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1篇 |
免费 | 952篇 |
国内免费 | 12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0篇 |
大气科学 | 1174篇 |
地球物理 | 1518篇 |
地质学 | 2224篇 |
海洋学 | 606篇 |
天文学 | 228篇 |
综合类 | 522篇 |
自然地理 | 6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206篇 |
2021年 | 271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257篇 |
2018年 | 283篇 |
2017年 | 244篇 |
2016年 | 292篇 |
2015年 | 238篇 |
2014年 | 328篇 |
2013年 | 258篇 |
2012年 | 291篇 |
2011年 | 295篇 |
2010年 | 295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72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144篇 |
2003年 | 178篇 |
2002年 | 150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193篇 |
1997年 | 171篇 |
1996年 | 152篇 |
1995年 | 168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35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黑龙江宾县宁远镇中阳村剖面的砂砾石堆积过去被认为是哈尔滨地区第四纪下限的罗家窝棚组地层,对于其地层属性和沉积环境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测年对这套砂砾石堆积剖面进行研究,对其化学风化特征、源岩性质、沉积环境以及构造背景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这套砾石地层分选和磨圆较差,风化程度较低,无定向性排列,砾石以花岗岩(63%)、石英砂岩(22%)为主;钛铁矿(22.5%)是最主要重矿物,其次是锆石(17.4%)、赤褐铁矿(13.4%),其它重矿物含量较少。元素地球化学揭示,沉积物中的细颗粒组分经历了中-低等的化学风化过程,大部分沉积物经历了首次循环。砾石岩性和地球化学组成共同揭示了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英质母岩。元素地球化学的迁移与富集以及古气候判别图解指示沉积物是干热气候条件下的近距离搬运的冲洪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在较窄的范围(208~129 Ma,峰值年龄~180 Ma),与周围潜在源区锆石年龄对比,结合地貌位置,确定其物源区位于张广才岭余脉哈尔滨东南部低山丘陵带。早侏罗世源区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哈尔滨东南低山丘陵带经历了隆升和岩浆活动。与罗家窝棚组标准地层的沉积学特征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推测宁远剖面形成时间要晚于罗家窝棚组,与白土山组大致相当。这项研究对于哈尔滨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73.
本文研究了东北深震、缅甸中深震、渤海周围地震及川滇地震在活动进程中的关系。在地域分布上彼此相连。并呈以北东向斜贯中国东部浑然为有机整体巨大的地震带。同时还研究了东北深震与华北东部的渤海周围地震以及缅甸中深震与川滇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和前兆性。指出了这些特点,对华北东部地震和川滇地震的预测是十分有意义的。文章在最后还讨论了太平洋、印度、欧亚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巨大地震带形成的主要条件和产生变动的重要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74.
75.
地表温度是衡量地表水热平衡的关键参数,微波地表温度因其范围大、全天候等独特的优势,在气候、农业和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经质量控制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对风云三号卫星C星的微波地表温度日产品和月平均产品进行验证评估,结果显示:FY-3C卫星升轨(夜晚)和降轨(白天)微波地表温度日产品平均分别高估8. 7 K、低估13. 2 K,月平均产品平均分别高估7. 9 K、低估12. 0 K,日产品和月平均产品的反演误差都在15K以内。在全球空间分布上,升轨(夜晚)和降轨(白天)月产品误差分别呈现高估和低估,热带雨林区和沙漠、荒漠区域在夜晚分别高估5 K以内和30 K以内,白天则分别低估10 K以内和10~30 K。不同土地覆盖类型间FY-3C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精度存在差异,总体上升轨(夜晚)比降轨(白天)的精度高,反演精度最高和最低的土地类型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和荒漠、稀疏植被,不同土地覆盖类型间的地表温度反演精度在季节上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分析结果,改进FY-3C微波地表温度的反演算法,可进一步提高微波地表温度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76.
以京西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应变参数方法解算定点地应变观测数据,将所得应变参数时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该结果与研究区内同期小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一致性分析,研究得出呈拉张性质的定点观测最大主应变方位与震源机制解最大拉张变形方向(T轴)水平投影具有良好的对应性,整体以NNW—NE向为主,且自西向东排布的测点最大主应变方位与震源机制解最大拉张变形方向均表现为逐渐东向偏移的趋势,与华北平原块体北部发生顺时针旋转活动的特征相吻合,结果进一步检验了地应变观测反映区域应变场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7.
Processes of the deposition and vicissitude of Mu Us Desert, China since 150 ka B.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Baosheng Jin Heling Lü Haiyan Zhu Yizhi Dong Guangrong Sun Donghuai Zhang Jiashen Gao Quanzhou Yan Mancun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1998,41(3):248-254
“Milanggouwan stratigraphical section” named lately takes down 27 cycles of alternately evolutionary histories of desert depositions
in the Mu Us area with the fluviolacustrine facies and palaeosols since 150 ka B. P. Studies show that the sedimentary form
was induced by the growth and decline and confrontation each other between the winter monsoon and the summer monsoon of East
Asia in the past 150 ka.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9473192). 相似文献
78.
A new model to simulate spatially correlated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is developed. In the model, the main factors that characterize three distinct effects of spatial variability, namely, the incoherency effect, the wave-passage effect and the site-response effect, are taken into account, and corresponding terms/parameters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well known model of uniform ground motions. Some of these terms/parameters can be determined by the root operation, and others can be calculated directly. The proposed model is fi rst verif ied theoretically, and examples of ground motion simulations are provided as a further illustration. It is proven that the ensemble expected value and the ensemble auto-/cross-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s of the simulated ground motions are identical to the target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s. The proposed model can also be used to simulate other correlated stochastic processes, such as wave and wind loads. 相似文献
79.
利用1979—2019年4—11月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和静止卫星红外云图资料,筛选出189例南海台风,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1°再分析资料,分析南海台风生成前48 h至生成时刻的天气环流和动力、热力条件。结果表明:南海台风生成于热带洋面大范围的高海表温度、高水汽含量和高不稳定层结区,其生成前的主要环境背景环流是赤道辐合带、西南季风或东风波等;台风生成前扰动中心常常处于其北侧风切变小而南侧风切变大的过渡带中,少数扰动中心倾向于风切变小值中心附近,风切变与扰动的发展之间无显著相关;扰动中心一般与垂直涡度中心重合,垂直涡度中心是表征扰动自身强弱的物理量,但垂直涡度自身的大小与未来扰动发展趋势关系不明显,而Okubo-Weiss(OW)指数则对于扰动的发展以及扰动位置确定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扰动发展过程中,扰动中心附近存在一个贯穿整个对流层的位涡柱,低层扰动部分与位涡柱中的中低层位涡相互作用,有利于扰动发展。 相似文献
80.
Introduction Since 1920s, with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various as-pects and gradually deepene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DNDR) activities in China,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disaster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work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final report of the IDNDR activities in 1999,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of IDNDR had presented 5 challenge fields, which the international d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