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955篇 |
免费 | 27570篇 |
国内免费 | 371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21篇 |
大气科学 | 21503篇 |
地球物理 | 12355篇 |
地质学 | 34879篇 |
海洋学 | 16290篇 |
天文学 | 722篇 |
综合类 | 4255篇 |
自然地理 | 23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7篇 |
2023年 | 447篇 |
2022年 | 643篇 |
2021年 | 968篇 |
2020年 | 2050篇 |
2019年 | 5514篇 |
2018年 | 5616篇 |
2017年 | 5357篇 |
2016年 | 5373篇 |
2015年 | 4829篇 |
2014年 | 4244篇 |
2013年 | 4857篇 |
2012年 | 4631篇 |
2011年 | 4438篇 |
2010年 | 4406篇 |
2009年 | 3724篇 |
2008年 | 3051篇 |
2007年 | 3013篇 |
2006年 | 2642篇 |
2005年 | 2497篇 |
2004年 | 2781篇 |
2003年 | 2509篇 |
2002年 | 2245篇 |
2001年 | 2026篇 |
2000年 | 1618篇 |
1999年 | 1587篇 |
1998年 | 1659篇 |
1997年 | 1725篇 |
1996年 | 1329篇 |
1995年 | 1296篇 |
1994年 | 1164篇 |
1993年 | 1127篇 |
1992年 | 959篇 |
1991年 | 722篇 |
1990年 | 689篇 |
1989年 | 570篇 |
1988年 | 488篇 |
1987年 | 382篇 |
1986年 | 312篇 |
1985年 | 241篇 |
1984年 | 274篇 |
1983年 | 168篇 |
1982年 | 201篇 |
1981年 | 141篇 |
1980年 | 107篇 |
1979年 | 113篇 |
1978年 | 48篇 |
1977年 | 46篇 |
1971年 | 53篇 |
1970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构造变动与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笔者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精密水准网和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资料和近10a来高精度GPS观测结果,结合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研究和探讨了该区现今构造变动和强震活动的一些特征和初步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现今构造变动具有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和随时间演化的非平稳性,其总体趋势呈现为新构造时期以来的继承性;②构造变动过程中的快速隆升异常区和与之相伴生的高梯度变形带、以及显著地断层活动异常,是较强地震孕育的标志,地震往往发生在具有较高应变积累的区域附近;③印度板块对青藏高原的强烈挤压是该区构造变动与地震活动的主动力环境;构造变动和地震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2.
343.
洪涝风险图的编制,是洪涝平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洪涝平原生产布局和人类经济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洪涝风险图的编制方法。首先概化平原内河图,用明渠一维非恒定流模拟水流运动,得到各地的水位和流量,比较水位和数学地形模型(DEM)的高程,将水位高过DEM的地方划为洪涝危险区,本文以太湖流域湖西区为例作出洪涝风险图,并且介绍了洪涝风险图在国民经济部门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4.
珊瑚礁破碎带附近波浪演化和波生流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槽实验对规则波浪作用下珊瑚岸礁上沿礁分布的水位和流速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研究岸礁破碎带附近的波浪演化和波生流特性。在典型卷破波条件下测试了礁冠存在与不存在的两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多重波浪反射作用引起岸礁上形成不完全驻波,而破碎带附近的浅化作用则产生高次谐波,波浪破碎所耗散的波能主要来源于主频波,礁坪上透射波成分中二次谐波与主频波的能量相当;礁冠的存在引起破碎带宽度减小、礁坪上增水变大以及礁坪上各次谐波变小;礁冠不存在时岸礁上波生流的沿礁分布与平直海岸相似,而礁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礁坪上水体向外海的回流。 相似文献
345.
针对前陆冲断带的特殊构造位置及沉积特征的复杂性,本文在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分析,在海西运动晚期准噶尔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前缘岩石圈挠曲下陷发育周缘前陆盆地,并夹杂大规模的短暂伸展火山喷发活动,接受了巨厚的二叠系沉积层序;随着板块俯冲在二叠纪末的逐渐消亡,三叠纪进入印支期陆内坳陷继承性挤压活动阶段,周边受南北向挤压和左旋构造应力场影响,前陆冲断带古断裂再次逆冲,哈拉阿拉特山急剧抬升,后缘和什托洛盖盆地形成;进入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早中期),为陆内坳陷的填充消亡阶段,但有继承性活动,构造活动强度较二叠纪大为减弱,在燕山运动Ⅲ幕晚期最终被覆盖定型。整个过程受地体碰撞和板内挤压影响,冲断带发生幕式构造活动,从而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而且冲断带每次挤压逆冲均导致相应的沉降和沉积物充填,并直接控制前陆盆地和陆内坳陷的沉积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346.
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38,自引:35,他引:38
我国湖泊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湖泊的形成演化不仅受流域自然环境因素及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并面临着湖泊萎缩与调蓄能力减少、水质下降与富营养化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生态退化、河湖水力和生态联系阻隔以及湖岸线和环湖地带过度开发等问题,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后果,严重影响流域居民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大量湖泊野外考察和调查,查清了我国面积大于1km2湖泊的数量、面积和分布状况,结合历史湖泊调查和相关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近几十年我国湖泊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特征,提出了我国湖泊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347.
滇池北缘草海地区的草2孔,含丰富的孢粉和藻类化石,根据其成分的变化,并与现代湖底层沉积物中花粉和藻类分布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距今约50000年以来,滇池经历了由浅湖-大湖(湖进)-浅湖(湖退)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48.
349.
070703天长超级单体龙卷的多普勒雷达典型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主要使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3日发生在安徽天长和江苏高邮的龙卷风天气,着重分析了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等产品的典型特征.龙卷发生在飑线回波带的北端强烈发展的超级风暴单体中,回波带前沿存在强烈的水平风切变,使得回波带上不断有中气旋生成.对产生龙卷的超级风暴单体,龙卷发生30min前,雷达给出了中气旋(M)产品,该中气旋持续了7个体扫的时间(42min),在中气旋出现后第5个体扫,雷达给出龙卷涡旋特征(TVS)产品,龙卷涡旋特征持续了3个体扫,综合切变产品也给出了显著的提醒.实地调查结果,龙卷风和第2个TVS同时发生,龙卷风位置与TVS位置对应,但位于TVS的南侧,位于中气旋最大风速圈的南缘.虽然CINRAD/SA雷达的TVS产品有虚警的情况,但结合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中气旋、综合切变等产品的分析,对于龙卷监测和预警会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50.
从 Duda 和 Nortmann 提出的谱震级定义出发,利用北京台网中小地震速度数字化记录资料,采用14组0.5倍频程滤波器组,其中心周期为:0.04s、0.06s、0.08s、0.12s、0.18s、0.28 s、0.40s、0.60s、0.96s、1.28s、2.40s、3.80s、6.20s、10.00s,分别计算了各中小地震的速度 谱综合因子f值,结果显示张北-尚义地震震前阶段中小地震的三分向速度谱卓越频率向高频 方向偏离,综合因子 f 值逐渐增加,且蓝地震的发生有向主震震中靠拢的趋势。同时,研究认为 综合因子 f 值可以量化蓝地震的定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