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5篇 |
地球物理 | 57篇 |
地质学 | 22篇 |
海洋学 | 11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篇 |
自然地理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多震相的层析成像的思路和算法,通过穿透和反射走时可以同时作出2维和3维慢度(速度的倒数)重建。我们分析了在穿透和反射数据中确定速度和深度的不确定性,并认识到深度扰动对反射走时异常比慢度扰动更敏感。由不同波类型所提供的对速度和深度的约束,这个算法实际上减少了在一般反射层析成像在速度和深度之间的不确定性,并且也避免了在穿透层析成像中的不确定问题。线性化反演是通过从反射界面深度由分离速度参数进 相似文献
2.
3.
根据中国763 长周期地震台网的数据, 从中选取出43 条对中国大陆东部覆盖较好的双台Rayleigh 波垂直向记录, 运用改进的多重滤波法, 提取震中到台站路径的群速度频散和振幅谱信息, 进而求出每一双台大圆路经的面波衰减因子. 采用Talentola 概率反演得到不同周期面波衰减因子的分布, 根据上述衰减因子分布, 再反演出中国大陆东部地壳、上地幔横波品质因子的三维Qβ结构. 层析结果显示: 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的Qβ结构与地震活动性有密切的联系; 在陕南秦岭段的南缘, Qβ结构显示出扬子块体碰撞并俯冲于华北块体之下的迹象. 扬子准地台的大部份地区在88 km 的深度表现为一明显的高Qβ区, 四川台坳区的东部、黔川交界地区以及位于黔湘交界附近的江南地块, 地壳中Qβ值的横向变化小, 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不小于40 km 厚的高Qβ层, 上地幔约在90 km 的深度开始出现低Qβ层; 位于滇黔交界地区的滇黔褶断区, 壳幔边界处Qβ值的纵向变化小, 上地幔顶部有一厚约40 km 的低Qβ层, 约在95 km 的深度上开始出现上地幔低Qβ层; 扬子准地台的东部以及华南褶皱系的中、东部, 莫霍面起伏小, 地壳中Qβ值的横向变化小, 上地幔约在85 km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采用高强度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建筑物进行修复或抗震加固方法的特点、施工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指出,该方法对保证人民财产安全及搞好防震减灾工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泉泉群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有花泉、柳叶泉等20余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泉群四溢,形成一片开阔水域,泉群周围稻香四飘,荷塘遍地,因其独特的出露方式,在济南众多泉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白泉泉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南部以地表分水岭为界;北部以石炭、二叠系与岩浆岩接触带为界;东、西边界分别为相对阻水的文祖断裂和东坞断裂,总面积为783.48 km2。其南部山区大面积的寒武-奥陶纪石灰岩,大气降水在此入渗并向北径流,在王舍人、济钢附近遇到石炭、二叠系和岩浆岩体阻隔,在第四系薄弱处涌出地表。该文以前人所做的大量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为基础,从地貌、地层、构造、补给等条件入手深入分析研究了济南白泉泉群的形成机理,从而为白泉泉群的保护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对基岩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学理论和强震观测者表明,强震反应谱在形状主要取决于震级、震中距和场地条件。由于我国现行的各种行业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中对标准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Tg作出的规定中一般只考虑场地和震中距的影响或只考虑场地影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由规范所得到的反应谱特征周期与由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相差较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的算例,讨论了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对基岩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所得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8.
利用GIS进行山西地区的震害快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一个地区在发生大地震后,如何快速地预测出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政府决策和抗震减灾提供早期依据?传统的评估方法是地震部门派出考察组对灾区损失进行评估,虽然评估数字比较准确,但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相对滞后;同样,如果对一个较大范围进行震害预测,往往要收集较详细的建筑设施分类数据,但对于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数据的更新往往很困难,如何及时搜集和更新得到地震损失估计的结果? 针对以上问题,陈颙院士研究了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震害预测方法,概括说来就是两点:利用地震活动性资料代替传统的潜在震源进行地震危险… 相似文献
9.
胶东地区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系和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直接相连,由此它成为对比华北-扬子板块前寒武纪基底差异、研究华北-扬子板块界线的关键区域之一。对胶东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胶北地块前寒武纪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为主,~2.7 Ga的造壳活动最为显著,经历了~2.5 Ga的构造事件后接受了1.9~2.1 Ga的孔兹岩系沉积,在~1.8 Ga变质事件后地壳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至震旦纪发育了亲华北的蓬莱群沉积;与胶北地块不同,北苏鲁以新元古代双峰式岩浆岩系为主,残留少量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残留地壳,并经历了1.8~2.2 Ga的构造事件,但主要记录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0.7~0.8 Ga)年龄。并对胶北地块和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归属以及二者界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