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44篇 |
免费 | 5342篇 |
国内免费 | 73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20篇 |
大气科学 | 4276篇 |
地球物理 | 5919篇 |
地质学 | 14813篇 |
海洋学 | 3820篇 |
天文学 | 710篇 |
综合类 | 2320篇 |
自然地理 | 30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6篇 |
2023年 | 750篇 |
2022年 | 1543篇 |
2021年 | 1869篇 |
2020年 | 1527篇 |
2019年 | 1671篇 |
2018年 | 1693篇 |
2017年 | 1593篇 |
2016年 | 1607篇 |
2015年 | 1571篇 |
2014年 | 1774篇 |
2013年 | 1790篇 |
2012年 | 1843篇 |
2011年 | 1829篇 |
2010年 | 1789篇 |
2009年 | 1658篇 |
2008年 | 1589篇 |
2007年 | 1402篇 |
2006年 | 1249篇 |
2005年 | 1132篇 |
2004年 | 868篇 |
2003年 | 681篇 |
2002年 | 687篇 |
2001年 | 700篇 |
2000年 | 661篇 |
1999年 | 705篇 |
1998年 | 554篇 |
1997年 | 493篇 |
1996年 | 486篇 |
1995年 | 377篇 |
1994年 | 369篇 |
1993年 | 315篇 |
1992年 | 291篇 |
1991年 | 188篇 |
1990年 | 162篇 |
1989年 | 133篇 |
1988年 | 109篇 |
1987年 | 79篇 |
1986年 | 63篇 |
1985年 | 53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24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9篇 |
1958年 | 9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强震前地震多重分形谱的异常及其物理解释:以乌什研究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有关软件分析新疆乌针研究区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的多重分形谱Dq-q和f(a)-a。发现两次6级强震发生前,多重分形谱发生显著变化。主要特征是对一定的q区间奇异性强度因子a取值变宽,Dq-q曲线变陡,f(a)-a的左端点或右端点下降。 相似文献
942.
943.
944.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该文结合遥感与地面实测气温数据,基于地表温度与气温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构建我国夏玉米主产区高温热害评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平原区域日平均气温的模拟结果决定系数在0.8以上,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均方根误差在1.8℃左右的小范围内波动;平原区域精度略高,山区精度略低(均方根误差为2.4℃)。利用该模型对2008—2018年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高温热害进行评估,发现2017年和2018年夏玉米受高温热害影响最严重,高温热害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东南部、河南省大部以及山东省西部,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45.
946.
2014年5月24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Ms5.6级地震(主震A), 于5月30日在其附近再次发生Ms6.1级地震(主震B). 我们挑选云南省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波形资料, 借助于经验格林函数技术提取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获得了其破裂历史. 为了利用经验格林函数技术提取震源时间函数,我们首先利用优选的速度模型,采用逆时成像技术重新确定了主震A和B以及挑选的6次较大余震的震源位置,并利用双差定位技术确定了主震与余震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利用广义极性振幅技术反演了这些事件的震源机制;最后,根据主震和余震的相对位置以及震源机制特征挑选最优台站记录,提取了两个主震的震源时间函数. 结果表明,主震A持续时间约3.5 s, 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0~1.3 s, 第二阶段1.3~3.5 s;主震B持续时间约5.0 s, 其过程比A复杂,至少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0~0.7 s, 第二阶段0.7~1.6 s, 第三阶段1.6~2.5 s,第四阶段2.5~3.8 s,第五阶段3.8~5.0 s. 相似文献
947.
948.
砂体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造就了油气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通过岩心垂向序列特征明确了沙溪庙组砂体成因类型,并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刻画了不同类型砂体的空间分布。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发育垂积型主河道、侧积/填积型次河道砂体以及溢岸砂体,前缘发育侧积型近端水下分流河道、填积型远端水下分流河道、进积型河口坝砂体以及席状砂体;平原主河道砂体厚度多大于10 m,宽600~1 800 m,通过同位垂向切叠与侧向等高程切叠而形成毯状连片砂体,次河道砂体多位于主河道侧缘,厚度平均7.5 m,物性较差,并常被主河道切割而零星分布;内前缘近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4~8 m,宽500~1 200 m,多错位切叠或拼接接触,呈带状;远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于三角洲外前缘,单砂体厚2.5~6 m,宽200~700 m,平面呈鞋带状,砂体孤立;前缘河口坝砂体分布较少,垂向上常被河道切叠;平原相带两类河道砂体的物性差异造成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而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多在于不同类型砂体的迷宫状展布上。 相似文献
949.
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弹塑性有限单元法对超大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进行数值模拟,据此分析土体的位移、主应力分布、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并比较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两者非常接近,计算结果较为理想,可为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50.
Dongyang?LianEmail authorView authors OrcID profile Jingsui?Yang Michael?Wiedenbeck Yildirim?Dilek Alexander?Rocholl Weiwei?Wu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2018,173(9):72
The Pozanti–Karsanti ophiolite (PKO) is one of the largest oceanic remnants in the Tauride belt, Turkey. Micro-diamonds were recovered from the podiform chromitites, and these diamond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morphology, color, cathodoluminescence, nitrogen content,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s, internal structure and inclusions. The diamonds recovered from the PKO are mainly mixed-habit diamonds with sectors of different brightness under the cathodoluminescence images. The total δ13C range of the PKO diamonds varies between ??18.8 and ??28.4‰, with a principle δ13C mode at ??25‰. Nitrogen contents of the diamonds range from 7 to 541 ppm with a mean value of 171 ppm, and the δ15N values range from ??19.1 to 16.6‰, with a δ15N mode of ??9‰. Stacking faults and partial dislocations are commonly observed in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foils whereas inclusions are rather rare. Combinations of (Ca0.81Mn0.19)SiO3, NiMnCo-alloy and nano-sized, quenched fluid phases were observed as inclusions in the PKO diamonds. We believe that the 13C-depleted carbon signature of the PKO diamonds derived from previously subducted crustal matter. These diamonds may have crystallized from C-saturated fluids in the asthenospheric mantle at depth below 250 km which were subsequently carried rapidly upward by asthenospheric mel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