野外实测资料的分析 ,发现天然热释光异常与气烃异常完全吻合 ,在油水边界上方 ,热释光、甲烷、乙烷出现高值异常 ,油田上方是低值带 ,为串珠状异常模式。热释光最大值为 2 0 4.2 μGy ,平均值为 79.45μGy ,标准差为 3 4 .14 μGy ;甲烷浓度异常下限为 2 5μL/L ,乙烷浓度异常下限为 4.4μ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