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969篇 |
免费 | 27546篇 |
国内免费 | 371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20篇 |
大气科学 | 21501篇 |
地球物理 | 12355篇 |
地质学 | 34875篇 |
海洋学 | 16290篇 |
天文学 | 722篇 |
综合类 | 4255篇 |
自然地理 | 23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2篇 |
2023年 | 445篇 |
2022年 | 643篇 |
2021年 | 968篇 |
2020年 | 2050篇 |
2019年 | 5514篇 |
2018年 | 5616篇 |
2017年 | 5357篇 |
2016年 | 5373篇 |
2015年 | 4829篇 |
2014年 | 4244篇 |
2013年 | 4857篇 |
2012年 | 4631篇 |
2011年 | 4438篇 |
2010年 | 4406篇 |
2009年 | 3724篇 |
2008年 | 3051篇 |
2007年 | 3013篇 |
2006年 | 2642篇 |
2005年 | 2497篇 |
2004年 | 2781篇 |
2003年 | 2509篇 |
2002年 | 2245篇 |
2001年 | 2026篇 |
2000年 | 1618篇 |
1999年 | 1587篇 |
1998年 | 1659篇 |
1997年 | 1725篇 |
1996年 | 1329篇 |
1995年 | 1296篇 |
1994年 | 1164篇 |
1993年 | 1127篇 |
1992年 | 959篇 |
1991年 | 722篇 |
1990年 | 689篇 |
1989年 | 570篇 |
1988年 | 488篇 |
1987年 | 382篇 |
1986年 | 312篇 |
1985年 | 241篇 |
1984年 | 274篇 |
1983年 | 168篇 |
1982年 | 201篇 |
1981年 | 141篇 |
1980年 | 107篇 |
1979年 | 113篇 |
1978年 | 48篇 |
1977年 | 46篇 |
1971年 | 53篇 |
1970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鄱阳湖湿地土壤中Fe、Mn的迁移特征及其与水位周期变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鄱阳湖地区蚌湖水下沉积物、滩地草甸土柱状样品不同深度土壤的酸度、氧化还原电位进行了现场测定;对剖面各层次的Fe、Mn总量,还原性Fe、Mn含量,以及有机质等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鄱阳湖湿地土壤中Fe、Mn有其独特的分布规律和迁移特征。元素Fe仅在水土界面轻微富集,Mn则向界面和深层双向富集;还原性Fe、Mn受氧化还原边界层的控制呈垂向分布。另外,元素Fe、Mn的水平迁移与水位变动相关,退水时Fe 相似文献
352.
为了研究近代海相沉积软土的变形特征,本文对珠江三角洲河口地区的全新世海相沉积的软土进行了室内单轴压缩与不同围压下作用下的三轴固结不排水(CU)、不固结不排水(UU)的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土和重塑土样的孔隙比随压力的增大而下降,且与加压方式有密切关系,加压幅度越小,土的扰动破坏越小;原状土样固结系数随着压力增加而递减,整体近似符合指数函数分布,重塑土样固结系数随着压力增加逐渐增大,整体近似符合线性函数分布。在相同的固结压力下,原状土样的强度低于重塑土样的强度。土样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硬化型,且围压对重塑土的影响小于原状土。 相似文献
353.
354.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对湖泊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设计了陆地生态环境好转、维持现状和退化3种情境下的模拟试验,分析了夏季黄河上游鄂陵湖湖泊效应的特征和生态环境变化对该湖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晴天中午至傍晚,鄂陵湖有显著的湖风环流;白天湖面感热和潜热较小,昼(夜)表现出明显的冷(暖)湖效应;湖区低层全天呈现出"湿岛"效应;受湖风作用影响,环湖陆上白天形成"湿墙"和感热高值区;随着陆地生态环境由好转到退化,湖风环流加强,环湖"湿墙"增高,湖陆边界层高度差增大,陆面感热和潜热变化显著大于湖面;陆面边界层中下部的气温和比湿主要受下垫面影响,环境退化后分别升高和减小,而在边界层顶部由于受湖风环流的作用,两者变化趋势与中下部相反。 相似文献
355.
356.
不同平均时间对LOPEX10资料涡动相关湍流通量计算结果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处理涡动相关系统观测的近地层湍流脉动量可以获取地—气间感热和潜热通量,然而选择不同平均时间对通量计算的结果有较大影响。采用黄土高原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LOPEX10)期间获得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平均时间对湍流通量计算的影响,并采用雷诺平均和分解方法推导了平均时间引起的通量差值的数学表达式(Flux Compensation,FC)。结果表明:(1)FC公式可以说明采用不同平均时间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直接计算低频涡旋对湍流通量的贡献。FC公式计算的结果与直接计算的不同平均时间通量计算之差的相关系数在0.95以上,并可以确定计算湍流通量的最佳平均时间。(2)通过采用Ogive函数确定了计算LOPEX10期间通量的最佳平均时间长度为30min,印证了利用雷诺平均和分解方法计算湍流通量补偿的准确性。(3)通过进一步的数学变换,证明了平均时间对湍流通量计算的影响直接与湍流低频变化相关,FC公式可以用来确定涡动相关观测数据的最佳平均时间,并且在获得较高时间分辨率的湍流通量数据的同时,补偿因平均时间过短而遗漏的低频信息。 相似文献
357.
近50年疏勒河流域山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出山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祁连山区水文站和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近50年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流域山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出山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疏勒河山区气候持续向暖湿转化,且各季气温均呈持续的上升趋势,山区降水量总体上亦呈增加趋势,年际波动比较剧烈。在各季降水量中,除夏季外其他各季降水量的增加比较显著,海拔3 000m以上中高山地带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大,3 000m以下中低山地带夏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受山区降水,尤其是3 000m以下中低山地带的降水量显著增加与气温上升所引起的冰雪融水补给的影响,疏勒河出山径流呈持续的增加趋势。由于夏季降水量并未增加,在年径流总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夏季径流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气温上升所引起的冰雪融水补给的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358.
YANG Xiaojie ZHANG Xiaoyu FENG Yuxiang ZHAO Yi TAO Zhigang WEN Lifan TIE Jingjing 《山地科学学报》2024,74(11):3814-3831
It is inevitable to encounter fault zones in tunnel construction. These faults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deformations and potential collapse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tunnel.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ult angles on tunnel deformation. The Tabaiyi Tunnel, located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passes through a multi-stage fault zone.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Tabaiyi Tunnel were studied under various fault dip angles and the most unfavorable angle was identified. Physical model tes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wo types of anchor cables with specific parameters. Additionally,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gineering rock mass and energy absorption by the anchor cables was established, demonstrating the advantages of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NPR) anchor cable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ress concentration tends to occur at the junctions between faults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Tunnels supported by NPR anchor cables effectively mitigate amplification effects, achieving energy absorption increases of up to 87% compared to positive Poisson's ratio (PR) anchor cables. Furthermore, the highest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was observed at a fault dip angle of 45°, with peak acceleration reaching twice that of the original input wave, indicating that this angle should be avoided in tunnel design. These finding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safe management of tunnels traversing fault zones. 相似文献
359.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