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22年9月19日墨西哥米却肯州发生MW7.6地震,该地震位于北美板块与科科斯板块交汇处。为进一步研究本次地震对周围断层和后续地震的影响,剖析该地震的孕震背景和发生条件,首先使用包括USGS在内的多个国外地震机构得到的墨西哥MW7.6地震以及后续的两次MW>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别计算出震源机制中心解,然后通过计算主震产生库伦破裂应力变化来研究本次地震对后续两次地震的触发作用,最后收集了197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发生在本次地震附近的MW≥4.9的29条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并模拟在局部构造及其作用下产生的各种断层形状及相对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震源机制中心解表明主震和6.8级余震为逆冲型地震,而5.8级余震的震源机制为正断型地震; ②本次地震对5.8级和6.8级余震的库伦破裂力变化均超过0.01MPa的阈值,表明这两次强余震可能是在主震的触发下发生的; ③震源区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为NNE-SSW向,主张应力轴近乎垂直。本地震序列的断层破裂近乎沿应力场的最大剪应力平面发生,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构造运动积累的应力。  相似文献   
32.
Gan—Chen模式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土体应力应变之间存在黄金分割比例-0.618和0.382这对数字关系,据此规律建立比较正确和简便的定量计算-Can-Chen模式。此模式可用于确定桩的中和点和中性点,估算单桩实际承载力,估算地基土的竖向变形和侧向变形,估算建(构)筑物沉降量,深基坑围护设计和计算,确定深基坑支撑位置,预估超深沉井的卡位等,通过介质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以求岩土工程界试用、验证。  相似文献   
33.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测井识别及评价技术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碳酸盐岩裂缝发育机制的复杂性,开展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的识别与评价一直是测井分析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碳酸盐岩裂缝的定义、成因和分类,系统归纳了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常规测井方法对碳酸盐岩裂缝均有不同程度的揭示,基于不同原理的常规测井方法对碳酸岩盐裂缝的响应程度差异显著,利用常规测井方法对碳酸岩盐储层裂缝识别应遵循综合识别原则;碳酸盐岩裂缝成像测井识别方法中,电阻率成像测井、偶极声波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反映裂缝较为直观,但成本高;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灰色关联识别方法、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小波多尺度识别方法等非线性数学方法,弥补了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识别碳酸盐岩裂缝的不足,并且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4.
利用四川2015模型,选择Msdp嵌入的几种常用定位方法对九寨沟M_S7.0地震进行重新定位,比较震源深度结果,并用PTD方法验证合适的震源深度,从而得到较为可靠的震源深度。本文最终判定九寨沟M_S7.0地震震源深度为12±2km。  相似文献   
35.
刘艺  于洋  金彪  张霁云  陈文文  张干 《地球化学》2021,50(3):305-316
持久、迁移性有机污染物(PMOC)具有高极性、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故难被土壤以及沉积物吸附。该类化学物质的环境释放可导致其在地下水以及饮用水中富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分析技术手段,水体中大量未知的PMOC仍待进一步分析和识别。本次研究将从定义、特性和判别标准等方面系统介绍该类污染物,同时,对欧洲国家的PMOC管控现状和政策法规进行总结和归纳。此外,以全氟烷基酸为例,对比、讨论了我国和欧洲地表水和地下水中PMOC的污染现状,并针对不同种类的PMOC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水处理技术。最后,对PMOC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前瞻,以期为我国化学品风险管理以及饮用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6.
本文依据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大村涧村的调查成果,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居住区附近影响范围内的边坡三维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和弹塑性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分析,对单一矸石堆边坡和矸石-岩土混合型边坡,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分析了这两种边坡在天然状态下与饱和状态下的安全系数,最终进行了边坡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37.
苏门答腊岛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沿该岛分布了大量不同时代和成因的花岗岩,但这些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延伸以及对比均未能得到很好的界定,也限制了对东南亚主要岩浆岩带延伸及其构造背景的理解.对西苏门答腊实武牙地区新识别出的花岗岩体开展了精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3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成...  相似文献   
38.
黄保健  甘露  张之淦 《中国岩溶》2000,19(3):218-223
论述了在岩溶平原区对粘土进行中子仪野外标定的必要性;指出在不均质土体中标定时需采用掘开式取样法;通过标定实践,首次给出了岩溶区三种岩性(亚粘土、粘土、铁锰结核粘土)的标定方程,并尝试建立了含水率与中子计数率、干容重的二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9.
Three sediment cores were taken from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These sediment cores span the time interval 1900–2000 AD. The stratigraphy of the concentration, the ratio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 total nitrogen (TN) and stable isotope (δ13Corg) of organic carbon (OC) from three high-resolution sediment cores were analyzed. The stratigraphic profiles of OC concentration, TOC/TN ratios and δ13Corg for the near past 100 yrs indicate that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decreases from 68.3% to 27.4% of the TOC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while Dapeng Bay (offshore east of Hong Kong) apparently had throughout little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input. The highest deposited OC occurs at the Humen River mouth and the OC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r in the outer estuary than in the inner shelf of the northern SCS. The deposited OC at the River mouth increased with time, which could be caused by the high precipitation of land-derived organic matter and the high input of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which is likely related to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ince the 1970s. The OC concentrations did not exhibit an obvious increase with time in most areas of the Pear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inner shelf of the SCS, but the algal-derived OC concentration inferred from the δ13Corg values increased with time especially from 1980 to 2000 in the outer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Dapeng Bay. This increase is presumably caused by enhanced primary marine productivity supported by higher anthropogenic nutrient inputs.  相似文献   
40.
运用神经网络模型的一典型模型——“反向传播”模型的改进形式,处理矿产资源统计预测问题,得出与数量化理论Ⅱ处理极为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