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547篇
测绘学   287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291篇
地质学   859篇
海洋学   39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本次研究对南海冷泉活动区福尔摩沙脊(F站位)、海马冷泉环境中与甲烷有氧氧化菌共生的贻贝(分别为Bathymodiolus platifrons和Gigantidas haimaensis),以及与硫氧化菌共生的蛤(Archivesica marissinica)腮组织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发现,贻贝鳃组织中存在C16∶1ω9、C16∶1ω8和C18∶1ω8脂肪酸,同时C16∶1ω8的含量远远高于C18∶1ω8,这说明与贻贝共生的为Ⅰ型甲烷有氧氧化菌。在蛤腮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ω7、C18∶1ω7和C20∶1ω7含量极高,表明ω7脂肪酸来源于硫氧化菌。同时,贻贝和蛤鳃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如C20∶2和C22∶2。在同一样品中来源于共生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来源于宿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相近的δ13C值,表明宿主从共生菌或共生菌代谢产物中获得碳源和营养。Ⅰ型甲烷有氧氧化菌在贻贝腮组织中广泛存在,指示F站位和海马冷泉活动区冷泉流体渗漏强度较弱。确定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类型是判断双壳共生菌种类的基础。双壳类共生菌类型的识别,可以帮助理解共生体与...  相似文献   
992.
南北两半球大气中高纬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季风等跨半球的天气气候系统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涉及全球范围的大尺度环流与能量变化,其联系途径与机理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MIP6中MPI-ESM1-2-HR模式历史输出资料,验证了冬季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涛动(Inter-Hemispheric atmospheric mass Oscillation,IHO)与东亚冬季风异常的联系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研究表明,再分析资料以及模式结果均表明冬季IHO与东亚冬季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IHO通过全球大气质量再分配与东亚冬季风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当IHO为正位相时,大气质量在欧亚大陆北部异常堆积,而在中低纬地区异常亏损,这使得东亚地区海陆气压差明显增大,冬季风增强,同时对中国华中地区冬季地表气温具有显著影响;反之亦然。进一步分析发现,热带低平流层气温可以通过剩余环流调节臭氧含量经向分布进而影响南极对流层气温,从而对IHO年际变化起主要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地磁秒采样数据,采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计算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全国各地磁台站的极化值,对2019年中国大陆西部(110°E以西)极化异常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020年于田MS6.4等中强地震前地磁极化异常变化特征及其与后续地震的关系。研究发现:(1)地磁极化异常具有空间成组特征,即空间上多个地区可以同时出现地磁极化异常;地磁极化异常一般被认为是震前震源区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导致的电磁辐射,这意味着震前可能会有多个地区同时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这一现象似乎表明有一个"力源"在主导多区域同时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2)地磁极化异常的后续地震具有成组特征,即一个地区出现极化异常后可能发生多次地震。该现象对日常会商分析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即此类异常发生预期地震后可能还会有类似地震的发生。(3)以往的一些研究认为地磁极化异常一般在震前2—3个月出现,但本研究发现极化异常出现后10个月在异常区域仍然会发生地震,这表明电磁辐射异常可能不仅仅是短临异常,还可能具有中期指示意义,即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发生时间可能在震前近1年左右便已开始...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实验室的造波机系统和造波特性及其在模型试验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实验室内模拟海浪的检验标准及其方法。并对造波机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对不规则波造波机进行物模试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热带太平洋海气作用最强的年际信号,其变化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对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2000年后中部型ElNi?o频繁发生,掀起了ENSO多样性研究热潮; El Ni?o的复杂性也对ENSO理论研究和预测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理解并深入研究ENSO物理机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两类ENSO的最新认识;特别对副热带太平洋通过海气界面"大气桥"和太平洋副热带-热带经向环流圈的内部经向翻转环流这一"海洋通道"与热带太平洋建立联系的相关成果进行了阐述,并对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海河流域水资源极为短缺,河川径流下降显著,定量识别径流变化成因对于科学认识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支撑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基于模型参数区域化技术构建了海河流域可变下渗容量(VIC)模型,重构了流域天然河川径流序列。建立了气温变化、降水变化、下垫面变化和取用水四元要素驱动的河川径流变化归因定量识别技术体系,分析了4种因子在海河流域河川径流减少中的贡献。结果表明:①1956—2010年,人类活动是海河流域河川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但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可忽略,其中气候变化的贡献约为1/3,人类活动的贡献约占2/3;气候变化中,降水下降的贡献远大于气温升高的影响,分别约为30%和4%;人类活动中,取用水的影响大于下垫面变化的影响,分别约为55%和11%。②海河流域4个水资源二级区的河川径流变化成因相比,从北向南气温升高的影响减小,降水减小的影响增大,海河北系和海河南系的取用水影响较大,滦河流域径流变化时间较晚,徒骇马颊河径流变化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在道格拉斯-普克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逐点前进法对点云数据进行精简,以兔子的模型为对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逐点前进法对点云数据精简在速度和精简率上与道格拉斯-普克法相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8.
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庆忠  管宁生 《热带地理》1998,18(4):350-355
针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指出了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旅游业无烟工业,旅游业是抵投入,高产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旅游资源可永久利用等思想意识障碍,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低以及旅游者注重保护等行为障碍,缺乏统一规划引导和多头管理等管理体制上的障碍,还有生态环境障碍等,进而提出了要认真做好规划布局和分期分批地规范有序开发,提高公众认识水平,做好环境审计评价和管理工作,对旅游投资管理者进行资质审查与分  相似文献   
999.
设计了 1种应用于 3CCD相机摄像系统中的脉冲氙灯光源。介绍了该光源的光谱特性和触发方式 ,同时计算了其包括闪光持续期和闪光频率范围等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00.
A tracer model with random diffusion coupled to the hydrodynamic model for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Pearl River Estuary, PRE)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circulations on the transport of completely conservative pollutants. It is focused on answer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role does the estuarine plume front in the winter play in affecting the pollutants transport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the PRE? (2) What effect do the coastal currents driven by the monsoon have on the pollutants transport? The tracer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ollutant transport paths strongly depend on the circulation structures and plume frontal dynamics of the PRE and coastal waters; (2) during the summer when a southwesterly monsoon prevails, the pollutants from the four easterly river inlets and those from the bottom layer of offshore stations will greatly influence the water quality in Hong Kong waters, however, the pollutants released from the four westerly river-inlets will seldom affect the water quality of Hong Kong waters due to their transport away from Hong Kong; (3) during the winter when a northeasterly monsoon prevails, all pollutants released from the eight river gates will be laterally transported seaward inside the estuary and transport westward in the coastal waters along the river plume frontal zone. However, pollutants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layer of offshore stations near or east of the Dangan Channel will be carried into the coastal waters of Hong Kong by the landward component of the westward coastal current driven by the winter northeasterly monsoon. But the pollutants from the bottom layer of the offshore stations will be carried away from the offshore by the bottom flow driven by the northeasterly monsoon. This implies that only surface-released matter from offshore stations will affec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coastal waters around Hong Kong during the winter when a northeasterly monsoon preva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