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88篇 |
免费 | 3105篇 |
国内免费 | 15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68篇 |
大气科学 | 1060篇 |
地球物理 | 1496篇 |
地质学 | 4700篇 |
海洋学 | 1311篇 |
天文学 | 222篇 |
综合类 | 719篇 |
自然地理 | 8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281篇 |
2023年 | 346篇 |
2022年 | 549篇 |
2021年 | 609篇 |
2020年 | 518篇 |
2019年 | 520篇 |
2018年 | 554篇 |
2017年 | 471篇 |
2016年 | 580篇 |
2015年 | 548篇 |
2014年 | 574篇 |
2013年 | 620篇 |
2012年 | 565篇 |
2011年 | 569篇 |
2010年 | 587篇 |
2009年 | 477篇 |
2008年 | 451篇 |
2007年 | 415篇 |
2006年 | 435篇 |
2005年 | 273篇 |
2004年 | 212篇 |
2003年 | 199篇 |
2002年 | 183篇 |
2001年 | 183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88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45.
选取深圳长岭陂水库土石坝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该区域22景升轨TerraSAR-X和28景降轨COSMO-SkyMed雷达影像,采用融合永久散射体和同分布散射体的多时相InSAR(Multi-temporalInSAR,MT-InSAR)技术,获取了坝体加高后由于自重和内部填土材料的固结效应产生的变形场。对比分析了两种SAR卫星数据源在不同升降轨条件下的雷达视线方向变形监测结果,两种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来源于雷达卫星视角的变化和透视收缩。分析了升降轨InSAR监测结果与同期水准测量结果,显示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也表明本文提出的融合计算方法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6.
针对海洋地质调查数据集成管理与三维可视化表达不足等影响“数字海底”建设问题,以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数据为例,采用GIS技术,设计海洋地质空间数据库;结合传统陆地“钻孔-层面模型”三维空间建模方法,基于海底浅地层剖面数据实现了测区地层的快速建模;最后,为了对海底三维地质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实现海底多维地质信息在真三维环境下地形、地貌、地层空间分布特征全面、直观的表达,基于ArcGISEngine10.0进行了客户端/服务端架构的三维海底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47.
基于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再分析风场数据,研究了9907号,9908号和9909号3个台风对中国沿海5个风电场的影响,分别从台风的形成以及路径,对沿海风电场风速的影响,台风期间的发电情况等详细地描述了台风对风电机组的影响。发现:台风对5个海上风电场的影响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年8月1—4日,输出功率由南向北依次降低,此时主要受9907号台风的影响;第二阶段是8月6—9日,8月6日也呈现输出功率由南向北降低,主要是9909号台风由南海途径台湾海峡即将进入东海的影响;受9908号台风影响,8月7日最大输出功率出现在S3风机。8月8日,受9908和9909号台风的叠加影响,S4风机的输出功率达到15天的最大值38.4MW。第三个阶段是8月12—15日,受大气锋面的影响,S1—S5输出功率呈现波动。台风过境期间提高了各站点的运营能力和部分站点的额定容量,未对风电机组产生大的破坏。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部门在台风期间海洋风力发电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为实现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长期稳定运行并确保观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一套适合综合观测体系的运维模式和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在分析国内外观测站网运维模式和保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试点站网的建设、运营情况,提出了领导层+业务执行层+咨询层的运维模式,以及由经费保障、通信网络保障、基建装备保障、数据质量控制保障、野外观测台站日常管理与制度及人才队伍保障构成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保障体系框架.构建的运维模式层级清晰、职责明确,保障体系框架涵盖面广、重点突出,基本能满足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长期、稳定、连续运行和定位观测的运维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49.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与运聚方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柴达木盆地三湖(台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区是我国最大的生物气区。笔者系统采集了该气区21个天然气样品,测量了其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重点探讨了生物气形成途径和运聚方式。生物气δ~(13)C_1和δ~(13)C_(CO_2)均随深度增大而变重,显示了CO_2还原途径成气的特征。生物气δ~(13)C_1、δ~(13)C_(CO_2)和δD分布与CO_2还原方式形成的生物气的相应同位素值分布范围接近。在有关成因图解中这些数据主要位于CO_2还原途径成气范围内。生物气CO_2和CH_4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α_c>1.055,具有CO_2还原途径成气的特征。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干旱的古气候、较低的古温度、较高的沉积速率和水体中较高的硫酸盐含量使得甲烷菌的大量繁殖只能在较大的深度范围内才能实现,从而,有利于CO_2还原途径成气作用进行。涩北一号、涩北二号气田生物气δ~(13)C_1组成分布可能表明,生物气形成以后沿疏导层水平运移进入气藏,基本不存在垂向运移。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生物气成因、形成条件,确定生物气模拟实验方式与条件,计算生物气资源量,建立成藏模式和选择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块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下深部储层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白垩系储层岩盐广泛发育,储层含盐特征的精细表征和评价对该区勘探区带优选具有重要意义.以库车坳陷大北克深井区白垩系砂岩储层72件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与QEMSCAN(岩石矿物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白垩系砂岩储层的含盐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及来源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盐晶体主要赋存在碎屑颗粒间、碎屑颗粒表面和溶蚀孔与裂缝中,呈格架状、晶粒状和团块状集合体等3种赋存状态,不同状态岩盐晶体Na和Cl等元素的原子分数存在差异;岩盐分布规律为,平面上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垂向上距上覆膏盐岩层越近,岩盐体积分数越高;不同的盐源供给条件、储层埋藏深度、砂岩粒级、分选性等制约岩盐晶体的集合体形态;岩盐来源主要为古近系膏盐类沉积物的溶蚀渗流,也可能与含盐流体沿构造断裂的侧向渗入有关. 相似文献